爱迪生小时候有没有救过妈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hu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团体在质疑小学教材存在失实问题时说:“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出现在19世纪末,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40岁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他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妈妈做了这个紧急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在人教版和苏教版小语教材中都有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故事中爱迪生在妈妈患上阑尾炎却没有合适的光线做手术时,想到了用大镜子来反光,救了妈妈。这个故事在人教版中课题叫做《爱迪生救妈妈》,在苏教版中课题叫做《晚上的“太阳”》。
  爱迪生小时候救妈妈的故事又出自哪里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主任汪晓铅先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晚上的“太阳”》一文是根据百集系列动画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第64集《聪明的爱迪生》改编的。”片中明确提到爱迪生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指责爱迪生小时候没有阑尾炎手术,“这是资料没查到位!”他拿出一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急性阑尾炎》一书告诉记者,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关阑尾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6世纪。而1723年,伦敦的外科医生阿姆杨德成功地为一个11岁的男孩切除了阑尾。而说到1886年,那是哈佛医学院的一名教授首次描述了阑尾炎症的自然病程,第一次使用了一个新的名词——阑尾炎。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
  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后台之何去何从》是由谦祥益文苑组织天津相声俱乐部自创、自编、自演的一部相声剧.该剧于2017年1月首演于谦祥益文苑后,深受天津观众的欢迎,并参加了第八届天津相声节、20
期刊
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子始终没有隐退,表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学生习作成绩的上乘,把小学习作从儿童文化中强行剥离,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儿童八股文”等现象。这使我们的习作教学,面临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应试的习作教学,追求成绩,无视童性,还是关照儿童的生命成长,敬重童性?我们在理想和现实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用儿童文化来关
1 回采作业设备几乎所有参加这次展览交易会的国家都展示了井下采煤的机械和设备.2 采煤机戈尔洛夫斯基机械厂介绍了用于开采煤层厚度0.95~1 .5m,煤层倾角35°以下,参与组成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益探索和科学总结,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把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 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不
期刊
最近两年,有媒体报道称,现行的几套主流小学语文教科书不但存在价值观陈旧的问题,而且还有不顾事实编造故事的问题。比如《爱迪生救妈妈》《陈毅探母》等课文就被看作是“伪课文”,后者甚至被认定为“杜撰”名人故事,目的是想用美德“绑架”儿童。  相关报道引发国内一些报纸和网站跟进转载。《陈毅探母》一文因为其主角陈毅的政治家身份,引发的关注似乎更多一些。有的媒体(见2010年10月22日香港《南华早报》:地震
期刊
中央开展“三讲”教育以来,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响应,积极行动起来了,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三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刻的事。讲学习是讲政治、讲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机房内的设备不断增加,现场环境日趋复杂。若想对机房环境与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科学管理,一套优秀而稳定可靠的机房监控系统
孙凤霞受命于危难之时。 1995年初,清原县甘井子乡五里堡村党支部书记又撂了挑子。人们已记不得这几年已换了几个书记了。村集体背着10多万元的债,村部的破房子都要倒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