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保护之困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_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夏末出差到四川,吃着当地的西瓜,我对朋友感慨地说:“在下游吃不到这么甜的瓜。”朋友随口说:“那当然,我们上游喝的是山泉水,你们下游喝的是‘排骨汤’。”虽是一句玩笑话,却牵出了关于长江保护的大命题——再不及时保护母亲河,更多沿江而居的人们恐怕都只有“排骨汤”可喝了。
  两年前,长江下游某市因水源异味,关闭了江中取水口、停止供水,70多万人的小城陷入水危机,两天后才恢复供水。事后调查发现,原因竟是有人向江中偷排化工废水。不过,遭遇危机的小城还不一定是最大的受害者——当地废水流散、异味消失,下游多个城市还有数十个饮用水取水口,已无法通过气味和颜色辨别水体是否被污染。
  脆弱的不仅是排污监管。曾几何时,“共饮一江水”还是沿江不同省市官员、百姓表达绵绵情意的金句。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共饮一江水”与“同呼吸共命运”这类词句的内涵,少了同仇敌忾的慷慨,多了忧心忡忡的无奈。长江流域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以及地方各打算盘、各行其是,让共饮一江水成了一种无奈的相互捆绑。长江保护之困,恰如“三个和尚没水吃”。
  各地心力不齐,给被淘汰的污染产能沿江而上开了方便之门。“那些黑色的GDP难道不烧心吗?”一名地方官员痛心地说,一些在下游治理中被淘汰的化工企业,近几年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很有可能从源头把几亿人的饮用水污染了。一名地方海事部门的负责人曾长期充当“救火队长”,他处置得最多的是化学品船翻沉事故。因为沿江化工厂骤增,化学品航运量也暴涨,加上船舶质量差、水情复杂,一艘艘化学品船就成了长江里的“移动炸弹”。
  真的无法安心共饮一江水吗?许多人从中央的新要求中看到了希望。在我走访的沿江市县,不少地方干部表达了同样的惊讶——没想到中央会提长江大保护,而且态度如此坚决——“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前述遭遇水危机的城市,地方干部说,保护母亲河“中央下了决心,地方更要下狠心”。所谓“狠心”,就是舍得砍掉那些黑色的GDP。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某沿江省会城市的化工业产值占GDP近一成,虽连年传出要将这些产业迁往海边的消息,但至今不见动静。这不仅仅事关GDP,还事关国土功能和流域功能的规划调整,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沿江一市如此,整个长江流域也是一样。只有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约束,对长江流域各区域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社会分工进行系统安排,让统一的市场联通全流域,才能让各地资源互补,减少重复建设和产业迁移带来的污染。
  保护和开发不应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冲突应该是“保护的要求提高了,而开发的理念和方式还在原地踏步”。化解这一冲突,需要沿江的人们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此前,曾有舆论呼吁,应将长江大保护从倡议上升为法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由一部“长江保护法”来协调矛盾、共识,或许有利于一江山泉水流到长江尾。
  (杨绍功/文,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其他文献
近年来,厉行节约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正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在用公款搞奢靡浪费上已经收敛收手了,但搞节约“公私分明”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党员干部误以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只要愿意花钱,节约与否是自己的私事,与外人无关,即便产生了浪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错误认识应当纠正。  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厉行节约的目的,一方面
期刊
李立三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曾担任工人运动领袖,在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他曾经“死”过3次,组织和同志们为他开过3次追悼会。新中国成立后,他仍然担任着中央和国家一些部门的要职,后来在“文革”中含冤而死。当时,他不但没有资格享受追悼纪念,就连骨灰也不能保留。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才给他补开了一次追悼会,这是他的第4次追悼会。  因为历史原因,1966年6
期刊
某地在发放一项惠农补贴时,为了防止虚报冒领,引进了先进的指纹机,以核实领取人身份。提取备份指纹忙活了大半年,年底发放时,却遇到了尴尬。原来,干了一冬天农活,很多村民手指裂了口子,明明是同一个人同一个手指头,就是通不过指纹机的验证。  引入指纹机的初衷是好的,堵住冒领漏洞也是应该的。但是,因为不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指纹机最终难以发挥作用。可见,新技术、高科技再厉害,如果盲目引进,也只会延误工作、造
期刊
最近出了一则趣事。老爸沾上了招蜂惹蝶的恶习,90后的儿子倒是孝顺,穿了套淘宝上买来的特警服出来“巡街”,试图震慑失足女青年,让老爸“无路可寻”。不巧,假特警遇上了真巡警……这个儿子的做法已经违法,确实不妥,也有网友说,他至少孝心可嘉,“你一定是亲生的”。  这事儿,其实还有推敲的空间。这个父亲为何会染上不良嗜好?是离婚、丧偶,还是其他原因?报道没说,但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却并不鲜见。大家对老年人再婚
期刊
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智慧聪明,一直以来喜欢用“一表人才”来形容。无论东西方文化,长相对称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更优秀,过着快乐的生活,有更多的朋友,是有才华的、聪慧的、魅力十足的。现在或许更科学些,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  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在同盟会期间,因刺杀溥仪的父亲载沣未遂,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民国成立,他作为英雄凯旋出狱,一时成为风云人物。据说当年审问他的亲王见他“一表人才”,
期刊
一次,冯玉祥乘车时看见两名士兵在路上闲逛,马上下车走到其中一名士兵的面前深深地行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礼。冯对惊惶失措的士兵说,我不是给你行礼,而是给你穿的那双缎鞋行礼,你的鞋是缎子做的,而我穿的这双鞋是布做的,缎子做的总要比布做的高一级,所以我要给你的缎鞋行个礼。  看到士兵惶惑不解,冯玉祥正色言道:“当一名士兵,一个月能挣几个钱?穿一双布鞋就蛮好了,何必要花那么多钱买缎鞋呢?有这闲钱何不寄回家去给
期刊
在1964年10月突然被剥夺一切职务之后,赫鲁晓夫进入了一种实际上处于软禁状态的退休生活。  下台第一天两次被换车  赫鲁晓夫“被退休”后,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亲自为他落实了待遇标准:有一辆轿车,一套郊外小别墅,还有一笔不错的“特殊养老金”。  据美国人陶伯曼在《赫鲁晓夫全传》中说,赫鲁晓夫退休那天非常消沉,吃了安眠药还是一夜未眠,早饭几乎都没有动一下。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新任安全负责人(同样是监视者):
期刊
1956年上半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大三学生集体给校长马寅初写了一封长信,反映教授他们“当代东德文学”的一位东德教师“不仅年纪轻,水平不高,而且态度粗暴,坚决要求更换这位教师”。  信寄出一个多月后,马寅初才约见了学生代表,他一开口讲话,就首先表示了歉意:“同学们给我的信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我却是今天刚读到的,因为一直放在校长办公室没有转交给我。虽然这是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但我作为校长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期刊
爱过一个男人,他柔情蜜意地跟我说:“其实,我给了你很多自由。”  那一刻,我只好微笑着提醒他:“我的自由是我的,用不着你来给我。”  在爱中,人们常常渴望他人为你的自由而心甘情愿奉上自己的自由。对自由的放弃,意味着对爱情的忠贞。  我们为爱上一个不自由的人而伤心遗憾。可是,当我们爱上一个自由的人时,却渴望他放弃自由之身。  爱在山崩地裂的时候,我们甘愿成为恋人手上被饲养的小鸟或是被驯服的豹,也希望
期刊
据报道:大年初四,贵州都匀市一位50岁的大妈跳入河中,在岸上人们的帮助下,救起了一个8岁的落水男童后,游到河对岸悄悄离去。她说这是小事。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行善积德,还有比救助人的生命更大更高尚的事吗?而大妈却认为这是小事!这不是矫情,不是虚伪,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一种对自己的壮举不以为意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的大境界。  这境界中,有中老年人的成熟感、有行善做好事无数后的沧桑感,有阅历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