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会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来谈点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新知引入中,提供积极参与机会
  
  计算是小学数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通过例题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学生也会进行计算,但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比较机械、呆板的气氛中进行,学生学得枯燥、觉得乏味,阻碍了思维。我在处理“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这部份内容时,打破了陈旧例题教学模式。我先出示0.1.6.7.8五个数字,请同学从中任意选出四个数字,组成两个四位数,两两相减,求出它们的差。学生独立组题后,我把学生算式一一呈现,学生验证判断后,再分组讨论把它们进行分类。我用红笔圈出连续退位减法算式,并以此为例题,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算法,最后归纳出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带入情节,他们必须独立思考,独立组题,开始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而且新知识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学生有种新鲜感,自豪感和得意感,在他们“得意忘形”的霎那间,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相当兴奋状态中,我就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时,学生非常投入,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最终自己悟出计算方法。
  
  二、在设疑激趣中,激发参与意识
  
  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生在计算时容易产生错误,要求他们达到熟练的程度就要有一定题量的训练。但机械的训练,学生感到枯燥,效果不理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挑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使学生在急于解决问题而又难以一下子说出答案的状态转入自我探究。我在设计练习时往往安排一些游戏。如“有趣的6174”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字游戏。我指名同学随便说出不相同的4个数字,如5、2、9、7分别组成最大(9752)和最小(2579)四位数,然后相减,把所得的差重新组成最大和最小的四位数,再相减……结果非常有趣,你们想知道它的最后结果吗?学生带着这个疑问,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去演算、去探索。这样,就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在观察比较中,增强参与意识
  
  比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异同,相互关系等,形成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共有20(21、22、23、24)个乒乓球,如果每6个装一装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通过乒乓球的总个数逐一增大,让学生列出一系列的算式。
  20÷6=3(盒)……2(个)
  21÷6=3(盒)……3(个)
  22÷6=3(盒)……4(个)
  23÷6=3(盒)……5(个)
  24÷6=4(盒)
  再引导学生去观察,通过比较,然后展开讨论,让他们自己悟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这个道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这种热烈的民主气氛中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并且,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在自学过程中,体现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数学技巧之所在。”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挖掘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也来参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利用迁移合理过渡,“6—9”的乘法口决是在一年级学习的“2—5”的乘法口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不急于教“6—9”的乘法口决,而是帮助学生领会教材中“2—5”乘法口决的编写意图,依次类推。所以这部分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既满足了学生求知欲,又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自学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自学中,充分体现了全体的参与意识。还有,我经常“权力下放”让学生自编口算题和应用题练习纸,写明主编是谁,打印后人手一份,这样,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增多,初尝当小老师的喜悦,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老师把我教会到自己也能会,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终生受益。
  
  五、在因材施教中,形成参与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中,同时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如果每一堂课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也就“深入骨髓”落到实处。但好差生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我把学生分成A、B、C二大组:精心设计课后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在思维训练中,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让B、C两组同学参与A组同学的讨论交流,接受不了的知识也不强求,使参与的意识有所渗透,我还在班里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让A组的同学在课余辅导C组同学,我经常检查他们的辅导效果,并在期末进行“优秀小老师”的评比。这样一来,使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得以发展,又培养了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全体参与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这也是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要做到的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六、在情感交融中,发挥参与意识
  
  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
  打动学生的心灵,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式,往往会在学生的一生中留下难忘的记忆。是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会放下思想包袱,敢于表现自我,尤其是对待差生,必须给予更多的温暖与关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
  因此,我尽量多给差生成功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的自尊。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心,并举行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母子般的情感,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是主人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这样,全体参与意识才会充分地得到发挥。
  总之,在教学中,强调结果是片面的,应重视让全体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氛围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学贵在“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裨益。巧妙地设疑,可以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营造质疑环境,鼓励大胆想象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
期刊
[摘要]遵循《新课程标准》,创设“故事”场景、“练习”场景、“问题”场景、“游戏”场景,激发学生体育热情,让体育教学焕发活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体能发展,陶治情操,最终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创设场景;场景教学;体育活力;激发;展现;分享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遵守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在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要创设情境
期刊
【摘要】 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
期刊
人们把数学看成是思维的体操。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最佳时节”。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新的课程改革,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
期刊
【摘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参加的机会;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自主建构知识,参与小结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其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现代数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积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使小组合作收到实效,我校连续两个学期数学课堂研究的主题都是“小组合作”,经过大家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整理出来,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小组合作前,做好准备。    小组合作前,一定要明确提出合作目的、要求和方法等,可以是教师以语言的形式或文字的形式直接提出来,也可以师生交流、大家互相补充形成
期刊
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操作方法要恰当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
期刊
进入高中阶段,许多学生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由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那么成绩落后的原因何在?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同学应怎样顺利度过适应期呢?初高中数学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让学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形成?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发展的。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认为立足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尝试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探究、自主学习,并加强情感和个性教育,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一、立足数学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习效应   在学习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