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习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指导学习方法叱?在此谈谈自己的一见拙见。
  一、学生应当掌握的学习方法
   (1)观察、比较。低年级教材里形象直观的内容较多,需要学会观察、比较,做出正确的判别。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即观察的顺序,观察的步骤。例如,看一幅插图,指导学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有顺序地观察。如果要比较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指导学生先找出相同点,再找出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8+7=15,15-7=8,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都是7、8、15三个数组成的,不同点是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加法里的得数,在减法里是被减数,……。
  (2)记忆。记忆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数学里有许多内容是要熟记的,如加法表、九九乘法口诀,有些计量单位的进率都的必须熟记的。要指导学生自己寻找记忆的巧门,只有学生自己寻找的记忆方法,更容易记得牢,不易遗忘。(3)阅读课本。数学的课本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不易看懂,要重视逐字逐句的指导,甚至要朗读,逐步地放手让他们独立阅读,教师在检查他们是否看懂了。(4)检验答案。这既是学习方法,又是学习态度。低年级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检验,有些学生将算式看一遍就认为检验过了,需要指导他们检验的方法。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着重指导他们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记忆与检索。数学中有些重要的名词术语、符号、公式、口诀、换算率等需要熟记,除了在多次反复再现中熟记,还要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例如,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关系式,只要记住其中的一个,就能推出其他两个,这样既可减轻记忆负担,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又如,求圆面积的公式很多,象已知半径求面积,已知直径求面积,已知周长求面积,逐个记忆反而容易混淆,只要记住其中的已知半径求面积,即S=∏R,如果已知条件变化,先找出半径再求面积,这样的记忆方法,学生一旦掌握,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也会记住其中主要的内容。
  (2)质疑与解疑。我国古代的许多治学名言还是很有道理的。例如:“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就是说,学习要多提几个为什么,要提出疑问,才能有进步。“学贵心语,守旧无功”这是说,学习知识要做的融会贯通。因循守旧,不求甚解是没有进步的。“学而不化,非学也”这是说,学习知识要懂得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否则等于没有学习。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出疑问,经过分析讨论,使疑问得到解释,学生对所学内容可达到“心语”。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材只讲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因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当然也就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这个办法。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这个计算方法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个方法质疑,也就是说,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呢?对此,可以设例分析,如:0.348÷0.12,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是34.8÷12=2.9,如果把被除數转化成整数是348÷120=2.9,结果相同。首先肯定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再进一步分析,若以被除数转化成整数,可能会出现除数里仍然有小数,如34.8÷0.12,被除数转化成整数是348,除数则为1.2,即348÷1.2,商的小数点难以确定。必须将被除数和除数各自再扩大10倍,变成3480÷12才能计算出结果。由此可知,教材上的方法是比较好的方法。经过分析、比较以后,自己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释,这是他们对这个知识才真正融会贯通。
  质疑与释疑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是不易提出疑问。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一旦有了这个习惯,他们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这应该时一种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即使有些问题难以解释,也可以暂时保留,有待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再去解答。这种学习钻研的精神是十分可喜的。
  二、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师的任务。习惯的含义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且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叫做习惯。所谓“习与性成”即长期习惯于怎样行动,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足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学阶段是儿童正式接受学习的最初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以下十条习惯是每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养成的。
  一、自觉预习习惯
  1、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2、准备好上课所需的书、本、文具及资料
  3、运用工具书帮助预习
  4、把遇到的不懂之处和难点标记下来
  二、仔细观察习惯
  1、有意识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觉器官来观察事物
  2、观察全面、清楚、找出特点及特征
  三、认真听讲习惯
  1、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2、听清楚所讲内容
  3、边听边想、理解内容
  4、能记下有关要点
   四、乐于交流习惯
  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耐心地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言
  3、说话清楚、完整、简洁明了
  4、吸引他人发言的长处,补充和纠正自己的观点
  五、勤于阅读习惯
  1、集中注意力认真阅读
  2、边读边思考,理解阅读内容
  3、反复阅读,并使用圈划等方法理解题意,正确解题。
   六、独立作业习惯
  1、先复习后作业
  2、做作业时一心一意,不兼做其它的事情
  3、独立作业不抄袭
  4、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5、做完作业及时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七、乐于动手习惯
  1、经常使用学具帮助学习
  2、通过作图、演示等来帮助自己学习
  3、敢于动手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尝试
  八、及时笔记习惯
  1、听课时把听到的内容及时记下来
  2、经常归纳、比较运算方法
   九、及时积累习惯
  1、意识的积累
  2、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
  十、善用时间习惯
  1、有制定作息时间的习惯
  2、遵守作息时间表
  这些习惯的训练要从一年级开始就严格要求,坚持不懈才能形成。不仅在课堂上严格训练学生,还要把这些要求向学生家长宣传,争取家长配合,在家中做作业也同样严格要求,久而久之,才能巩固下了变成自己的行动方式,也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其他文献
一、概述DCS在体系结构上是一种递阶结构,上层的操作员站和中心控制站完成集中管理功能和一些高级控制功能.而现场控制级则具体地完成常规的DDC控制功能、一般的DCS中,控制算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要想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势在必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发、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意识  一次,北京市特级教师赵景瑞给参加全市竞赛的小学生上作文课,开始有意识发动学生质疑,让他们提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结果,课堂上无一人举手提问。学生习惯于被动与依赖
【摘要】远程教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我们应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激发兴趣、突破重点和难点、创设情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思维、开阔视野、更加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弥补传统教学手段某些方面的不足,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活跃更充实。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兴趣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如在
期刊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然岩心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毛管数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验研究给出了作为饱和度和毛管数的二元函数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如果离开了情感,就等于鱼儿离开了水一样,在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情感教学,就等同于草原上放野马一样,在语文教学中,离开了情感,就永远不可能培养
【摘要】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内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要想把作文写好,语文各方面的素养都要提上去才行。  【关键词】作文重要性自信效率  说起语文,大家都会认为阅读和作文很重要,但让你真正教了语文课,你才会发觉,要想提
【摘要】正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并协管全程的教学活动;是组员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在积极接触中分享各自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式;是以各个小组完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和总体成绩为主要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并协管全程的教学活动;是组员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在积极接触中分享各自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式;是以各个小组完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