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异氰尿酸致晕痣患者发生化学性白斑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8岁,医生.躯干多处色痣周围起白斑20余年,反复佩戴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商品名健之素)浸泡的口罩半年后面部起白斑2个月.20余年前患者发现右腰部色痣周围起白斑,之后右肩部、左右肩胛和右胸部多个色痣周围也起类似白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晕痣,曾以液氮冷冻皮损内色痣.半年前患者开始佩戴棉口罩,口罩更换(每2~5 d更换1次)时以健之素溶液(1~2片/500 ml)浸泡后,再以清水漂洗.9周前因偶然的原因(他人将浸泡健之素的口罩未经清水漂洗即直接晾干),佩戴口罩后出现面部红斑,且自觉灼热、刺痒,在外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遂停止佩戴健之素浸泡的口罩,并予以生理氯化钠溶液局部冷湿敷,1周后红斑消退,灼热、瘙痒消失.2个月前偶然发现面部起白斑,为了明确诊断,于2009年10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白癜风和类似疾病患者。

其他文献
患者女,79岁,城市居民.因左耳前斑块3年、伴溃疡6个月、头顶丘疹2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耳前出现一黑色丘疹,缓慢增大成黑色斑块,6个月前出现无痛性糜烂、渗出、结痂,反复破溃.头顶部丘疹初起针尖大小,缓慢增大约绿豆大小,无瘙痒、疼痛、渗出等自觉症状,未经任何治疗。
期刊
Lucio麻风和Lucio现象(Lucio phenomenon)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特殊的麻风表现及麻风反应状态,目前世界上报道较少.Lucio现象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弥漫性瘤型或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该病病情较凶险,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患者女,23岁,维吾尔族,因左眼角出现红色结节6月余来我科就诊.患者6个月前于左眼角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结节,表面少许白色鳞屑,轻度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给予抗过敏药及外用药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期刊
为了更好地促进皮肤性病学的学术交流,由江苏省医学会和山东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苏鲁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9月23—25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讨论皮肤性病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设继续教育讲座,介绍临床经验,举办临床病理讨论、疑难病理讨论、典型及少见病例展示等临床相关栏目,
期刊
随着光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紫外线等光技术在皮肤科已被广泛地应用.但长期和(或)大剂量累积的紫外线照射有潜在的皮肤光老化和光致癌性问题。
期刊
目的 探讨抗光敏合剂对皮肤光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300 mJ/cm2UVB辐射BALB/c小鼠建立急性光损伤的模型,在预防性应用中药抗光敏合剂后,与正常小鼠、预防性应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及羟氯喹小鼠,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结果 与正常小鼠比较,急性光损伤小鼠Fas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凋亡指数上升(P值均<0.01).与生理氯化钠溶液相比,中药抗光敏合剂可以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角质形成
患儿男,11岁,因左下肢带状分布的红褐色斑5年余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发现左腘窝下方有一片不规则形红褐色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此后皮损逐渐增多、扩大,在当地按湿疹外用过多种软膏(具体名称和成分不详),无明显效果,为明确诊断于2004年7月9日来我院就诊。
期刊
患者男,90岁,农民.因左下唇肿块14个月,于2010年4月19日入院.患者1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下唇出现一黄豆大小结节,表面光滑,无溃破、糜烂,皮损逐渐增大呈疣状,摩擦后易出血,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近2个月皮损迅速增生、增大,外观呈菜花状,腥臭味渐加重,影响进食及外观.病程中,无瘙痒、疼痛及感觉异常,言语表达及咀嚼功能未受影响,未予治疗.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平均约10 支/d,下唇时常被烟头灼
期刊
患者男,51岁.因右手指肿胀、丘疱疹5个月,臂部皮下结节3个月,于2008年9月20日来我科就诊.半年前右手指在清理鱼缸时受伤,自用双氧水清洗,未行进一步处理,半月后于受伤处出现多个红色丘疹,数目有所增多并肿大,无破溃,局部无自觉症状,在外院以皮肤软组织感染、甲沟炎等诊治,予以抗生素口服,外用聚维酮碘溶液、莫匹罗星软膏等,无效.3个月前右臂屈侧几乎同时出现多数排列成串珠样之皮下结节,黄豆至豌豆大小
期刊
患者男,28岁.因龟头反复起红疹、溃烂十余年就诊.患者10年前开始龟头部起小红疹,伴刺痒及轻微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包皮过长引起的龟头炎,行包皮环切术,术后症状无改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