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的北京寒冷而萧索,但因为一场高端品牌云集的汽车“豪门盛宴”而使得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显得格外热闹。
在2014(第六届)北京进口汽车展览会现场,尽管这里展示的是奔驰、宝马、捷豹、路虎、凯迪拉克、玛莎拉蒂、劳斯莱斯、宾利、乔治巴顿、巴博斯和林肯等价格高高在上的豪车,但却丝毫不影响展会参观者的热情。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甚至不时有人“果断出手”购买豪车。
不过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徐长明主任看来,汽车消费的升级是意料之中的事,在中国的一线大城市,“高品质、高层次、高质量”已经是目前很多人选择汽车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这些变化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将意味着什么?自主品牌是否还有希望?又该怎么办?
面临的挑战
《汽车纵横》:您曾经说过,自主品牌未来5年的发展将会非常艰难,在您看来,自主品牌将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徐长明:首先是自主品牌的相对成本优势在下降,而合资品牌的优势在上升。我们自主品牌汽车目前普遍分布在低价位区间,对于低价位区间里的车,要素价格占产品成本的比重比较大,要素价格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这些因素的上涨将影响自主品牌汽车的成本。而且,通过近年来我们统计的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一个趋势:合资品牌的价格在不断下探。例如,目前东风日产的产品价格已经下探到6万元以下,而且这部分的销量很大;此外,上海通用销量高增长的部分,基本上都在8万块钱左右的低价位这个空间,北京现代最低价位的车也仅仅是6万块钱。
《汽车纵横》:为什么合资品牌的车价能够不断下探?
徐长明: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合资品牌汽车企业的规模经济带来了制造成本的下降。这两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在大幅度增加,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企业的销量都很大,这些企业年在销售基本都达到了100万辆以上级别,而汽车企业销售上规模后就可以实现成本的下探。此外,在销量增长的同时,许多合资企业还采取了平台战略、模块化战略,这些举措也进一步降低了合资品牌汽车的成本。
《汽车纵横》:除了相对成本优势下降之外,自主品牌还面临哪些挑战?
徐长明:我国汽车的综合使用费用在上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停车费和车牌费等与汽车使用相关的费用都在上涨,这个费用的上涨,对低价位车明显不利,对高价位车相对有利,而自主品牌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位,因此对于自主品牌影响很大。
此外,一、二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这导致自主品牌的压力明显增加。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出现了合资产品、豪华车的销售比重在提高的现象,这种消费升级对于自主品牌来讲是不利的。而且我们还发现,目前这种消费升级的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品质提升、品牌提升都是一个慢工夫。自主品牌最终的产品质量是由一系列相关工作质量合成的,而这种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是一夜之间可以达到的,要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对于自主品牌的压力比较大。
有利的条件
《汽车纵横》:在这种种的挑战之下,自主品牌还有机会吗?
徐长明:我觉得自主品牌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自主品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第一是我们的市场机遇。首先是国内市场,我们还有10年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时期,只要市场有增量的增长,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就还有市场的空间,这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市场停止增长,对自主品牌就是非常大的打击,自主品牌再想要发展起来就会非常不容易。此外在国际市场,我们自主品牌现在进入的都是高增长的市场,比如南美洲、亚洲、东欧和非洲等国家、我们的车在高增长市场有竞争力,出口还是有机会的,这就是市场的机遇。
第二个有利条件是资本的实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实力与美国相比,已经越来越接近,差距越来越小,我们已经越来越具备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实力,而汽车行业就是高度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我们还有机会继续发展。
第三,从供给的角度来讲,我国已经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开始出现。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品牌的早期进入者,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上汽、长安、东风、广汽等企业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经验。与合资企业相比,自主品牌有资源的优势,有研发能力的提升,资本也更加丰富,所以最近我常说,我看自主品牌,越看越有信心。
品质之路必须走
《汽车纵横》:面对挑战,自主品牌应该如何抓住机遇?
徐长明:我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自主品牌必须走品质之路。
《汽车纵横》:为什么自主品牌要走品质之路?
徐长明:以前自主品牌用低成本、低质量来占领市场,但现在再用这个战略已经卖不动车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例如在美国的销量排名,第一是通用,福特是第二,丰田是第三,菲亚特是第四、本田是第五、现代是第六、日产是第七,大众排在第8位。为什么大众的车在美国销量不行?因为美国市场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而大众的事故率相对较高。
从国内情况来看,未来若干年,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经济已经走过了要素驱动的阶段。所谓要素驱动,基本上就是靠价格竞争,由于以前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各方面的成本比较低,因此我们可以用低成本打造低价格的车,并依靠这个来竞争,但这个阶段是在人均GDP4千美元以下的时候。现在我国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效率驱动阶段,单靠低价已经不行了,必须要靠效率,企业必须要大幅度提高效率。这个阶段的竞争方式是性价比,汽车产品要靠性价比高才有竞争力。这不仅要求企业要制造品质过关的车,还要能控制住成本。这两年,合资公司的产品恰恰满足了这样的特点,他们的成本控制比较好,质量控制也比较好,这样就对我们靠要素价格低来竞争的自主品牌造成了一种挤压,因此我认为,再往后的发展就是比拼性价比,要靠差异化的竞争。从需求角度来讲,今后我们的人均GDP还会继续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这意味着大众消费将更加讲究,汽车消费也将升级。
所以我认为,从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都必须走品质的路,不走提高品质的路已经没有出路。
《汽车纵横》:您所说的品质包括哪些?
徐长明:我理解品质是三个角度,一个是可靠性,一个是外观质量,另一个是性能。
《汽车纵横》: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要提高质量,还要控制成本,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要兼顾的话,自主品牌企业是很难做到的。
徐长明:所以我觉得可靠性是第一位的,自主品牌先要把这个提高上去,第二位是外观,第三位才是性能。其实在美国市场也是可靠性比性能更加重要,可靠性高的品牌销量会更好。在我们国家,自主品牌的新车故障率在迅速下降,可靠性在迅速提高,但同时,合资品牌汽车的可靠性也在提高。此外,品质还包括耐久性,三年之后,你的车是不是还好,这个方面我们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肯定是有差距的,否则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车的质量水平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认同。因此我认为,提升品质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没有退路,必须要走。
在2014(第六届)北京进口汽车展览会现场,尽管这里展示的是奔驰、宝马、捷豹、路虎、凯迪拉克、玛莎拉蒂、劳斯莱斯、宾利、乔治巴顿、巴博斯和林肯等价格高高在上的豪车,但却丝毫不影响展会参观者的热情。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甚至不时有人“果断出手”购买豪车。
不过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徐长明主任看来,汽车消费的升级是意料之中的事,在中国的一线大城市,“高品质、高层次、高质量”已经是目前很多人选择汽车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这些变化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将意味着什么?自主品牌是否还有希望?又该怎么办?
面临的挑战
《汽车纵横》:您曾经说过,自主品牌未来5年的发展将会非常艰难,在您看来,自主品牌将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徐长明:首先是自主品牌的相对成本优势在下降,而合资品牌的优势在上升。我们自主品牌汽车目前普遍分布在低价位区间,对于低价位区间里的车,要素价格占产品成本的比重比较大,要素价格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这些因素的上涨将影响自主品牌汽车的成本。而且,通过近年来我们统计的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一个趋势:合资品牌的价格在不断下探。例如,目前东风日产的产品价格已经下探到6万元以下,而且这部分的销量很大;此外,上海通用销量高增长的部分,基本上都在8万块钱左右的低价位这个空间,北京现代最低价位的车也仅仅是6万块钱。
《汽车纵横》:为什么合资品牌的车价能够不断下探?
徐长明: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合资品牌汽车企业的规模经济带来了制造成本的下降。这两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在大幅度增加,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企业的销量都很大,这些企业年在销售基本都达到了100万辆以上级别,而汽车企业销售上规模后就可以实现成本的下探。此外,在销量增长的同时,许多合资企业还采取了平台战略、模块化战略,这些举措也进一步降低了合资品牌汽车的成本。
《汽车纵横》:除了相对成本优势下降之外,自主品牌还面临哪些挑战?
徐长明:我国汽车的综合使用费用在上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停车费和车牌费等与汽车使用相关的费用都在上涨,这个费用的上涨,对低价位车明显不利,对高价位车相对有利,而自主品牌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位,因此对于自主品牌影响很大。
此外,一、二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这导致自主品牌的压力明显增加。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出现了合资产品、豪华车的销售比重在提高的现象,这种消费升级对于自主品牌来讲是不利的。而且我们还发现,目前这种消费升级的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品质提升、品牌提升都是一个慢工夫。自主品牌最终的产品质量是由一系列相关工作质量合成的,而这种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是一夜之间可以达到的,要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对于自主品牌的压力比较大。
有利的条件
《汽车纵横》:在这种种的挑战之下,自主品牌还有机会吗?
徐长明:我觉得自主品牌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自主品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第一是我们的市场机遇。首先是国内市场,我们还有10年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时期,只要市场有增量的增长,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就还有市场的空间,这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市场停止增长,对自主品牌就是非常大的打击,自主品牌再想要发展起来就会非常不容易。此外在国际市场,我们自主品牌现在进入的都是高增长的市场,比如南美洲、亚洲、东欧和非洲等国家、我们的车在高增长市场有竞争力,出口还是有机会的,这就是市场的机遇。
第二个有利条件是资本的实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实力与美国相比,已经越来越接近,差距越来越小,我们已经越来越具备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实力,而汽车行业就是高度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我们还有机会继续发展。
第三,从供给的角度来讲,我国已经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开始出现。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品牌的早期进入者,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上汽、长安、东风、广汽等企业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经验。与合资企业相比,自主品牌有资源的优势,有研发能力的提升,资本也更加丰富,所以最近我常说,我看自主品牌,越看越有信心。
品质之路必须走
《汽车纵横》:面对挑战,自主品牌应该如何抓住机遇?
徐长明:我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自主品牌必须走品质之路。
《汽车纵横》:为什么自主品牌要走品质之路?
徐长明:以前自主品牌用低成本、低质量来占领市场,但现在再用这个战略已经卖不动车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例如在美国的销量排名,第一是通用,福特是第二,丰田是第三,菲亚特是第四、本田是第五、现代是第六、日产是第七,大众排在第8位。为什么大众的车在美国销量不行?因为美国市场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而大众的事故率相对较高。
从国内情况来看,未来若干年,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经济已经走过了要素驱动的阶段。所谓要素驱动,基本上就是靠价格竞争,由于以前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各方面的成本比较低,因此我们可以用低成本打造低价格的车,并依靠这个来竞争,但这个阶段是在人均GDP4千美元以下的时候。现在我国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效率驱动阶段,单靠低价已经不行了,必须要靠效率,企业必须要大幅度提高效率。这个阶段的竞争方式是性价比,汽车产品要靠性价比高才有竞争力。这不仅要求企业要制造品质过关的车,还要能控制住成本。这两年,合资公司的产品恰恰满足了这样的特点,他们的成本控制比较好,质量控制也比较好,这样就对我们靠要素价格低来竞争的自主品牌造成了一种挤压,因此我认为,再往后的发展就是比拼性价比,要靠差异化的竞争。从需求角度来讲,今后我们的人均GDP还会继续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这意味着大众消费将更加讲究,汽车消费也将升级。
所以我认为,从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都必须走品质的路,不走提高品质的路已经没有出路。
《汽车纵横》:您所说的品质包括哪些?
徐长明:我理解品质是三个角度,一个是可靠性,一个是外观质量,另一个是性能。
《汽车纵横》: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要提高质量,还要控制成本,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要兼顾的话,自主品牌企业是很难做到的。
徐长明:所以我觉得可靠性是第一位的,自主品牌先要把这个提高上去,第二位是外观,第三位才是性能。其实在美国市场也是可靠性比性能更加重要,可靠性高的品牌销量会更好。在我们国家,自主品牌的新车故障率在迅速下降,可靠性在迅速提高,但同时,合资品牌汽车的可靠性也在提高。此外,品质还包括耐久性,三年之后,你的车是不是还好,这个方面我们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肯定是有差距的,否则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车的质量水平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认同。因此我认为,提升品质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没有退路,必须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