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格式塔”是上世纪初西方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流派,其理论核心中的整体性、心物同形等思想,对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格式塔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和解决语文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语文传统教学方式,指导语文的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尽快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符合当前国家的新课程标准,让语文教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语文现状;课堂实践;心物同形;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63-02
近年来,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和心理学杰出成果的影响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西方先进的理论成果给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改变了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譬如皮格马翁效应,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罗森塔尔效应,使很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运用了赏识教育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使我们语文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格式塔理论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在现阶段更是可以直接服务于今天的语文教学。格式塔理论所提出的对认识对象的整体关照特点,直接针对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支离破碎、互相孤立的主观分析,尤其是格式塔理论中的“心物同形”论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时,要注意作者创作的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心境与他所描写景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我们鉴赏者自己的心理感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果按照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将很难完全实现这一目标,而格式塔理论可以使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训练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整体关照习惯的目标,实现摆脱传统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点的重复练习的目标,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目标,实现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格式塔”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含义是指“形式或一种被分离的整体”①。“心物同形”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之一。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物质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之间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异质的东西,但结构的式样是可以相同的,都有力的作用。“不论什么事物只要它的力的模式与人的情感的力的模式相应,就能借以表现人的感情”②,这就是心物同形论。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心理“力”与“场”的观点,虽然还有待考证,但是作为审美的心理现象,确实存在心物相应的状况,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心物同形”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心物同形”理论,可以努力去营造情景交融的教学意境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说法,就是当外界事物所体现的力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情感中包含的力的式样同构时,我们便感觉它具有人类情感,可以说,“作家感受生活,捕捉自然形象人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运用心物同形理论的过程。”③进入文学作品的自然现象总是带有人的感情色彩,可以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心物同形。这就决定着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文中之情,特别是景中之情。
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近体诗八首》中杜甫《登高》一诗就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典范诗作,运用“心物同形”理论去进行赏析,我们能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美妙意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全诗气势雄壮,意境深远。诗人面对江天,耳听猿鸣,眼见飞鸟,滚滚长江,萧萧落木,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把愁怨浓缩在诗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渗透,才诞生出了美妙的诗歌意境。从古典诗歌的传统看,情景交融是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的标志。
二、在散文教学中运用“心物同形”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是情学,文学形象就是心物同形形象,它以整体形象和具体细节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观。”③人们对名山大川之所以产生审美体验,从格式塔“心物同形”理论角度解释就是因为人们受到了感染,得到了这种力的传导影响,感受到名山大川的巍峨和壮观,于是产生了审美体验。
格式塔学派用“心物同形”论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说: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其代表人物阿恩海姆说过:“那推动我们的自己的情感活动的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由此,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的审美经验与自然规律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审美形象的感知,必然激发起学生的感情活动。例如,高中语文第一册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是一篇看似朴实平淡,却蕴含深情的美文。作者借游览托尔斯泰之墓,抒发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学生通过对“托尔斯泰的坟墓”这个外在形象的感知、分析、理解懂得:托尔斯泰的坟墓虽然极普通朴素,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土丘,无人管理,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但它却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并告知了读者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才能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在此,文章表现出的情感力量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一种力的传导,使人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由此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心物同形”理论,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现象世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善于诱发和培养学生不仅通过阅读,还要通过观察生活思考现实来培养他们的整体直觉能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心物同形”理论去观察生活,让学生去观赏群山的巍峨、大海的湛蓝;去倾听山林的呼啸、闪电的雷鸣;去感受春花秋叶的娇美、冬寒夏日的壮观……生活中,哪怕只是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无不具有与生命同构的力的形式,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产生的写作积极性、推动力”调动起来,才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写作思维能量、能力,才能将写作任务顺利完成”。④
记得在一次初中作文的写作指导中,为了突出本次作文要求的“想象和联想”的写作重点,笔者设计了一个“创设情境”的指导方式:以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来创设一种容易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的氛围,并把学生引领进这个美妙的意境中。在引入课文时,笔者放了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音乐《弯弯的月亮》,同时又用多媒体配上一个孩童乘上月亮的画面,深情并茂的说道:有人说,夏季是孩子们的,它是一个五彩斑斓充满幻想的季节。夏天的夜晚,当你双目凝视晴朗的夜空时,你会看到一幅怎样美丽的景象呢?也许你看到了天空中皎洁的明月,想到了月亮中的嫦娥、吴刚、桂树、白兔;也许你看到了闪烁在夜空中的灿烂群星,想到了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空美丽而神秘,深邃而浩瀚,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和联想的博大空间。同学们,让我们乘上这弯弯的月亮,展开理想的翅膀,去遨游迷人的夏日夜空。
这段短短的话语,在优美的画面背景下,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的欲望和创作的兴趣。
这种课堂美好的氛围由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美妙动人的音乐、生动亮丽的画面等构筑起来,学生身处这样美好的意境中,容易被激发起美好的情感,产生愉悦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写作。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经常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审视和感受缤纷的外部世界,就能使学生对外物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而当外物的运动形式完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模式和习惯之后,学生的审美感知会越来越强,写出的文章就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充满激情。可见,“不论创作还是欣赏都离不开力的作用,创作是把作家的心理力场转化为有形作品的物理力场,欣赏是把作品有形物理力场再转化为读者感受到的作者心理力场”。②④
毫无疑问,运用格式塔理论来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新颖而极富价值的研究课题,运用格式塔理论将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摆脱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符合新世纪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个颇难掌握却极具贡献的心理学流派,目前,对格式塔理论研究的人很少,因此与我们语文教学联系起来的研究就更少了,可以说在研究“格式塔”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方面,刘永康教授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探讨也刚刚起步,认识也还很稚嫩和粗浅,我们在研究中会不断地利用格式塔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来改革传统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上世界教育和世界科技的发展步伐,完成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科使命。
注释:
①心理学名词解释[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74.
②刘永康.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中西合璧的语文教育观[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1-32.
③刘永康.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中西合璧的语文教育观[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3.
④刘永康,翟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M].天地出版社,2001:186.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中西合璧的语文教育观[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永康,翟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M].天地出版社,2001.
[3]杨成章.语文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4]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关键词:语文现状;课堂实践;心物同形;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63-02
近年来,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和心理学杰出成果的影响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西方先进的理论成果给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改变了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譬如皮格马翁效应,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罗森塔尔效应,使很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运用了赏识教育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使我们语文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格式塔理论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在现阶段更是可以直接服务于今天的语文教学。格式塔理论所提出的对认识对象的整体关照特点,直接针对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支离破碎、互相孤立的主观分析,尤其是格式塔理论中的“心物同形”论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时,要注意作者创作的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心境与他所描写景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我们鉴赏者自己的心理感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果按照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将很难完全实现这一目标,而格式塔理论可以使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训练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整体关照习惯的目标,实现摆脱传统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点的重复练习的目标,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目标,实现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格式塔”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含义是指“形式或一种被分离的整体”①。“心物同形”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之一。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物质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之间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异质的东西,但结构的式样是可以相同的,都有力的作用。“不论什么事物只要它的力的模式与人的情感的力的模式相应,就能借以表现人的感情”②,这就是心物同形论。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心理“力”与“场”的观点,虽然还有待考证,但是作为审美的心理现象,确实存在心物相应的状况,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心物同形”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心物同形”理论,可以努力去营造情景交融的教学意境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说法,就是当外界事物所体现的力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情感中包含的力的式样同构时,我们便感觉它具有人类情感,可以说,“作家感受生活,捕捉自然形象人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运用心物同形理论的过程。”③进入文学作品的自然现象总是带有人的感情色彩,可以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心物同形。这就决定着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文中之情,特别是景中之情。
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近体诗八首》中杜甫《登高》一诗就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典范诗作,运用“心物同形”理论去进行赏析,我们能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美妙意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全诗气势雄壮,意境深远。诗人面对江天,耳听猿鸣,眼见飞鸟,滚滚长江,萧萧落木,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把愁怨浓缩在诗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渗透,才诞生出了美妙的诗歌意境。从古典诗歌的传统看,情景交融是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的标志。
二、在散文教学中运用“心物同形”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是情学,文学形象就是心物同形形象,它以整体形象和具体细节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观。”③人们对名山大川之所以产生审美体验,从格式塔“心物同形”理论角度解释就是因为人们受到了感染,得到了这种力的传导影响,感受到名山大川的巍峨和壮观,于是产生了审美体验。
格式塔学派用“心物同形”论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说: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其代表人物阿恩海姆说过:“那推动我们的自己的情感活动的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由此,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的审美经验与自然规律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审美形象的感知,必然激发起学生的感情活动。例如,高中语文第一册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是一篇看似朴实平淡,却蕴含深情的美文。作者借游览托尔斯泰之墓,抒发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学生通过对“托尔斯泰的坟墓”这个外在形象的感知、分析、理解懂得:托尔斯泰的坟墓虽然极普通朴素,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土丘,无人管理,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但它却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并告知了读者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才能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在此,文章表现出的情感力量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一种力的传导,使人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由此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心物同形”理论,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现象世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善于诱发和培养学生不仅通过阅读,还要通过观察生活思考现实来培养他们的整体直觉能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心物同形”理论去观察生活,让学生去观赏群山的巍峨、大海的湛蓝;去倾听山林的呼啸、闪电的雷鸣;去感受春花秋叶的娇美、冬寒夏日的壮观……生活中,哪怕只是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无不具有与生命同构的力的形式,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产生的写作积极性、推动力”调动起来,才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写作思维能量、能力,才能将写作任务顺利完成”。④
记得在一次初中作文的写作指导中,为了突出本次作文要求的“想象和联想”的写作重点,笔者设计了一个“创设情境”的指导方式:以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来创设一种容易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的氛围,并把学生引领进这个美妙的意境中。在引入课文时,笔者放了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音乐《弯弯的月亮》,同时又用多媒体配上一个孩童乘上月亮的画面,深情并茂的说道:有人说,夏季是孩子们的,它是一个五彩斑斓充满幻想的季节。夏天的夜晚,当你双目凝视晴朗的夜空时,你会看到一幅怎样美丽的景象呢?也许你看到了天空中皎洁的明月,想到了月亮中的嫦娥、吴刚、桂树、白兔;也许你看到了闪烁在夜空中的灿烂群星,想到了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空美丽而神秘,深邃而浩瀚,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和联想的博大空间。同学们,让我们乘上这弯弯的月亮,展开理想的翅膀,去遨游迷人的夏日夜空。
这段短短的话语,在优美的画面背景下,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的欲望和创作的兴趣。
这种课堂美好的氛围由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美妙动人的音乐、生动亮丽的画面等构筑起来,学生身处这样美好的意境中,容易被激发起美好的情感,产生愉悦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写作。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经常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审视和感受缤纷的外部世界,就能使学生对外物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而当外物的运动形式完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模式和习惯之后,学生的审美感知会越来越强,写出的文章就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充满激情。可见,“不论创作还是欣赏都离不开力的作用,创作是把作家的心理力场转化为有形作品的物理力场,欣赏是把作品有形物理力场再转化为读者感受到的作者心理力场”。②④
毫无疑问,运用格式塔理论来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新颖而极富价值的研究课题,运用格式塔理论将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摆脱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符合新世纪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个颇难掌握却极具贡献的心理学流派,目前,对格式塔理论研究的人很少,因此与我们语文教学联系起来的研究就更少了,可以说在研究“格式塔”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方面,刘永康教授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探讨也刚刚起步,认识也还很稚嫩和粗浅,我们在研究中会不断地利用格式塔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来改革传统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上世界教育和世界科技的发展步伐,完成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科使命。
注释:
①心理学名词解释[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74.
②刘永康.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中西合璧的语文教育观[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1-32.
③刘永康.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中西合璧的语文教育观[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3.
④刘永康,翟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M].天地出版社,2001:186.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中西合璧的语文教育观[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永康,翟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M].天地出版社,2001.
[3]杨成章.语文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4]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