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部书,许你一座城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val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玥玥小编
  初读《孟买:欲望丛林》时,正是“小镇做题家”关注度最高的时候,打开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大家仿佛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大学以前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通过努力获取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渴望寻求突破。无独有偶,在《孟买:欲望丛林》一书中,作者也重墨提及了类似的现象:在孟买,一边高楼,一边矮房的景象并不算是突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这里打拼,或去宝莱坞闯荡,或半路学起电脑编程,抑或世代做着买卖……他们始终不愿离开孟买,期望终有一日在这里过上“美好的日子”,而事实却是,真正走出阴霾的只有极少数,更多的年轻人依旧在昏暗的环境中循环往复。
  斩获奥斯卡奖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取景地就是孟买,鳞次栉比的高楼之下,是一片片低矮的黑灰色轮廓,那里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达哈维贫民窟。孟买之于印度,正如上海之于中国,如果从未到过孟买,如果不曾了解孟买,这本新闻叙事佳作会比任何一本读城系列书都更加动人心弦。相信它会让你认识这座“贫穷与繁荣共存”的城市,认识在孟买的那些对美好生活充满希冀的印度人。
  NO.01作者简介
  苏科图·梅塔,定居纽约的记者、作家。印度人,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纽约大学完成学业。其双重身份帮助作者既能从本土又能从外围来观看孟买这座城市。其作品曾获得怀丁奖、欧·亨利奖及纽约艺术基金会奖金。他还参与编写了多部宝莱坞电影剧本,其中包括《克什米尔任务》。
  NO.02图书介绍
  《孟买:欲望丛林》是作者梅塔通过两年半的采访、思考而创作的作品,在2005年还一度入围了普利策奖决赛。《纽约时报》曾评价《孟买:欲望丛林》是“新闻叙事佳作”,“堪称近年来描绘印度且出自印度的最优秀纪实文学。梅塔精准把握住了‘城市丛林’——时局动荡的孟买之鲜活脉搏”。
  梅塔既是孟买人,又在美国接受教育,这样双重的身份为他解读孟买带来独一无二的有利视角。作为土生土长的孟买人,梅塔对这座奇幻之城如数家珍。他以罕见的洞察力、惊人的细节和独特的切入点描绘与孟买的无限亲密。书中的故事次第展开,我们得以跟随酒吧舞女,看她从备受凌虐、食难果腹的孩童成长为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的青年。我们也得以推开宝莱坞的大门,一窥其中的五光十色和森严等级。我们更得以认识那一张张渴盼的面孔,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从乡村来到孟买,却未能被孟买温柔以待。
  坦诚、激昂、幽默与哀恸,无不交织于书中。翻开它,便能走进那个古老而历久弥新的世界。这座城市也成为这个古老而不断变化着的世界的启示,如蚁众生跃然纸上。
  NO.03原文摘录(部分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美国纽约就是印度孟买”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发生一件事,由此塑造或改变他的整个人生。对我来说,十四岁那年移民美国,正是如此。如今回头看,它不单变更了我此后的生活轨迹,也改写了我此前的人生经历。十四岁不是个移民的好年纪,你在自己的国家远未长大,遑论要马上搬去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从没去过美国,对它一无所知。不像我已经熟悉美国文化的表兄萨米尔,他十六岁走出肯尼迪国际机场时,潇洒地戴着“大都会”的棒球帽,美式英语说得有模有样的。反观我,从孟买飞往纽约的二十四小时,仿佛迫使我从童年一下飞到了成年,我褪去了稚嫩,披戴上老成,沿着冥冥中注定的道路,咬牙走进了混沌。此后发生的每一件事,小到我用餐的姿势,大到我从事的职业、选择与之步入婚姻的那个人,都在跨过那个时间节点后变得截然不同。
  我爷爷在加尔各答的老宅有间昏暗又闷热的后厢房,里头搁着厚厚一沓《读者文摘》。每到暑假,我总喜欢蜷在那间幽闭的小屋,读文摘上活灵活现的探险纪实、斗智斗勇的间谍故事,以及笑话栏里全家喜闻乐见的童言童语、军队趣事。我是这样认识美国的,不难想象我当真到达美国后,所受的冲击是何等大。好在我还算幸运,尽管当时不曾意识到,但在美国那么多城市里,爸爸偏偏选择在纽约落脚。“美国纽约就是印度孟买嘛。”他是这样向家乡父老形容纽约的。
  “贫穷与繁荣共存”的孟买
  俯瞰孟买,其地形仿若一柄汤勺。你若把拇指和食指张开,比成一个三十度角,便是孟买岛的形状。从空中看,孟买是座美丽的城。它被大海环抱,海面金光粼粼,沿岸棕榈蓊郁。孟买有港口,有秀丽的海湾、潺潺的溪涧、奔腾的河流和重峦叠嶂的山岗。从空中看,孟买充满无限可能。然而回到地面,一切就大不相同了。大儿子乔达摩很快留意到了這一点。我们的车从班德拉火车站开出,沿主干道而行,他指给我看说:“爸爸,一边是高楼,一边是矮房。”乔达摩说得不错。给人以视觉冲击的,正是孟买城中村的奇景——大都会与贫民窟两相并存的震撼。而紧随其后的是对初来之人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冲击:窗外飘来永不止歇的喇叭轰鸣;晾在路边竹篾里的九肚鱼的腥臭;摩肩接踵的街上,一具具汗津津的棕色身体擦过皮肤时的黏腻;以及还在倒时差的第一个清晨,在嘴里化开的瓦达包的滚烫蘸酱。
  孟买自建城以来便有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它是贸易之城,为贸易而设,是印度面向世界的门户。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若为贸易,皆可往来。东印度公司的总督杰拉德·昂吉尔(1672—1675年在职)给了这座城市新的可能。独立于葡萄牙管控之外的孟买作为自由港口,不论社会制度还是意识形态都全面繁荣起来。……
  在孟买发展局颁布的区域地图上,孟买市以东标注的不是“孟买西海岸”,而是“印度西海岸”。这或许是制图者的无心之失,但这小小的错误不容忽视,且意味深长。直到19世纪末,孟买才被视为印度的一部分。而至今仍不乏期待孟买独立的声音:“如果孟买像新加坡那样该多好呀!”在这些人看来,如果孟买独立,便能甩掉印度大陆的沉重包袱。要把歌舞升平的海滨都会和贫弱交加的内陆腹地联结起来,唯有通过灾难和悲剧。1993年的连环爆炸是孟买的灾难;2001年的“9·11”恐袭是纽约的悲剧。自此,一直以来都市人的傲慢与偏见被打破:孟买不能对印度大陆视而不见。纽约不能对外面的世界视而不见。而在灾难和悲剧发生以前,我们都曾以为它们远在天边、事不关己。


  给五十派士小费的老先生
  深得我心的伊朗餐馆除已被拆毁的纳兹外另有一处,以当时的孟买市长布拉伯恩勋爵命名。它1934年就建起来了,最初是一间马厩。拉希德·伊兰尼是“布拉伯恩”的老板之一。……
  每天下午三点,一位帕西老先生会出现在布拉伯恩。侍应生一见他坐下,便照例端上三杯茶水。不知为何,老先生始终要求三杯茶水同时摆到面前,他会另点三份烤饼,蘸取同一个杯子里的茶水食用。一旦入座,他会郑重其事地在桌上摆一枚五十派士的硬币当小费。来布拉伯恩的其余客人比老先生富有得多,但从不给小费。而这位老先生被人骗走了房产,如今流落街头。他整日坐在不远处拜火教神庙的院墙下,靠教徒的捐助艰难度日。拉希德感慨地说:“这样一个靠别人接济才能过活的人,最清楚给出或收到哪怕五十派士的价值。”摄影师苏妮·塔拉普莱瓦拉给这位老人拍了照,作为其“帕西人”摄影系列的一部分。她特地冲印了照片送给老人。老人瞥了一眼,不肯要,把照片还给了苏妮:“承蒙抬爱。”
  “你家门口的路安不安全?”
  “你家门口的路安不安全?我能步行过来吗?”宝石商这样问我和叔叔。我们当时正从泰姬陵酒店驱车前往欧贝罗伊酒店(真应该建一个密闭的、带有空调的长堤或索道连接这两家酒店),酒店之间只有一条路可走,所以交通格外拥堵。此时已经夜里十一点了,灯光昏暗的人行道上空无一人。
  “安全啊,我就会步行。”叔叔如是说。
  孟买仍是个我能随时去往任意角落的城市。抢劫鲜少发生,女性在孟买不像在德里那样易受侵害。在一次社交聚会上,一位帕西族女士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她和家人一起旅行,分两辆车走,很不巧,他们的车在一个贫民聚集地附近抛锚了,她和丈夫走下车来。人们很快从贫民窟跑出来,这让她很害怕,因为她当时穿着迷你裙。那些人来到她和她丈夫的身边,催他们坐回车上,然后齐齐用力推车,试图让车重新发动起来,可惜没能成功。此时,开在他们前面的车发觉他们掉了队,又折返回来。贫民窟的人建议他们拼车先走,把抛锚的车留下。即便确信等他们一走,车会被拆得只剩下空壳,他们也别无选择了。可第二天当他们来拖车时,发觉车子一如昨日,纹丝未动。原来贫民窟竟专门派了两个人,整夜守着他们的车。
  孟买的威胁并不来自它的百姓。真正的恶意是更大规模且有组织的。
  贫民窟里的百态众生
  我们出门,走上贫民窟的小径。这里的人们从事各行各业,形成了在富人区看不到的神奇景象。吉里什指给我看装满贝壳的小房间,正有手艺人用贝壳做工艺品,把小小的灯泡装在贝壳里面。我们在火车站附近遇到了吉里什的朋友——一个宝莱坞的打拼者,他向我们夸口他最新参演的电影,说是一部“掺杂了黑帮元素的愛情片”。之后,吉里什又拜访了地头蛇拉姆斯瓦米。拉姆斯瓦米住在“王子赌坊”的楼上,专卖盗版光碟,生意红火。
  我们在贫民窟穿行,路过挂着“光明计算机课程”招牌的陋居。“如今阿猫阿狗都开起了计算机课。”吉里什说。孟买的贫民窟多的是自学计算机编程的年轻人,吉里什便是其中之一。对这些出身贫寒却天资聪颖的孩子来说,正如拳击或篮球之于哈莱姆的黑人少年,计算机是孟买的新一代得以改变命运的媒介。贫民窟的孩子往往没有学上,但报纸上又充斥着国内外的招聘启事,为有能力胜任的年轻人提供正当且高薪的工作岗位、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走出社区看看世界的机会。吉里什的妹妹拉珠想让贫民窟的孩子至少能有应聘的资格,所以租下一处窝棚的二楼,开办了补习班。塔卡尔家的长子达门德拉若有时间,会来给孩子们上历史课。


  人们为什么还要留在孟买
  你不禁要问:所以人们为什么还留在孟买呢?每一天你的五感都受到无情的攻击,从起床开始,到你搭乘的交通工具,到你工作的办公室,到你只能赖以消遣的娱乐方式,无不如此。窗外的汽车尾气这样浓重,空气滚烫而混浊。无论在火车上、电梯里还是回到家中,人们每分每秒都紧贴着你、触碰到你。你住在海滨城市,但多数人唯一接近大海的时间是周日晚在海滩的那一小时,挤挤挨挨不说,沙滩上还垃圾遍地。你躺下休息也不得清静,夜晚是蚊虫肆虐的时候,它们从水塘飞来,携带着疟疾病原。夜晚也是黑帮分子横行的时候,他们找上门来,有恃无恐地敲诈勒索。而有钱人开派对时震天响的音乐和贫民窟节庆时的狂欢叫嚣一样,足以让你彻夜难眠。你到底为什么要抛下乡间的砖房,抛下后院的芒果树和门前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青青的群山,义无反顾地来到孟买?
  是为了终有一日,像塔卡尔家一样,你的长子能在米拉路上买下两间房,你的次子能离开孟买,去更好、更远的地方,譬如新泽西。你如今吃的苦是对未来的投资。如蚁群一般,这里的人们牺牲了个体的享乐,只为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族群能继续向前。大哥努力挣钱养家,资助弟弟妹妹,得知兄弟对计算机感兴趣、可能去美国发展的时候,他是如此欣慰。弟弟能过得更好、走得更远,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有意义,还有奔头,他每一天冒着酷暑、向无心购买的商家推销仿冒的姬龙雪香水就不算白费。
  独我与众我
  孟买战役是独我与众我的拉锯。在这座有着一千四百万人口的城市,个人的价值又有几何呢?孟买战役是人与城的搏斗,代代延续的人想要立足、不至于被大都会抹灭而不得不时刻奋斗着。一座城是个体梦想的寄托,也是集体梦想的凝聚。个体梦想不死,则集体对城市生活的梦想永活。蒙娜丽莎需要相信自己终有一日会摘得“世界小姐”的桂冠。艾杰需要相信他终有一日能逃离在警局的困境。吉里什需要相信他终有一日会成为电脑软件行业的大亨。一个人之所以能在孟买的贫民窟存活下去而不曾发疯、不至于绝望,是因为他的梦想比不堪的现实大得多。他住的是肮脏的蜗居,他的梦想占领的是宏伟的宫殿。
  NO.05精彩书评
  辛辣孟买
  □薄荷在1998
  只有离开故乡,才能看见故乡。
  梅塔十四岁离开家乡移居美国,直到中年才带着家人回到孟买。游子归来,既是旁观者,也是当事人。梅塔在书中展现了孟买颇为真实的一面,但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艳、热烈、浓墨重彩的迷人孟买。他写孟买的火车不光有坐票站票还有“挂票”,到站了自己跳下火车就好;整个印度有二十多种官方语言,一国之内两邦之间语言不通也很正常;有困难不要找物业也不要找警察,道上各位大哥是更高效的贴心管家。他也写正义的伙伴艾杰拉尔如何打击犯罪出淤泥而不染,杀人如麻的黑领工人萨蒂什时常思考禅宗和哲学问题,盗亦有道。歌舞厅里迷人的缪斯蒙娜丽莎,离家出走流浪在孟买街头。笔耕不辍的少年诗人巴班吉,身处贫民窟但并不认为是生活悲哀的穷苦百姓。作者没有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去俯视孟买,他个人化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得整本书无比生动鲜活,富有人情味儿。梅塔对孟买没有笔下留情,但又处处饱含深情。孟买是无条件接纳他的家乡,在这里他和家人终于不是“满身咖喱味儿吃糊糊的异教徒”,而是和所有人一样的普通人。
  同为拥有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似乎没有好好凝视过我们的邻居,正如我们也时常忘了要着眼于自己的每一面。
  当然了,作为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宛如一尊千面佛,一本书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太现实的,只读一本书就想看清孟买的全貌也是不可能的。梅塔为我们展现了其中十分精彩、戏剧化的一面,它鲜艳、明丽、火辣。它是一卷秘钥,读懂了这一面,孟买会向你徐徐展示它的每一面。
  (摘自“豆瓣网”,有删减)
其他文献
莹莹小编: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起长大和成长的不同,前者可以是时间,是年龄,而后者是在挫败感中不断自愈。随着年龄渐长,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大人,我们被要求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完成自愈这个过程。仓促间,我们就忘了在伤心的时候哭,在开心的时候笑,在受伤的时候大声喊疼,因为那都是不成熟、不职业、不强大的表现,我们要把难处和脆弱藏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所以,当一个大人说“我很好”时,那也许他糟透了;当一个大人说
期刊
玥玥小编  “如果我说自己的大学毕业成绩排倒数第一,一定没人相信成绩如此糟糕的我还能当大学教授吧?”说这话的,正是日本的物理学家小柴昌俊,毕业于东京大学,是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东京大学的荣誉教授。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小柴昌俊于2020年11月12日夜去世,享年94岁。小柴昌俊的一生颇富传奇性:他是一个考入东京大学物理系的学霸,但又是他那一届物理系学生中的倒数第一的学渣;他负责著名
期刊
作文君:最近,童话作家郑渊洁频频登上热搜。有“童话大王”之称的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他的童话被誉为“适合全家人的阅读”。然而童话大王此次出圈,却是因为“评论区太有趣了”,一会有人说他是“凡尔赛式道歉”,一会有人说他“祝福太严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赶快和作文君一起来围观吧!  最早是因为有个网友说  他在背郑爷爷的文章,累啊然后郑爷爷是这么回复的  这认真又任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丙吉是西汉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史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史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  2020年12月20日,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著名中美问题学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Ezra F. Vogel)去世,享年90岁。傅高义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新中产阶级》等著作,哈佛大学教授,被认为是美国唯一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他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写作持续了整整40年,对中国的政情、舆情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在哈佛大学有着“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  上海奉贤区惠敏学校是127个特殊孩子的小世界,他们是一群患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因为没法进入常规的学校而在这所学校聚集在一起。2011年,为了陪身患自闭症的孙子小黄入校,爷爷陈学飞成了这里的常客,在学校做起了志愿者的工作。这些孩子中有大多数人不会主动与人交流,但是都愿意主动叫他一声“爷爷”,不光是这些孩子,就连学校的老师、校长、家长,也都喊他爷爷。爷爷会抱起情绪失控
期刊
新闻回放 >>  2020年12月,“打拐妈妈找到第30个孩子是自己儿子”话题引起网友热议。32年来,为了找儿子,李静芝印过十几万份寻人启事,走了20多个省份,见过300多个孩子,她帮其中29个找到了家,第30个,是自己的孩子。在这期间,李静芝成立了“陕西爱子寻找联合会”,还长期担任“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2011年春节,在一档电视节目中,9个年纪相仿外形各异的年轻男子站成一排,为李静芝合唱了一
期刊
新闻回放 >>  “贺县长,我们相遇了,相遇在12月18日《中国旅游报》第四版人物专刊。”2020年12月18日,甘肃省兰州市兴隆山景区主任徐忠在自己的抖音账号“徐主任带你游兴隆”上,发了一条短视频,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副县长贺娇龙“喊话”,当天的《中国旅游报》,刊发了两人的报道。徐忠和贺娇龙都是在2020年四五月间,开始在抖音上直播,踏入了“主播江湖”。贺娇龙因12月中旬的一条雪地策马视频,
期刊
时事引读 >>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素材聚焦1 學拳明理、天人合一  太
期刊
作文君:看到一个笑话,忍不住要与素粉分享:一个身高182厘米的六年级学生,被误以为是适婚年龄的大小伙子,有姑娘在街上追着他要微信。他被逼急了,只能捋起袖子说:“我没有微信,只有小天才电话手表!”笑过之后,作文君陷入沉思。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社区,相比传统社区,虚拟化的人际交往展现出更强的凝聚人心与熔铸团体的力量,却也存在着割裂的一道道鸿沟(在笑话里便是微信与小天才电话手表之间的代沟)。不知各位素粉平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