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社帮我们和企业下了订单,现在我们种的菜再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了。”近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祥符镇小高村的青菜园正值丰收时节,田地里正忙着收青菜的农民老刘高兴地说,自从合作社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他们卖菜不再是一件烦心事了。
近年来,订单农业在全国多地“开花”,成了当前逐渐盛行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种契约农业、合同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保障,还助力地方精准扶贫。
当前,“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特征的订单农业更是搭载“互联网+”的快车,与互联网逐步进行深度融合,给农业生产销售提供方便,为农民收益“保驾护航”。
农民增收促发展
传统农业都是先生产,后销售,这种老旧的方式使得销售成了棘手的现实问题,很多蔬菜种植出来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销售渠道而烂在田间地头,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唐家村农民杨德林很感谢订单农业模式的出现,“订单式”的种植销售模式保证了他每年稳定的收益,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像杨德林这样尝到订单农业“甜头”的农民还有很多,订单农业让农户与企业、消费者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让资本、技术、信息更加有的放矢,也让农民收益稳定、干劲十足。
“这种定向生产方式,重点发展定点农业,比如消费端可以‘包养’梨树、枣树等,这可以直接解决资金问题,避免农产品过剩无人购买的情况发生,农民还能提前拿到钱。”农村淘宝河北运营经理李艳霞告诉笔者。
在河北冀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琳滟看来,盲目地种植养殖也是当前农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以销定产,通过订单、订购等形式,可以有效改善盲目性、无目的性、无计划性的情况,使得市场需要得到切实的满足。
目前,“互联网+”订单农业的模式,更能有效缓解农产品产销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增加农产品销售的客户量,提高农产品交易速度,对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进一步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订单农业能够提高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率。”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农业事业部副总经理王秀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多地盛行保收益
近年来,订单农业在全国多地盛行,为区域农业发展和地方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位于伊犁河谷西北部的新疆霍城县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粮果并重,牛羊兼盛,同时发展甜菜、棉花等。该县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为53万亩,订单农业面积为40万亩。
据了解,该地区将订单农业发展作为发展农业产业行政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以订单合同促规模、以农产品品质拓市场,以订单农业增效益。其中,惠远苗木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该公司已与农户签订合同300多份,带动和辐射数千家农户致富。
而在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为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努力完善“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依托润丰食品、金土地食品两家地瓜干加工企业,当地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深入各村摸底,将今年种植春地瓜的27户在册精准扶贫户组织起来,与企业签订产销订单,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政府、农委、发改委的悉心指导下,“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绥化市悄然兴起,黑龙江绿农集团“小哇”大米、绥化市稻米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善稻”大米等品牌相继打造完毕,并且获得了比较好的销售业绩。
据王秀徽介绍,两家企业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订单农业服务、健康米定制服务、特色的土地认养服务,凭借本地纯天然的生态环境、标准化生产、物联网可视化监控、可视化全程可追溯等集成技术,生产出一线高端品牌大米,并且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大米电商服务。
“这些企业在传统订单、‘互联网+’订单农业、定制农业多种方式相互补充的模式下,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全面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王秀徽说。
据了解,北京合适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北京新生农业有限公司正致力于为老百姓提供吃得起的放心食品(F2C)。他们负责大安基地的种植管理和试验示范项目构建,合适科技旗下“生机盎然”品牌,已经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健康主食定制服务。
组织形式减风险
“农业发展面临着多重风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沟通问题,所有的生产与消费都有一个关系对接,没有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差异化发展、互补的生产单元,总是会出现很多风险。
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自然影响,一种是受人为影响。
“近年来,订单农业存在部分订单不能按期履约的情况,诚信问题也是订单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王秀徽说。
这是因为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民的生产有可能因为天灾而出现订单无法完成的情况,或者当减产时,农民违约不卖给收购方;此外,当市面上产量过剩时,市场价格低于订单合同价格,收购方也可能出现违约情况。
所以要规避类似的风险,“就需要在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不断地完善、规范农户和生产主体的行为,保证诚信,使之处于良性循环。”王秀徽认为。
而人为风险主要是指要防止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太小太分散,容易出现大家“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如此前发生的“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的情况。
“真正要让农业、农产品生产和市场实现较好的对接,把订单农业、定制农业发展好,除了做‘互联网+’之外,还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民组织化问题,解决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王海波总结说,否则靠互联网和订单合同是约束不了市场“疯狂”的跌宕起伏。
这就要发展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组织,把大部分农业生产者纳入理性差异化的轨道,发展各种基地、合作社、农企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有效协调供需之间的关系。
王海波指出,只有组织起来以后,形成分析判断能力,农民才能各自权衡自己到底该发展什么,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供应、标准化生产和优质品牌的创造。
任何一种模式的发展,都要充分地考虑现实需求,灵活应用和定制。针对目标客户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策略匹配,切不可以模式套模式。“订单农业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走得更远。”王秀徽说。
近年来,订单农业在全国多地“开花”,成了当前逐渐盛行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种契约农业、合同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保障,还助力地方精准扶贫。
当前,“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特征的订单农业更是搭载“互联网+”的快车,与互联网逐步进行深度融合,给农业生产销售提供方便,为农民收益“保驾护航”。
农民增收促发展
传统农业都是先生产,后销售,这种老旧的方式使得销售成了棘手的现实问题,很多蔬菜种植出来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销售渠道而烂在田间地头,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唐家村农民杨德林很感谢订单农业模式的出现,“订单式”的种植销售模式保证了他每年稳定的收益,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像杨德林这样尝到订单农业“甜头”的农民还有很多,订单农业让农户与企业、消费者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让资本、技术、信息更加有的放矢,也让农民收益稳定、干劲十足。
“这种定向生产方式,重点发展定点农业,比如消费端可以‘包养’梨树、枣树等,这可以直接解决资金问题,避免农产品过剩无人购买的情况发生,农民还能提前拿到钱。”农村淘宝河北运营经理李艳霞告诉笔者。
在河北冀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琳滟看来,盲目地种植养殖也是当前农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以销定产,通过订单、订购等形式,可以有效改善盲目性、无目的性、无计划性的情况,使得市场需要得到切实的满足。
目前,“互联网+”订单农业的模式,更能有效缓解农产品产销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增加农产品销售的客户量,提高农产品交易速度,对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进一步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订单农业能够提高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率。”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农业事业部副总经理王秀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多地盛行保收益
近年来,订单农业在全国多地盛行,为区域农业发展和地方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位于伊犁河谷西北部的新疆霍城县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粮果并重,牛羊兼盛,同时发展甜菜、棉花等。该县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为53万亩,订单农业面积为40万亩。
据了解,该地区将订单农业发展作为发展农业产业行政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以订单合同促规模、以农产品品质拓市场,以订单农业增效益。其中,惠远苗木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该公司已与农户签订合同300多份,带动和辐射数千家农户致富。
而在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为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努力完善“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依托润丰食品、金土地食品两家地瓜干加工企业,当地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深入各村摸底,将今年种植春地瓜的27户在册精准扶贫户组织起来,与企业签订产销订单,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政府、农委、发改委的悉心指导下,“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绥化市悄然兴起,黑龙江绿农集团“小哇”大米、绥化市稻米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善稻”大米等品牌相继打造完毕,并且获得了比较好的销售业绩。
据王秀徽介绍,两家企业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订单农业服务、健康米定制服务、特色的土地认养服务,凭借本地纯天然的生态环境、标准化生产、物联网可视化监控、可视化全程可追溯等集成技术,生产出一线高端品牌大米,并且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大米电商服务。
“这些企业在传统订单、‘互联网+’订单农业、定制农业多种方式相互补充的模式下,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全面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王秀徽说。
据了解,北京合适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北京新生农业有限公司正致力于为老百姓提供吃得起的放心食品(F2C)。他们负责大安基地的种植管理和试验示范项目构建,合适科技旗下“生机盎然”品牌,已经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健康主食定制服务。
组织形式减风险
“农业发展面临着多重风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沟通问题,所有的生产与消费都有一个关系对接,没有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差异化发展、互补的生产单元,总是会出现很多风险。
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自然影响,一种是受人为影响。
“近年来,订单农业存在部分订单不能按期履约的情况,诚信问题也是订单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王秀徽说。
这是因为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民的生产有可能因为天灾而出现订单无法完成的情况,或者当减产时,农民违约不卖给收购方;此外,当市面上产量过剩时,市场价格低于订单合同价格,收购方也可能出现违约情况。
所以要规避类似的风险,“就需要在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不断地完善、规范农户和生产主体的行为,保证诚信,使之处于良性循环。”王秀徽认为。
而人为风险主要是指要防止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太小太分散,容易出现大家“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如此前发生的“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的情况。
“真正要让农业、农产品生产和市场实现较好的对接,把订单农业、定制农业发展好,除了做‘互联网+’之外,还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民组织化问题,解决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王海波总结说,否则靠互联网和订单合同是约束不了市场“疯狂”的跌宕起伏。
这就要发展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组织,把大部分农业生产者纳入理性差异化的轨道,发展各种基地、合作社、农企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有效协调供需之间的关系。
王海波指出,只有组织起来以后,形成分析判断能力,农民才能各自权衡自己到底该发展什么,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供应、标准化生产和优质品牌的创造。
任何一种模式的发展,都要充分地考虑现实需求,灵活应用和定制。针对目标客户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策略匹配,切不可以模式套模式。“订单农业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走得更远。”王秀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