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香依旧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ajba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开始打造图书推广项目“生活美学馆”,至今推出的新书已有五种,包括从台湾引进阿宝的《讨山记》(该书被评为新华网年度好书)、北京作家施亮的饮食文化散文集《吃的风度》,以及我将要谈到的三部由名家所编的多人散文集:其一为汪曾祺主编、施亮补编的《知味集》,其二为吴祖光编、施亮策划、刘茁松补编的《欢笑微醺的饮者》,其三为袁鹰编、施亮策划、刘茁松补编的《欢聚一谈的茶客》。
  《知味集》是汪曾祺1990年應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之约,由他约稿并选编的一本名家谈美食的散文集,这年12月由该公司出版。相隔27年后,由施亮补编新版的《知味集》仍沿用原书名,保留了汪曾祺当年选编的所有文章,只是在体例上稍有变动,亮点是添补了31篇文章,使得全书的体量加大了近一倍。新补的文章中包括汪曾祺探讨饮食文化的四篇代表作:《吃食和文学》《四方食事》《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野菜》,还有孙犁谈吃的两篇短文、张中行写早年民国食物的三篇小品,以及李国文、赵大年、王跃文、赵珩和汪朗等多位作家浸染乡风民情的美食新章。
  《欢笑微醺的饮者》是吴祖光受中国酒文化协会委托,组稿选编的一部专门谈酒的美文合集,作者阵容荟萃了文化界诸多名流,1988年5月由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出了第一版,书名为《解忧集》。2019年6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是第二版,书名做了更动。与其同时推出的《欢聚一谈的茶客》,初版时的书名为《清风集》,是袁鹰编选的一本茶文专集,1997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的新版均由施亮担任策划、刘茁松担当补编。编辑的路数是尽量保留初版的原汁原味,在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补添了若干作家的新作。
  这三部书从原版到新版,时间跨度已有二三十年,当初印行时也都印数有限(据知《知味集》首印仅3000册),但在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却与日俱增。许多老作家的文章好比一坛坛陈年老酒,摆放的时间愈久,品尝时愈发觉得醇厚。
  湖南文艺出版社打造的“生活美学馆”,我以为是契合了读者心理,同时也切合了图书市场的需求。这几部书属于新瓶装老酒,而老酒自有它无可替代的号召力。“生活美学馆”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不搞花架子,走的是一条接地气的以阐释“民以食为天”为己任的大众生活路线,用汪曾祺的话说,就是“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
其他文献
前段時间,小城知名书画家七公制作的精美书法团扇在朋友圈一晒,立即被抢购一空,我想购买时已被告知没有了。  七公进入书画界属于机缘巧合。当年无锡师范学院开设绘画专业,七公和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报名。先出来的考生说,到了面试环节,会要求画一幅人物速写。这对于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七公来说,无疑是个难题。七公发现考点附近有个小人书摊,便与同学花了五分钱借阅了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预先临摹了一个草稿,等到他们
期刊
生活中常常會有一种错觉,总觉得一些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总觉得一些够不着的东西才是最想要的。被这样一种错觉左右着,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仰望,不停地寻找。仰望那些看似离我们很近,但实际上并非唾手可得的东西;寻找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如镜中花、水中月。  仰望那些够不着的东西,是一种煎熬。倘若你想要的东西是那枚高高挂在树梢上的果子,即便你踮起脚尖,即便你搬来梯子,即便你找来长长的竹竿,仍然够不着,你会
期刊
“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这是七旬老人平静与老伴老曹共同的生活目标。退休后,平静与老曹一人一背包,十几年间走遍祖国六百多个市县,还游览了七十几个国家。  2018年,他们登上了“和平号”邮轮,开启了108天的环球旅行。在邮轮上,他们领略到海洋的壮美,也感受到了海洋的恐怖。10月17日,风云突變,狂风掀起的巨浪让全长205米、宽26.5米、十几层楼房高、3.5万吨重的庞然大物,像树叶一样在大海中起
期刊
人造之物中灯光最美,堪比星月。星月之光是冷光,而灯光偏暖,多了一份人间烟火气。看见灯光就会想到城市,就想要回家。乡村零星的灯光亦然,看见它总觉得有人在那里居住,一种神秘的生活正在那儿进行。坐在夜行的长途汽车上,贴着冰凉的玻璃,窗外的黑暗中有灯光划过,敏感的人不禁惆怅。什么人生活在那里?又过着怎样的生活?错过了那灯光就像错过了生活本身。你很想让车停下并向它走去,至少思路朝着灯光的方向琢磨着,想象着…
期刊
杰西.鮑尔  相对于先锋作家,杰西·鲍尔更像是文艺青年。在快速、高产的创作表象下,他的戏谑、直白与深刻都无可厚非。为世界增加魔法  1978年,鲍尔出生于美国纽约。身为图书管理员的母亲和在医疗管理部门任职的父亲努力经营着家庭。鲍尔从记事起就照顾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哥哥,温和、体恤成为他为人处世之道,因此能和性格迥异的朋友们相处得很愉快。  鲍尔曾在一所公立学校就读,尽管热爱文学让他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
期刊
苏州丝绸博物馆  从《诗经》里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到《敦煌曲子词》里的“皎皎绮罗光”,从《红楼梦》里令人遐想的“轻烟罗”到王安忆的《天香》里名动一方的织锦绣画,丝绸就像一段轻盈的梦,从岁月的彼端缥缈而来,缱绻在中国文化的长廊里。只是很多时候,丝绸在中国文化中更像是一种随处可见却浸润无声的衬托,无论是画作里的轻纱薄绢,还是诗文里的锦缎绫罗,它们都很少以主角的身份出现,而常常是以自己的光辉渲染出“
期刊
1965年5月,“431工程”第六测量设计队将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演出的消息在云南永善县城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互相打听哪里能弄到门票,县里各个部门更是直接前来测设队要票。一时间有测设队的演出票成为当地人最高兴的事情。测设队的业余演出居然会在县城里引起如此轰动,与那一年来关于测设队的传闻有关。1  “431工程” 是四川三线建设一号工程的代号。这个工程延绵数百公里,开发初期测设队就有六个。我们第六测
期刊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漫读作家吕峰的《一器一物:遇见旧时光》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说过的一句话蓦然闪现心头。  这本记录生命中遇到的老物件的书,共分四辑,计66篇散文,也就是说,涵盖了66样旧物、66种情味。一个粗瓷碗、一只咸菜坛、一柄油布伞,甚而一块磨刀石、一只汤婆子……在乡间的老屋内外,在风雨如晦的日子,它们其貌不扬,平凡又质朴,如同憨厚善良的父老兄弟
期刊
站在南京长江大桥南桥头堡,循着滚滚翻腾的江水望去,江岸边一栋民国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和记洋行”仅存的旧址。和记洋行原先是南京乃至全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也是南京开埠后外国资本家在下关开办的第一家工厂,更是南京工人阶级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斗争的前沿。一  和记洋行由英国商人韦斯特兄弟于1913年在南京下关宝塔桥筹建,定名为“英商和记有限公司”,简称和记洋行。建厂初期规模
期刊
近来,不断有关于城市传记的图书面世,其中,《北京传》融合历史与现实,大气磅礴,收放自如。作者邱华栋大致是为了避免此前城市传记过多纠缠历史过往,彰显自己撰述城市传记的当下性与时代性,在开篇就以京师重地的“中国尊”来瞭望京城苍茫气势如虹,颇有先声夺人之仪态;而第十章到第十一章乃至收尾的终章,都是着眼京华之地的国际地位与未来发展,城市天际线、国际大都市、未来之城、智慧城市、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北京新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