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败大学名

来源 :中学理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时期。十几年来,众多高校经过升格、合并后出现的令人目不暇接的校名,引起了笔者浓厚的兴趣。下面就中国的大学校名,浅谈自己的看法:
  
  最好听的大学名
  
  最好听的大学校名应该是有内涵、有创意,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易记难忘的。比如以下几所大学:
  (一)清华大学——名字来源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这座由皇帝命名的皇室园林,是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的校址。自1928年被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后,“清华大学”4个字就响彻了海内外。
  (二)复旦大学——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引用《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一名句来命名的大学。“复旦”意为追求光明、自强不息,寄托着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三)同济大学——原名德文医学堂(1927年确立为国立同济大学),是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于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取名为“同济”,意蕴同舟共济、合作共荣。
  (四)南开大学——不知1919年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给这所大学命名为“南开”的原意是什么。一说天津人把水洼称作“开”,所谓“南开”。就是城南的水洼,也就是说,南开大学的校址最初是位于城南的一个水洼旁。我倒更认可“没准最初的时候学校的大门是朝南开的”这一说法。因为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从风水角度来说,朝南开门往往会带来吉祥、兴旺……当然,不管怎么解释,“南开大学”是一所名字响当当的大学,这是不争的事实。
  (五)中山大学——这所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大学,其前身是1924年孙中山亲手创建的广东大学。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二年(1926年),后人以他的名字将广东大学更名。现在,无论是大陆的“中山大学”,还是台湾的“中山大学”,都备受世界瞩目。同时,中山大学也是我国用人名作校名的高校中名声最响的大学。
  (六)中国人民大学——这是赫赫有名的“国”字号大学,其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从此它与《人民日报》、人民解放军、人民广播电台等冠名“人民”的新型名字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坎里。
  
  名字改得“OK”的大学
  
  大学校名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改一个响亮的名字,不但可以提高学校的品位和知名度,甚至还可以解决生源危机。比如以下几所大学:
  (一)中国传媒大学——原名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跻身“211工程”后。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更名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该校是中国广播电视教育的高等学府,假如改为“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话。易被人们误认为是“成人高校”。经多方讨论,最后确定为“中国传媒大学”。这样,既蕴涵了专业特色。又显示了该校作为新闻传播领域最高院校的身份。2005年1月新校名一公布,马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中国传媒大学”可谓中国大学更名最成功的一个范例。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名南京气象学院。同样因为自身规模的扩大。以及“气象”二字不但偏冷,而且片面,不能全面反映该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而于2004年8月改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改名前,生源一直不太理想(录取分数最多压着重点线,有时甚至要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改名后,由于校名时代气息强。因此备受考生青睐,冷门院校很快变成了热门院校。
  (三)南方医科大学—2004年8月。这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后更名的大学。专业与实力一目了然。在全国重点医科大学纷纷被名牌大学兼并的情况下,南方医科大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南方实力最强的高等医学院校。
  (四)西南大学——由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两所高校于2005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前。西南师范大学长期被挡在重点大学的门外。西南农业大学则因“农业”二字。每年都要为生源发愁。更名后,西南大学顺利地进入了“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成了西部又一所实力非凡的综合性重点大学。该校一扫过去的诸多尴尬,强强联合而实力大增。这是不可否认的,而校名改得大气、得体也是原因之一。
  (五)江南大学——这所坐落在江南历史名城无锡市的大学,其名可能源于白居易的《忆江南》。2001年1月,由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它不但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优越的办学资本(它既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又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大学定会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高校中的璀璨明珠。
  (六)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由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等4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这所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必将凭借万里长江的恢弘气势、长江文化的丰厚底蕴迅速崛起,打造高等教育的长江旗舰。
  
  名字改得欠妥的大学
  
  将有一定历史或已深入人心的大学校名,改成让人难以接受或易被误会的大学校名,为改得欠妥的大学校名。比如以下几所大学:
  (一)东华大学——1999年8月由中国纺织大学和上海纺织专科学校合并后更名而成。突然冒出来的东华大学,让众多考生、家长感到陌生,人们根本不可能将它与清华大学比肩,而把它误认为是民办大学。待弄清它的来历后,心里却纳闷:原本凭着“纺织”专业称雄,在名校林立的上海市还有一席之地的它,怎么竟然把别人想要都要不到的“中国”二字丢掉了呢?何况继它出生后。接连又降生了几个“小兄弟”(北华大学、南华大学、西华大学),作为既是教育部直属院校。又是“211工程”大学的东华大学,混淆在这几个二本层次的地方院校里。怎么不令人感到难以接受呢?
  (二)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5月,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后更名而成的华中科技大学,从字面上看仍然是一所理工类大学。不知道“科技”与“理工”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在“科技大学满天飞,每省都有一两个”的科技年代,拥有一流水平的华中科技大学。被湮没在上百个科技院校之中,谁听了后,心里都难免隐隐作痛。
  (三)北京交通大学——2003年9月。由北方交通大学更名而成。原北方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务院定名 为“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为校长,并于1951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就是这样一所被“皇帝”“钦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却在更名风潮中“为了突出地域特色”而改成了北京交通大学。其中究竟有多少无形资产流失了。谁又算得清呢?
  (四)南昌大学——1993年5月,由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更名而成。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江西大学,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至于南昌大学则是1949年国立中正大学被取缔后的新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后南昌大学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时过境迁,消失了40年的南昌大学出现后,曾经不太被人看好,因为人们难以抹去心中的江西大学。以至于有人感叹道:如今江西无大学。
  (五)长安大学——2000年4月,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后更名而成。由于“长安大学”听起来会给人一种古老、遥远的感觉,所以不少人把这所“211工程”、教育部直属、交通运输专业名列全国高校前茅的全国重点大学误认为是民办大学。另外,还有人把它与北京长安街联系在一起,同样误以为它是一所私立学校。
  (六)中北大学——2005年1月,由华北工学院更名而来。刚亮相时就不被人们接受,因为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行政区域来说,人们只知道有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的划分。而“中北”二字给人的感觉却是怪怪的。让人听后心里不是滋味儿,根本搞不懂它的含义。因此,中北大学的诞生。不但没有达到提高身份的目的,反而导致众多考生对它避而远之。
  
  名字改得匪夷所思的大学
  
  更改后的校名,让人难以理解,为改得压夷所思的大学。比如以下几所大学:
  (一)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原名华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名字很通顺,只是专科而已。2005年被批准“专升本”,本来很好理顺的事情(将“高专”改为“学院”就可以),却要将耳熟能详的“华北”改为不知如何理解的“北华”。
  (二)哈尔滨大学在2000年改名为哈尔滨学院;琼州大学在2006年改名为琼州学院;昆明大学在2007年改名为昆明学院——当别人为升格而使尽浑身解数时,这几所高校却采取大踏步向后退的策略,来了个降格更名(由“大学”变为“学院”)。校方解释说,以前的“大学”是专科院校。那么。现在成了二本院校的它们,将来发展成为一本院校时,是否应该叫哈尔滨高专、琼州高专、昆明高专呢?
  (三)湖南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这几所带有“文理”二字的高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这是表明文理兼招呢,还是暗示文理皆强?不管是哪一种意思。“文理”二字怎么看都觉得是多余的。建议改名字的大学
  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提升学校品位,有利于学校发展等原则,笔者认为下列几所大学应改名:
  (一)华中科技大学
  1,改为“华中大学”!因为这是个综合性大学的校名。又是大区域名称(属于优质校名)。如今,华中科技大学具有齐全、合理的学科结构,已完成了由单一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历史性转变,以它现在的实力,使用“华中大学”这个校名,当之无愧!
  2,与武汉大学合并后改为“中华大学”!一个是年轻新贵。一个是百年名校。近几年,这两所高校在多家媒体的大学排行榜上双双进入前lO名,如果它们强强合并后更名为“中华大学”,恐怕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景德镇陶瓷学院——改为“中国陶瓷大学”!在英文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也有“瓷器”的含义。瓷与国同名,说明了陶瓷在外国人心目中已成为中国的一种象征。原为轻工业部属院校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经国务院批准的陶瓷高等学府,把景德镇陶瓷学院改为中国陶瓷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一来可以,提高该校的品位,二来可以提高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改为“中国金融大学”!因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2000年6月与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而来的,改为“中国金融大学”,一来可使它更具权威性。二来符合名校用字的习惯,即“综合性大学校名用4个字,专业性大学校名用6个字,可以提高知名度,且容易被叫成知名大学”。
  (四)北京语言大学——改为“中国语言大学”!被誉为“小联合国”的北京语言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交流的国际性大学。既然是教外国人学中文、学汉语(中文、汉语不正是中国的语言吗)。那么。把北京语言大学改为中国语言大学也是实至名归的。
  (五)南昌大学——最好能改为“中正大学”。不行的话就改回“江西大学”!毕竟南昌市不能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及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比。也不能指望它在十几年内就能拥有厦门大学、兰州大学那样的名望。纵观全国的大学,一般来说,用省会城市来命名的大学比不上用省份来命名的大学。因此,改为“江西大学”,更有利于振兴江西的高等教育。
  (六)长安大学——改为“陕西大学”l作为由3所部属高校合并组建的这所“211工程”大学,实力雄厚、发展迅速。它在古老的城市用了古老的名字,被误解了多年。改个容易被人接受,容易叫成知名大学的校名,更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七)东华大学——改回“中国纺织大学”!有“国字号”的头衔。又有强大的纺织工程专业,不要说在国内能铸就辉煌,就是走出国门,在国际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八)电子科技大学——改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我国最具实力的两所电子科技大学,但实力较强的电子科技大学反而不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生源好。原因就是大多数考生不知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何处。冠名“成都”二字,能达到强化地域的目的,从而提高其知名度。
  (九)陕西科技大学——改为“陕西轻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是2002年8月由西北轻工业学院更名而来的。原西北轻工业学院是一所轻化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领先国内水平的全国重点大学。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后,知道它的人反而少了。因为单是陕西省就有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等5所冠名“科技”的高等院校,与其挤在“科技”堆里闹革命,不如独树一帜闯天下。
  (十)中北大学——改为“华北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是由华北工学院更名而来的,“工学院”升格为“工业大学”合情合理。前几年,此类更名比比皆是,如:西北工学 院更名为西北工业大学;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河北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如果考虑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最好的名字应该是“华北大学”!该名字壮观、顺耳。属于优质校名。虽然这个名字曾经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但那是50多年前的事了。
  (十一)大庆石油学院——改为“东北石油大学”!因为属于“211工程”院校的石油大学已经冠上了“中国”二字。地处西部的两所二本院校(西南石油学院和西安石油学院)也先后升格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作为恢复高考后首批(1978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大庆石油学院。至今却仍“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其英雄行为倒也令人肃然起敬。只是,看到它在招生、就业和引进师资时的艰难处境,我们还是建议它改个名字。如果“东北”二字不能通过,那就叫“大庆石油大学”吧!
  (十二)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合并——改名为“西京大学”!这两所重量级高校(既是“985工程”大学,又是副部级大学)园地理位置的影响。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虽然国家近几年吹响了建设西部的号角。但挂着理工类校名的它俩,多多少少被束缚了手足。如今亚洲“三京”(指北京、南京、东京3所大学)名扬天下,唯独“西京”还没有横空出世(曾有一民办高校10年前申请命名为“西京大学”,好在教育部有识之士压着未批)。如果西安交大与西北工大合并后用上“西京大学”这个气势磅礴的名字,不要说震动全球,至少可以震动亚洲。
  
  大学校名规范之我见
  
  大学校名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是学校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影响到学校的对外交流、生源质量以及层次的定位、学生的就业等诸多方面。因此。必须对大学校名加以规范管理。下面笔者借鉴他人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谈几点建议:
  (一)爱护“国”字号大学校名
  笔者认为,以“中国”二字打头的大学,第一必须是中央级大学(即国家部委主管的大学);第二必须是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大学。但是,纵观全国28所(更名后只剩23所)冠名“中国”字样的大学,属地方主管的竟有7所,它们是: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已更名)。有的“国”字号大学是家喻户晓的名牌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的“国”字号大学却是很少人知道的二本院校,如中国防卫科技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有的高校使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戴上了“中国”这顶皇冠,如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现在已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石油大学,现在已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有的高校却悄悄地告别了“国”字号,如中国纺织大学,现在叫“东华大学”。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在叫“山东工商学院”……
  虽然以“中国”二字打头的高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完美,但我们认定,一个大学用上了“中国”二字,是一种实力,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加倍珍惜,倾心爱护;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加以保护,大力扶助。
  (二)明确高校性质和办学归属
  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大学都有“国立”与“私立”之分。唯独中国大陆,很难区分高校的性质和办学归属。自从1950年10月,中央教育部通知“各级学校校名一概不加‘国立’字样”以来。新中国的大学就摘掉了“国立”两个字。但自从1952年开始全国院系大调整后,却把这一问题简单化了,因为“私立”学校全部被撤销了,剩下的全部是公办学校。时至今日,情况不同了。中国的高等院校发展迅猛,数量多达2000多所,其中民办大学249所,公有民办的独立学院320所。如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下,这么多学校混杂在一起,有必要给人们一个最直观的说一法。笔者认为,应该在各类大学的校名前分别加上“国立”、“省(市、区)立”、“私立”、“独立”等字样,好让学生明明白白选学校,放放心心去上学。
  1,国立——指中央各部委主管的大学,如清华大学(教育部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工委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主管)、暨南大学(国务院侨务办主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中央主管)……
  2,省(市、区)立——指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管的大学,如云南大学(云南省政府主管)、上海大学(上海市政府主管)、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管)、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管)……
  3,私立——指民办大学。如北京吉利大学、厦门南洋学院、浙江树人学院、四川天一学院、西安翻译学院、江西蓝天学院……
  4,独立——指社会力量依附普通本科高校创办的新型学院,其实施的是本科(三本)层次学历教育,采取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按民办高校招生政策收费等管理模式。这种既有公办名义,又有民办特色的大学。被人们戏谑为“戴着红帽子的民办大学”。其代表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三)分清高校地址及办学层次
  笔者留心观察了几年,发现不少跨省办学高校的校址和办学层次没有统一规范,致使众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坠云里雾里,分不清东南西北。
  例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以上是4所高校在招生计划中的校名,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地质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做到了“以人为本,阳光招生”。校址标得很清楚。而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却给考生们打了个哑谜,身在山东省东营市的中国石油大学校址写成了华东。地处江苏省徐州市的中国矿业大学竟一字未留。
  笔者建议,中国石油大学在山东的招生名字改为:中国石油大学(东营);中国矿业大学在江苏的招生名字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例二: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以上几所高校不但校名没有规范,办学层次也混淆不清。前2 所高校是公办大学。属于“一本”院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05年前属于“二本”院校);后5所高校是民办独立学院,属于“三本”院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这几年放在“二本”批次招生)。
  笔者建议,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取消“分校”二字。招生名字改为山东大学(威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取消“分校”二字,招生名字改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放回到“三本”批次招生。
  (四)遵循院校更名原则
  为了使院校更名有章可循。避免更名中的急功近利行为和院校更名中的纠纷。院校更名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名实相符原则
  指高校命名应恰如其分,不宜过大过空,名不副实。比如一些民办高校取名就不够规范。像“东方大学”“神州大学”“宇宙大学”就显得太大,涵益面太广。
  2,便于识别原则
  指高校的命名应做到便于识别,不易混淆。一些匆匆升格更名的院校和一些民办高校往往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武汉科技学院与武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学院与湖南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学院与辽宁科技大学,不但中文名字非常接近。而且英文名字几乎一样,使人难以区分。又比如,民办高校“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的学生常常称自己是“中科大”的,简直与“中国科技大学”没有什么两样,这就闹过不少笑话。
  3,稳定性原则
  指对一些重要大学的更名,应考虑其稳定性,能不改的尽量不改,非改不可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高水平的大学,一要考虑用一个不带专业字眼的大学校名,以便为将来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二要尽量做到一步到位,以避免反复更名,造成学校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
  4,可持续发展原则
  指高校更名不仅要考虑目前的需要,还要考虑未来发展后的需要。
  5,尊重历史,兼顾现实原则
  指高校更名不但要兼顾目前的使用。同时要精心维护高校品牌所富含的历史文化遗产。
  6,不使用当代人名作校名原则
  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一般情况下,高校命名应尽量排除以人名作校名(特别是当代人名作大学校名)。在官本位还相当严重和金钱力量过大的情况下。这是一条很有必要遵守的原则,否则,当政治环境或人物评价出现变化时,以人名命名的大学就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注:“院校更名原则”参考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海峰教授的《院校合并、升格与发展中的更名问题》一文。)
  
  作者简介:肖汉明,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研究高考志愿填报十余年,帮助江西、福建、山东、重庆、天津、湖北、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近千名考生圆了大学梦。
其他文献
该工程处理规模为5×10^4m^3/d,其中一期规模为2×10^4m^3/d,占地面积为1.25hm^2,一期投资为2454.37万元,处理工艺为硅藻精土反应池+曝气生物滤池(UBAF),正处在施工阶段,设计单位
本文介绍了安定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引入参数安定因子,推出压力容器设计中根据不同屈服准则计算安定因子和安定载荷的图象方法,并对示例作了计算,最后讨论了安定性理论的局限性。
工程内容:建设200m^3的高位蓄水池3座、加压泵站13座、各类闸阀井2403座,敷设供水管道386km;处理规模:6687m^3/d;概算投资:6137万元;建设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水务电力局。
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的SBR出水BOD值的软测量方法,并介绍了其原理。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对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仿真结果显示利用其可实现对SBR出水BOD值的软测量,为污水处理过程的在线实时控制创造了条件。
本文对一台由国外按照ASMEⅧ-2为国内某厂所做的氨合成塔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实例分析,从侧面加深对ASMEⅧ-2的理解。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航空业的改革,我国民航机场急需制定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需要的信息化系统,来提升民航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软件信息系统规划是民航信息化的
将钢铁废水处理后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水是钢铁企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运用水质稳定理论,通过实验室静态试验和中试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典型水质稳定剂的缓蚀与阻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