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这一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血腥屠杀了30余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77年后的这一天,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14亿中华儿女以庄严肃穆的形式,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热话题:铭记历史/和平与正义/落后就要挨打/民族记忆
祭奠是为了和平
当警报声响起,全城默哀。中国南京,一座曾经的血泪之城,在时隔77年之后,在2014年12月13日,迎来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以国之名,高规格祭奠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名死难者同胞。
素材提示1:文章以骤然响起的警报声入题,立即把读者带入公祭的情境中,使人感同身受。对材料的引用言简意赅,开门见山,紧扣主题。
1937年之后,南京就已不再只是南京人的南京,不再只是中国的南京,它是全人类的南京,更是全人类的伤城。国家公祭,决不仅仅是一种悲痛的表达或仇恨的宣泄,它首先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正视。不论是南京,还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都供奉着人类永远的记忆。正像当年曾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拉贝说过的:“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其次,国家公祭更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未来愿景,是许和平于未来。
素材提示2:为了深化材料的内涵,作者把南京大屠杀的苦难扩展到全人类,指出战争的罪恶为世人所耻,提出铭记历史是为了“许和平于未来”的观点。
记忆并且正视南京大屠杀,从来都不是政治的需求,其根本是不可忘却的承担,是不得不正视的人类生存的隐喻。但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几乎被许多国家遗忘。我们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除了发生时间、死亡数字这样一些基本史实,再不曾丰满过。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哪一天,三成多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
如果真实的历史仍被解构或疏离,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怎样的未来?失却记忆的宽恕与和解,仍等同抹杀与否认。只有当苦难成为一种真实的记忆,苦难才可能成为一种关乎未来的洗礼。我们今天以国家公祭的方式,来提醒苦难,来备忘历史,使之成为一种勇气,一种责任。它是我们必须承载的重量,也更是一个民族可以保持清醒并汲取力量的源泉。
素材提示3:作者指出历史有被遗忘的危险,并指出国家公祭的意义是因为历史可以使“民族保持清醒并汲取力量”,进一步论述了祭奠英灵的意义。
长期以来,一些不愿正视历史,甚至美化侵略的论调仍然时有出现,一些国家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南京屠城血案的国家公祭,不光是一次历史的反刍,不光是为了夺回属于我们的悲壮与胜利,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于战争的警惕,以及对于和平的表达。终结战争的,从来不是战争,而是和平。也只有和平,才是人类理性的成果。
素材提示4: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纪念历史是为了警惕战争,让全人类未来享有和平。该观点使材料焕发出新的意义,紧扣标题,发人深思。
·素材连连看·国际大看台·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定期举行国家公祭。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后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已成为国际惯例。
联合国·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背景: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二战期间,在这里有110多万人遭纳粹屠杀。
●设立:2005年,第60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由104个国家共同提交的一项决议草案,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其他:为了忏悔纳粹德国当年犯下的罪行,也为了警示后人,企盼和平,早在1996年德国就通过法律设定每年的1月27日为纳粹大屠杀遇害者纪念日。此外,英国、意大利、波兰等许多国家也将这一天定为纳粹大屠杀遇害者的纪念日。
以色列·大屠杀纪念日
●背景:600万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惨遭纳粹屠杀。
●设立:1951年以色列首次举行大屠杀纪念日活动,该纪念日在1959年正式通过立法。纪念日日期定在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4月7日至5月7日之间),旨在悼念被屠杀的犹太人,纪念勇敢抵抗纳粹屠杀的犹太英雄。
●官方活动:全国默哀以向死者哀悼,全国降半旗,所有电视台和电台节目都报道相关纪念活动。
微运用·树主流观
[立意角度]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历史不容篡改
[考场速写]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只有铭记历史的苦难,才能珍视现有的和平。任何忘记历史的民族都必将被历史所遗忘,也终将找寻不到未来的出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唯有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赢取更加光明的未来。祭奠为和平而战的英灵,重温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才能让后人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自己正在沐浴的和平之光,并为世代享有和平而不懈努力。
作文金句:对历史闭上眼睛者,望不见未来。——西德总统魏茨泽克
[考场速写]
历史不容篡改: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历史的反思重在对下一代的教育。近年来,欧洲各国纪念二战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有着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通过历史教育,让后人懂得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绝不允许战争重演的牢固信念。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史实,那不过是掩耳盗铃的丑把戏,真理在世人面前已昭然若揭。唯有承认既成的事实并勇于担当,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赢得世人的信任,才能走向更加遥远的未来。
作文金句:历史是教育与灾难的竞赛。——英国作家威尔斯
77年后的这一天,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14亿中华儿女以庄严肃穆的形式,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热话题:铭记历史/和平与正义/落后就要挨打/民族记忆
祭奠是为了和平
当警报声响起,全城默哀。中国南京,一座曾经的血泪之城,在时隔77年之后,在2014年12月13日,迎来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以国之名,高规格祭奠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名死难者同胞。
素材提示1:文章以骤然响起的警报声入题,立即把读者带入公祭的情境中,使人感同身受。对材料的引用言简意赅,开门见山,紧扣主题。
1937年之后,南京就已不再只是南京人的南京,不再只是中国的南京,它是全人类的南京,更是全人类的伤城。国家公祭,决不仅仅是一种悲痛的表达或仇恨的宣泄,它首先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正视。不论是南京,还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都供奉着人类永远的记忆。正像当年曾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拉贝说过的:“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其次,国家公祭更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未来愿景,是许和平于未来。
素材提示2:为了深化材料的内涵,作者把南京大屠杀的苦难扩展到全人类,指出战争的罪恶为世人所耻,提出铭记历史是为了“许和平于未来”的观点。
记忆并且正视南京大屠杀,从来都不是政治的需求,其根本是不可忘却的承担,是不得不正视的人类生存的隐喻。但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几乎被许多国家遗忘。我们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除了发生时间、死亡数字这样一些基本史实,再不曾丰满过。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哪一天,三成多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
如果真实的历史仍被解构或疏离,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怎样的未来?失却记忆的宽恕与和解,仍等同抹杀与否认。只有当苦难成为一种真实的记忆,苦难才可能成为一种关乎未来的洗礼。我们今天以国家公祭的方式,来提醒苦难,来备忘历史,使之成为一种勇气,一种责任。它是我们必须承载的重量,也更是一个民族可以保持清醒并汲取力量的源泉。
素材提示3:作者指出历史有被遗忘的危险,并指出国家公祭的意义是因为历史可以使“民族保持清醒并汲取力量”,进一步论述了祭奠英灵的意义。
长期以来,一些不愿正视历史,甚至美化侵略的论调仍然时有出现,一些国家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南京屠城血案的国家公祭,不光是一次历史的反刍,不光是为了夺回属于我们的悲壮与胜利,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于战争的警惕,以及对于和平的表达。终结战争的,从来不是战争,而是和平。也只有和平,才是人类理性的成果。
素材提示4: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纪念历史是为了警惕战争,让全人类未来享有和平。该观点使材料焕发出新的意义,紧扣标题,发人深思。
·素材连连看·国际大看台·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定期举行国家公祭。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后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已成为国际惯例。
联合国·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背景: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二战期间,在这里有110多万人遭纳粹屠杀。
●设立:2005年,第60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由104个国家共同提交的一项决议草案,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其他:为了忏悔纳粹德国当年犯下的罪行,也为了警示后人,企盼和平,早在1996年德国就通过法律设定每年的1月27日为纳粹大屠杀遇害者纪念日。此外,英国、意大利、波兰等许多国家也将这一天定为纳粹大屠杀遇害者的纪念日。
以色列·大屠杀纪念日
●背景:600万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惨遭纳粹屠杀。
●设立:1951年以色列首次举行大屠杀纪念日活动,该纪念日在1959年正式通过立法。纪念日日期定在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4月7日至5月7日之间),旨在悼念被屠杀的犹太人,纪念勇敢抵抗纳粹屠杀的犹太英雄。
●官方活动:全国默哀以向死者哀悼,全国降半旗,所有电视台和电台节目都报道相关纪念活动。
微运用·树主流观
[立意角度]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历史不容篡改
[考场速写]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只有铭记历史的苦难,才能珍视现有的和平。任何忘记历史的民族都必将被历史所遗忘,也终将找寻不到未来的出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唯有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赢取更加光明的未来。祭奠为和平而战的英灵,重温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才能让后人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自己正在沐浴的和平之光,并为世代享有和平而不懈努力。
作文金句:对历史闭上眼睛者,望不见未来。——西德总统魏茨泽克
[考场速写]
历史不容篡改: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历史的反思重在对下一代的教育。近年来,欧洲各国纪念二战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有着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通过历史教育,让后人懂得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绝不允许战争重演的牢固信念。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史实,那不过是掩耳盗铃的丑把戏,真理在世人面前已昭然若揭。唯有承认既成的事实并勇于担当,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赢得世人的信任,才能走向更加遥远的未来。
作文金句:历史是教育与灾难的竞赛。——英国作家威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