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涯五十年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941年于天津私立工商学院附中高中毕业。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平津早已沦陷,那年我虽同时考上了北平的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却因祖母年高,父亲避日伪纠缠而杜门不出,我是长子,家里事无巨细都要我出面操持,无法离开天津。出于无奈,只好升入工商学院商科做本科生。读了两年,因病辍学。加上生活拮据,便于1943年开始教了两年中学国文。1945年抗战胜利,乃重新考大学,先后上过燕京、清华和北大三座名牌大学,最后从北大中文系毕业。1949年开始在高校教书,1991年年末退休,虚岁七十。但直至1999年春天,我还以“客串”身份为北大中文系开了一学期的选修课。五十多年来,我只干过教书这一种行业,算得上一名典型的教书匠。
  1943年秋初为人师,在一家私立中学教国文。除每周上课二十几小时外,还兼任教导处的教务员,不过为了多挣一点薪水。当时校中有一位教英文的女教师,因面慈心软,镇不住学生,课堂秩序很是混乱。有一次刚上课就被学生气得哭着来找教导主任。恰值主任不在,只好由我到教室维持秩序。那年我只有二十一周岁,又是新来乍到,学生并不把我放在眼里。问起情由,原来有几个学生上课看武侠小说,老师不许,便发生争执,导致秩序大乱。我想,如果从正面讲大道理,学生肯定静不下来;不如因势利导,爽性给学生们大讲其武侠小说。于是我从清代侠义公案小说讲起,讲到民国初年的“南向(即湖南人向恺然,笔名不肖生)北赵 (河北人赵焕亭)”,然后讲到正在流行的《蜀山剑侠传》《十二金钱镖》和《鹰瓜王》。我一口气举出了几十部武侠小说的书名,都是学生闻所未闻的,课堂秩序一下子静了下来。然后我开始讲古今武侠小说之所以产生的不同背景,指出这类小说虽有可读性却缺乏好的内容,并批评了其中某些荒诞不经的情节描写。这自然而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到下课铃响还不肯罢休,吵着要我继续讲下去。这时我才转入正题,对学生不尊重老师、不遵守课堂秩序批评了几句,然后下课。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基本上消除。这是我当“孩子王”以来第一次急中生智所取得的暂时课堂效果。
  事后回想,当中学教员确实很不容易,甚至比教大学还不省心。不过有一点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即青少年时期在课外广泛杂览并非全属坏事。只要不影响学校里的必读课,知识面宽阔些,业余爱好多一些,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大有裨益的。到六十年代,自己的孩子们陆续上了中学,我常常感到他们的课外知识太贫乏,老师对学习也只限于课本上的内容,不提倡向多方面引导拓展。学生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种偏颇的导向到近年乃日趋严重,教育部门终于发出了“减负”的硬性措施。从目前中小学实际现状看,“减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最严峻的不正之风乃在于权钱交易。一个孩子从进幼儿园而小学而初中而高中,升一次学等于过一次关卡。倘学生的成绩低于录取分数线,只要有做大官掌权的或发大财气粗的家长,那么其子女便不愁跨不进学校的门槛。至于既无权又无钱的平头百姓则很难说了。过去的封建官府可以卖官鬻爵,今天的市场经济竟导致不少普通百姓要想方设法掏出大把钞票(动辄人民币数万元)为其子女在学校买到一个受教育的名额。我不知道各级领导是真不体察民情还是睁一眼闭一眼装糊涂。“尊重知识”云乎哉!“尊重人才”云乎哉!
  话题还是回到自己的当教员上面来。我教中学那两年正值日伪统治时期,在课堂上教国文只能讲周作人而不能讲鲁迅。我当时思想觉悟很低,但确已尝到亡国奴的滋味。除了完成课本中可讲的内容外,我还额外讲少量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春望》《羌村》,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陆游的《示儿》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表面上只是照本宣科,串讲字词大意,其实那时的中学生多数还是心照不宣的。1946年,我在清华大学听吴晗先生讲中国通史。先生在课堂上可以公开斥责蒋介石,我一方面心里感到快慰,一方面也认为比起我教中学时须用弦外之音来拨动学生的爱国意识,毕竟是可庆幸得多了。
  我在大学的教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同步的。五十年来我教课的主攻方向是中国文学史,但我的兴趣所在却是讲授历代诗文以及小说戏曲作品,因此教学效果较好,也容易受欢迎。根据自己教文学史的具体经验和亲身感受,我主张一名教文学史的教员必须坚持做到两点:一是必须会教通史,即从神话传说应当一直讲到梁启超、鲁迅,而且无论对诗赋词曲、散文、小说、戏曲乃至古代文论都有发言权;却不宜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二是应具备国学的基本功,即对于传统的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不能使“语”“文”分家,事实上也是分不了家的。关于第一点,我曾在各种场合多次呼吁,也写过文章,希望人文科学各学科多培养通才。但以人微言轻,作用不大。关于第二点,六十年代初我在课堂上曾被一位同学当面质询:“讲文字学的知识对我们有什么用?”我当时初届中年,不免气盛,回答他:“当然,你学这些知识是不会直接出产大米的。但作为中国人,作为中文系出身的中国大学生,你必须了解祖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懂得汉字的功能和力量。”我理直气壮地说:“海外僑胞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而这种力量就是靠汉字汉语来维系的。”上述两点,到今天我还是这样看的。
  1982年末,由于种种原因,我终于离开北大中文系而转到历史系,却仍旧讲授中国文学史。有一个学期,我为历史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了一门选修课《经史举要》,目的是介绍有关我国经史古籍的一些基本常识,而重点放在“史”的方面。一学期讲下来,同学们很欢迎,并没有感到枯燥乏味。到1999年,我应中文系之邀,为文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重开这门《经史举要》,这次把重点放在“经”的方面,与上一次所讲内容并不全同。我之所以重开此课,是因为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看到青年人对祖国古老的经史典籍太缺乏常识了,很想为他们补补课。但这一次讲课却失败了。只有少数旁听的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还感到所讲内容对他们有用处,而本科生却大都认为枯燥乏味,终于连课都不来听了。这才使我幡然憬悟,自己已成为一名时代的落伍者。过去视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经史古籍的基本知识,现在的青年人已认为可有可无,成为不急之务。而我竟跑去饶舌,难怪不受欢迎了。好在我退休已近十年,完全没有必要再为这样的事操心,只是杞人忧天,担心我们的文化传统说不定迟早有断裂终绝的一日,那时再想补救可就来不及了。翻翻当前新秀们(不少是青年女作家)的文艺创作,许多陌生的名词术语使我茫然不解,如所谓现代派、后现代派、先锋派以及新生一代等。而这些作家笔下,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写“性”的,并且有些评论家还对此颇有深层次的研究,使我自愧弗如。在我有生之年,我只甘愿做一名“文化保守主义者”(这是我1992—1993年在德国讲学时,欧洲学者赠予我的称号),而不想充当市场经济大潮中唯利是图的文化市侩了。
  年轻时虽爱读(甚至熟读)陶渊明的作品,实际上并未真正读懂。半个世纪之后,才逐渐领会到陶诗的精义。故自1993年至1997年曾断断续续写了几首歪诗,聊申己志。现在录两首拙作的结尾各二句,既做为这篇小文的收煞,亦古人“卒章言志”之意。其一云:“就老燕郊聊半隐,名山事业付书空。”其二云:“蒿目时艰今老矣,安贫知命复奚求!”
  公元二千年岁在庚辰伏中挥汗写讫。
  (选自《世纪行》)
其他文献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利用光纤探针进行探测的。由于透过介质的光强并不会完全被光纤探针所接收,所以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光纤探针接收光强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仍没有合适的方
文化是社会群体共享的理想、价值和行为准则,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性。语文是文化的结晶,语文教育是以规范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学位制度的重大改革,它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拓宽了渠道,但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起步不久,还缺乏成熟的培养机制,培养方式也没有摆
道德主体能力,指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主动来调节自己的言行,从而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并在实践中履行规范的能力
一近代知名教育家、法学家、政客王世杰系湖北崇阳县人,生于1891年。早年在武汉、天津等地读书,1913年去英国留学,1917年转赴法国,就读巴黎大学,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不久回
期刊
在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主客体等要素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已经形成了一些具体实施评价过程的程序和办法。从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反馈等多个方面对现有学者的研究论文
在分析"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现状,对铁路职业院校"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机理进行全面探索,对铁路职业院校"紧密型"产学研合
因亚洲第一大低水头发电站——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三千里汉水便由此在老河口境内被拦截形成了一个42平方公里的平湖。又因临湖区域广种砂梨达十万顷之多,于是,当
期刊
我送给外地朋友一本《武汉风光》画册。他一看,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万分:"呀,武汉变得这么漂亮!""武汉有改进,但没有这么漂亮。"我老实告诉他。"这些照片是假的?""照片
期刊
一俄罗斯远东名城符拉迪沃斯托克,我们叫它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最大的港口,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和滨海边区首府,有近80万人,举世闻名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基地就设在这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