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余隆登《留声机》封面:自己都觉得骄傲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日前获悉,中国指挥家余隆登上英国《留声机》杂志4月刊封面。封面上余隆手执指挥棒,封面的正中央是醒目的“cHlNA”字樣。封面内含余隆、上海交响乐团与柏林德意志留声机公司(以下简称DG)合作发行第一张唱片的文章。这是继郎朗在2011年7月之后第二位中国音乐家登上《留声机》杂志封面,同时也是中国指挥家首次登上该杂志的封面。
  余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著名的《留声机》杂志封面是第一次上中国指挥家、中国乐团、中国国旗,我自己都觉得骄傲!”英国《留声机》杂志隶属于英国最大的媒体集团Havmarket,是一份推介世界经典音乐与音响知识的资讯媒体,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
  2018年6月11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余隆带领上海交响乐团加入DG,成为中国首个由DG全球发行唱片的交响乐团。2019年至2021年,上海交响乐团每年都将由DG在全球范围发行一张唱片,由余隆指挥,每个录制项目的第一个版本都会使用DG标志性的黄色商标。
  DG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古典唱片厂牌,120年的发展历程几乎见证了古典乐坛百年来的所有重要人物:理查德·施特劳斯、富特文格勒、卡拉扬等大师均在DG录制发行重要唱片。加入DG黄标目录,是所有职业乐团梦寐以求的目标。2019年,DG将为上海交响乐团发行首张唱片,曲目已经确定:一首是上海交响乐团特别策划,北京国际音乐节、墨尔本交响乐团、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新泽西交响乐团联合委邀作曲家陈其钢写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以及陈其钢的《五行》。此外还有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曲目搭配中西结合。2020年、2021年的两张唱片,上海交响乐团将录制发行马勒以及5位中国作曲家的多部作品,并邀请DG唱片旗下的艺术家、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家担任独奏,继续保留西方经典曲目和中国原刨曲目的搭配,吸纳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体现中国的文化自信。
  据《南宁晚报》田婉婷/文整理
其他文献
历时三年精心打磨剧本,跨越3个国家7座城市,花费150个日夜拍摄的现实主义时代青春大戏《青春斗》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开播仅三天,网络上关于“毕业焦虑”“校园恋爱”“创业择业”等话题的讨论已不绝于耳,其中也不乏对剧中人设、家庭、情感的质疑。对此,赵宝刚在采访中一一进行了回应,并向记者讲述了《青春斗》背后的创作故事。  重塑青春成长路径  很少有哪位导演像赵宝刚这样,在从业近三十年里,每部作品都能引发社
期刊
好多年前,黄佐临还健在的时候,到他家做客完,黄宗英会就近去巴金家。在他们面前。哪怕六七十岁,满头白发。黄宗英也还是个可以扮鬼脸的小女孩。现在他们都走了,她说。在她心里。“他们永远都是天真的。”  日前,有一部叫《请你记住我》的小成本电影上映,排片和票房都几乎被商业大片淹没。但这部电影是特别的,穿插在一对年轻人影影绰绰的老上海弄堂生活中的,是赵丹和黄宗英的爱情故事,是一座城市关于电影的黄金时代。黄宗
期刊
4月的北京植物园,成了花的海洋。近日,本刊记者采访时看到园中缤纷多彩的花卉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赏,人们拿着的手机、相机,兴致勃勃地留影、拍照。此时,园中的白花山碧桃、红花山碧桃、粉花山碧桃、梅花、榆叶梅等多种春花已进^最佳观赏期。  北京植物园宣传处的负责人陈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今年春季气温回暖较早,很多早春花卉的花期都提前了一周左右。进入花期,赏花、游园的人们目益增多,我们刷公交卡进园的举
期刊
北京的文化休闲景点,除了龙潭湖,去的最多的大概就数故宫了。早些年,对于外地人来说,谈起北京,掰着手指头数,基本上都是天安门、故宫、长城、长安街、王府井。  跟许多外地人一样,当年到北京,还没来得及回头仔细端详北京站那三个大字有多大,就迫不及待第一时间赶奔天安门和故宫。  第一次进故宫,三大殿比想象中要大,住过三千佳丽的后宫和后花园比想象中要小,而且过去影视中皇家院落中的柔光魅色统统不见,原本以为会
期刊
作为一个老北京,因为近水楼台,去故宫不下数次。小时候随着学校组织的参观,基本上就是暂时逃避学习生活的一种“放风儿”。什么古迹啊,藏品啊,完全不在视野范围之内,说说笑笑间,半天儿的时间就过去了,可以说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  再往后,长大了,少不了陪外地来的亲戚们一遍一遍地逛,毕竟,“故宮半日游”是经典项目。但囿于客人的随意和走马观花,自己也自然没心情细琢磨。不知不觉间,半辈子就过去了,作为老北京,自
期刊
敦煌研究院除了在线全天候监测莫高窟开放洞窟外,还有一批日常巡查监测的“巡诊医生”。他们每次6至8人分3组用上午2个小时走70个洞窟,下午将巡查记录带回去和过去图像对比。  “巡诊医生”们一年内会巡查完莫高窟南区和北区700多个洞窟,他们大多是从讲解员岗位上退下来后做这项监测工作,对每个洞窟十分熟悉。巡查员们常常拿着手电简、相机、记录表穿梭在各个洞窟內,拍摄壁画起甲、脱落部分,仔细查看每个洞窟的门窗
期刊
开篇,先想象一个画面:  六位礼服加身的导演先生,分别来自美国、智利、中国、俄罗斯、伊朗、英国,有才又帅气:再加一位一身千般颜色不如迷离、酒红西装的中国香港美丽女子。然后呢?七个人组成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阵容,齐整亮相。  那冲击力的峰值、闪光灯的聚光点,会在哪儿?  嘿嘿,毫无迟疑:美女。  正是刘嘉玲。  而这也是北京国际电影节4月11日上演的真实一幕。  当采访人物厚重、多维时,收集
期刊
紫禁城这个名字很少用了,现在常用的名字叫故宫,意思是过去的宫殿吧!我仍然喜欢紫禁城这个名字,那是仰望星空时得到的名字。紫垣正中,所有星宿的中心,无比崇高而有尊严。  过金水桥进天安门算是进紫禁城的第一道门,进了这道门还得过端门才能到达进皇宫的午门。进了午门,前一个殿,后一个殿。东一个宫,西一个宫。左一套院,右一套院。总之都是大大小小的房子,徜徉其中感觉有些局促。  据说紫禁城只是大明宫的三分之一大
期刊
去年十一的时候,一外地亲戚来京,陪他去了趟故宫。感触很多。  故宫快40年没进来过了,但40年前,大约有段时间吧,我几乎每周都会进故宫两三次。因母亲那时就在故宫里工作,是故经常放学以后,去故宫玩儿,甚至许多故宫当时乃至现在并未对外开放的院子,我都进去过。  另值得一提的是,我那个时候刚对韵文学发生兴趣,应该是手抄过故宫里所有的对联。但现在,好像除了养心殿里的一副“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的
期刊
翻看尘封的相册,这张天安门广场的照片勾起往昔回忆。  1997年6月28目上午,吃过早饭后,我与爱人兴致勃勃,步行来到天安门广场,以历史博物馆西门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电子牌为背景,拍摄下这张照片。1997年,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时年就要满42周岁的我,正式调入国家机关工作。  犹记得1994年,受电视台播出的电視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影响,我也动了要到海外打拼的心思,护照全办理好了,后来有朋友力邀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