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等对40例心脏真菌感染患者(28例为念珠菌感染,12例为曲菌感染),进行了心肌的组织病理学研究,重点是观察其损害范围及形态特征.念珠菌感染的损害主要见于左心室壁,尤其是心内膜侧的下2/3处.相反,曲菌感染的损害则较少见.根据其损害多少及组织学改变可分成心肌变性或炎细胞浸润等几型.大念珠菌感染时,常见少数真菌菌体及心肌细胞坏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等对40例心脏真菌感染患者(28例为念珠菌感染,12例为曲菌感染),进行了心肌的组织病理学研究,重点是观察其损害范围及形态特征.念珠菌感染的损害主要见于左心室壁,尤其是心内膜侧的下2/3处.相反,曲菌感染的损害则较少见.根据其损害多少及组织学改变可分成心肌变性或炎细胞浸润等几型.大念珠菌感染时,常见少数真菌菌体及心肌细胞坏死.
其他文献
环孢菌素A(CSA)全身给药可导致严重的副作用,预计可通过局部给药来降低。研究用体外渗透试验测定了人尸体皮肤摄取皮脂多层脂质体(MLV)、皮脂大单层脂质体(LUV)、磷脂MLV及磷脂LUV这四种脂质体包裹的CSA和脂质的情况,并和CSA的水包油乳剂进行了比较。
1例31岁银屑病患者,1988年6月发现HIV-Ⅰ血清阳性。1个月后诊断为大脑弓形体病。自1988年7月~1989年4月治以叠氮胸苷900mg/d,对皮肤损害无效。4月予以CD4单克隆抗体治疗研究(13B8.2;20mg,每日2次,共10天),同时给予叠氮胸苷600mg/d。治疗期间皮损消退,但停用13B8.2一周后复发。
近几年来,发现掌跖脓疱病、暴发性痤疮和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等伴有无菌性溶骨损害.本文讨沦了这些疾病的临床、实验室及组织学发现,并提出此种潜在骨损害共同的发病机制的假说.
红斑性肢痛病或为特发型或继发于骨髓组织增生性疾病.皮肤温度升高常激发疾病发作,用阿斯匹林治疗有效.本文报告1例用炎痛喜康治疗特发性红斑性肢痛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患者女,21岁.4岁始双足和小腿疼痛,出现红斑,遇热或行走时加重,将脚浸入冰水中可暂时缓解.
杜克雷嗜血杆菌(H. ducreyi)培养是确诊软下疳的重要手段。但以培养方法分离这一营养要求复杂的微生物还存在一些问题。过去20年中发现了多种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利用增菌淋球菌基础琼脂和增菌Mueller-Hinton琼脂加入一个平皿中的方式可以获得最大量的培养物。由于大多数杜克雷嗜血杆菌分离物对万古霉素敏感,因此应常规加入这一抗生素。然而,当来源于同一社区的临床典型病例经反复培养结果为阴性时,提
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地治疗各种炎症性皮肤病,但长期应用也可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例如骨质疏松及皮肤萎缩等.尤其在儿童及老年人中应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所引起皮肤萎缩的发病率特别高.近年已经阐明了糖皮质激素对结缔组织的作用,其中皮肤萎缩主要是由胶原合成减少引起的.本文讨论了糖皮质激素引起皮肤萎缩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的可能性.
本文介绍了女性HIV感染和艾滋病的自然病程。分别阐述了从HIV感染发展成为艾滋病的若干影响因素:如HIV生物学特性、遗传易感性、性别、年龄、吸烟、注射毒品、妊娠、HIV感染妇女的临床问题以及艾滋病确诊后的存活期等。妇女感染HIV的数量正在增加,最终死于艾滋病无疑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近来由于体内耐无环鸟苷单纯疱疹病毒株的出现,迫切需要研究新的药物治疗这种常见的病毒感染,外用干扰素制剂正是其中一种。本研究对象包括40例具免疫功能的男性或女性,年龄18岁或以上的复发性生殖器单纯疱疹病人,在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过2次复发。经病毒培养和皮肤科医师临床评估确诊。
局部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分3类,即:聚烯类、咪唑类和消毒剂,然治疗失败的较多,故开始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1987年12月从儿科肝移植患者胆汁中培养的白念珠菌敏感试验发现对各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用Mupirocin非常敏感。继之,局部用2%的Mupirocin治疗对多种抗真菌药耐药的烧伤葡萄球菌感染与体外试验调查发现,Mupirocin对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伤口有杀真菌作用。
本文作者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索选择性掺入麻风杆菌的核苷,以便用于筛选抗麻风药物,测定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选择27例经联合化疗的多菌的瘤型病人为研究对象,常规切割或6mm钻孔取活检组织,无菌条件下匀浆化,制备麻风杆菌提取物并计数.所有麻风杆菌提取物均作了无污染检查.用腹腔灌洗法得到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96孔培养板上培养,以新鲜麻风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再以含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1μC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