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沧州市农村防雷现状,分析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当地农村防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防雷减灾;现状;问题;建议;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47-01
雷电是带电的云层间或云层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放电过程中产生过高雷电流和电压对范围内的接触物或人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据巨大,据相关统计,其中农村雷电人员伤亡比例占90%以上。由于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差、防雷灾害意识不强、地方对农村防雷不够重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农村雷电灾害严重,使其一直处于雷击危害的高发区,由此可见做好农村防雷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减灾工作更是当前各级气象部门的重要责任[1-2]。沧州市农村防雷形势严峻,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多种防雷问题,必须从加强领导防雷意识、开展精细化雷击预警预报服务等多方面改善农村防雷落后的局面,排除农村雷击隐患,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1 沧州市农村防雷现状
沧州市地处华北翼东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农村建筑多以平房为主,据相关资料显示,沧州市农村雷电灾害约占全部雷电灾害的70%以上,其中人员伤亡可达90%以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沧州市制定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对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推进智能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展“关注防雷、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大型农村防雷科普知识,以知识讲座和发放科普宣传材料为主要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并赠送防雷知识挂图、防雷手册等宣传品,使更多人了解并掌握基础防雷知识。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设施,探索逐步将新建农村房屋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纳入建设审批的工作长效机制,以提高公众防雷意识,消除雷击事故隐患等。虽然沧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减轻和防御雷电灾害作了种种部署和安排,把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放在前列,但因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防雷基础设施落后、防雷意识浅薄等,导致农村防雷工作推进迟缓,仍需深入调查寻找更多可行性方案,彻底改善并解决目前农村雷击严峻形势。
2 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内雷暴多发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属于河北雷暴活动多发区,从3月中旬开始,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数占全年的80%,11月基本终止,雷暴持续时间较长。沧州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1 d,年雷暴日数最多为49 d,年最少雷暴日数为11 d。雷暴活动较为频繁,导致基本每年都有发生不同程度农村雷击事故,增加了防雷工作难度。
2.2 农民自我防护意识差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农民对于防雷知识接触和掌握甚少,大多居住房属于自建房,缺少相关部门监管,防雷设施几乎空白,这种防雷设施不足的局面是农村雷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基础防雷教育的缺失使得大部分村民自身防雷意识淡薄,未考虑安装防雷设施,即便现代化电子电器设备的增多,屋顶安装太阳能或信号接收仪等各种弱电子设备,也并未考虑到其可能产生的雷击风险。另外,防雷设施安装需要相应的成本,农村经济负担重、收入低,使得大部分村民拒绝安装防雷设备。
2.3 农村防雷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通讯线路架接随意拉扯现象严重,尤其是建筑物室内各种进出线路随意连接使用,各种不规范线路成为雷击入室的重要元凶。地方政府对农村防雷的管理,一般地方县级属于基层管理机构,对于村镇防雷监管的机构组织并未设立,因此农村防雷基础工作未能有效落实,公共场所防雷设施缺少现象普遍;同时信息服务还较闭塞,无法第一时间传递雷电灾害信息;另外,地方防雷部门未安排农村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导致雷击隐患不能及时排除,增加了雷击风险。
3 做好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工作的建议
3.1 提升防雷意识
地方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按照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防雷设施,制定防雷应急预案,落实防雷个人责任制,依法追究重大雷击安全事故责任。
3.2 开展精细化雷击预警、预报服务
开展精细化雷暴天气预警预测业务,进一步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农村气象信息覆盖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发送气象信息预警预报,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并指导协助群众减轻灾害损失,提出相关避险建议。另外,基层气象部门应做好各种气象灾害应急启动预案,及时帮助群众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3.3 加强防雷引导
气象部门要重点抓新农村雷电防御设备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区域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防雷减灾示范村建设,起到引导示范作用,以带动大批新农村主动防雷工作的推进。地方相关部门要落实防雷安全制度和措施,认真履行防雷义务,维护防雷设施,并将防雷工程设计审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3-4]。
3.4 加大防雷宣传力度
各级气象单位任何时候都要加大对防雷减灾安全知识的宣传,针对当前雷电形势,通过具体事例和各种知识点,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在新农村之间广泛宣传,利用学校、企业和雷电示范村等影响性单位进行扩大效应宣传,对于偏远农村要深入地方,深入人群开展科教宣传,提高全体人员的防雷减灾意识,使更多人认识并掌握防雷方法,增强群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有效减低雷电灾害。
4 参考文献
[1] 蔡云泉.创新农村防雷管理 提高减灾避害能力[J].浙江气象,2010(2):38-40.
[2] 李国晋.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96-298.
[3] 秦春明,秦泉,刘辉,等.玛纳斯河流域雷暴气候特征及防雷应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6):43-46.
[4] 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1):90-92.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防雷减灾;现状;问题;建议;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47-01
雷电是带电的云层间或云层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放电过程中产生过高雷电流和电压对范围内的接触物或人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据巨大,据相关统计,其中农村雷电人员伤亡比例占90%以上。由于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差、防雷灾害意识不强、地方对农村防雷不够重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农村雷电灾害严重,使其一直处于雷击危害的高发区,由此可见做好农村防雷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减灾工作更是当前各级气象部门的重要责任[1-2]。沧州市农村防雷形势严峻,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多种防雷问题,必须从加强领导防雷意识、开展精细化雷击预警预报服务等多方面改善农村防雷落后的局面,排除农村雷击隐患,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1 沧州市农村防雷现状
沧州市地处华北翼东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农村建筑多以平房为主,据相关资料显示,沧州市农村雷电灾害约占全部雷电灾害的70%以上,其中人员伤亡可达90%以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沧州市制定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对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推进智能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展“关注防雷、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大型农村防雷科普知识,以知识讲座和发放科普宣传材料为主要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并赠送防雷知识挂图、防雷手册等宣传品,使更多人了解并掌握基础防雷知识。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设施,探索逐步将新建农村房屋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纳入建设审批的工作长效机制,以提高公众防雷意识,消除雷击事故隐患等。虽然沧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减轻和防御雷电灾害作了种种部署和安排,把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放在前列,但因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防雷基础设施落后、防雷意识浅薄等,导致农村防雷工作推进迟缓,仍需深入调查寻找更多可行性方案,彻底改善并解决目前农村雷击严峻形势。
2 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内雷暴多发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属于河北雷暴活动多发区,从3月中旬开始,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数占全年的80%,11月基本终止,雷暴持续时间较长。沧州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1 d,年雷暴日数最多为49 d,年最少雷暴日数为11 d。雷暴活动较为频繁,导致基本每年都有发生不同程度农村雷击事故,增加了防雷工作难度。
2.2 农民自我防护意识差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农民对于防雷知识接触和掌握甚少,大多居住房属于自建房,缺少相关部门监管,防雷设施几乎空白,这种防雷设施不足的局面是农村雷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基础防雷教育的缺失使得大部分村民自身防雷意识淡薄,未考虑安装防雷设施,即便现代化电子电器设备的增多,屋顶安装太阳能或信号接收仪等各种弱电子设备,也并未考虑到其可能产生的雷击风险。另外,防雷设施安装需要相应的成本,农村经济负担重、收入低,使得大部分村民拒绝安装防雷设备。
2.3 农村防雷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通讯线路架接随意拉扯现象严重,尤其是建筑物室内各种进出线路随意连接使用,各种不规范线路成为雷击入室的重要元凶。地方政府对农村防雷的管理,一般地方县级属于基层管理机构,对于村镇防雷监管的机构组织并未设立,因此农村防雷基础工作未能有效落实,公共场所防雷设施缺少现象普遍;同时信息服务还较闭塞,无法第一时间传递雷电灾害信息;另外,地方防雷部门未安排农村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导致雷击隐患不能及时排除,增加了雷击风险。
3 做好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工作的建议
3.1 提升防雷意识
地方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按照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防雷设施,制定防雷应急预案,落实防雷个人责任制,依法追究重大雷击安全事故责任。
3.2 开展精细化雷击预警、预报服务
开展精细化雷暴天气预警预测业务,进一步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农村气象信息覆盖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发送气象信息预警预报,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并指导协助群众减轻灾害损失,提出相关避险建议。另外,基层气象部门应做好各种气象灾害应急启动预案,及时帮助群众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3.3 加强防雷引导
气象部门要重点抓新农村雷电防御设备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区域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防雷减灾示范村建设,起到引导示范作用,以带动大批新农村主动防雷工作的推进。地方相关部门要落实防雷安全制度和措施,认真履行防雷义务,维护防雷设施,并将防雷工程设计审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3-4]。
3.4 加大防雷宣传力度
各级气象单位任何时候都要加大对防雷减灾安全知识的宣传,针对当前雷电形势,通过具体事例和各种知识点,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在新农村之间广泛宣传,利用学校、企业和雷电示范村等影响性单位进行扩大效应宣传,对于偏远农村要深入地方,深入人群开展科教宣传,提高全体人员的防雷减灾意识,使更多人认识并掌握防雷方法,增强群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有效减低雷电灾害。
4 参考文献
[1] 蔡云泉.创新农村防雷管理 提高减灾避害能力[J].浙江气象,2010(2):38-40.
[2] 李国晋.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96-298.
[3] 秦春明,秦泉,刘辉,等.玛纳斯河流域雷暴气候特征及防雷应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6):43-46.
[4] 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