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造就“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w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德市民族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福建省唯一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二级达标重点无完中。自创办以来,共培养出三万多名中学生,为高校输送两千余名大学生,百余名研究生。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200多位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和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因此,每年校友聚会,他们都会骄傲地说:“民中,我们成长的摇篮!”
  在简朴的校长办公室里,兰存安校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民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性的办学特色:一是确立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主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生源结构体系二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差、绝大多数住校的特点,建立起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课内课外一起抓新型的素质教育教学秩序;三是从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出发,加强初中,打好基础,发展高中,形成优势,适应培养多层次人才的需要;四是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贯穿于办学过程始终,民族团结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次重要内容,全体师生的必修课。”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倡导“教育就是为受教育者服务,教学就是为学习者服务”的思想。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注重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完善科学而民主的决策机制,信任与尊重的管理意识,使全体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采访见闻一:
  民中的管理理念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即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强调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
  在采访中,“60%”这个数字不断在兰校长的谈话中提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也就是说,民中在招生时,划定60%指标招收少数民族。为了能招满少数民族生,少数民族生往往比汉族生低分录取。记者又注意到往年招生的一些数字,据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少数民族考生,按升学考试总分的10%加分录取。在照顾73分的情况下,又录取137人。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体会,在生源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将造成教学质量上的困难。正如该校一位资深的副校长告诉记者:“民中的生源质量就是在低于其他学校录取的情况下,而背水一战地奋起直追的”,“好的生源需要好的老师,不好的生源更需要好的老师”,民中的老师就是以这种强烈的事业心担当起这样的责任。因为这一切都是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出发,使少数民族生能进到更高一级学校学习。
  为了逐渐提高高中少数民族学生质量,民中非常注重办好初中,长期以来他们注意保持初中少数民族生比例在70%左右,1999年开始全省达标学校转办普通高中,为了更利于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培养,民中坚持办好初中,初中100%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在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上,民中实现常规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增强活力,增加动力,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采访见闻二:
  如果说,校园是学生流动的风景,那么教师就是学校永恒的财富。
  兰校长告诉记者,要使少数民族学生学的好,关键要有一批热爱民族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长期以来,该校坚持以导向机制、规范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来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了“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良好气氛,建立了一支有追求、有理想、有水平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使不少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有5位成为省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11位宁德市学科带头人,10位省级骨干教师,4位国家级骨干教师,2位国家级特级教师。
  一位去年从加拿大留学回校,拿到教育硕士学位的林雯英语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兰校长是位舍得花本钱又极重视培养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倡导者。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每人最少要交1.2万元的学费;这个数字在校办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校依然不吝啬地鼓励全体教师竞争考核,出国深造。”
  求创新、求发展,深化课堂改革,“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目标是兰校长锁定的变革之路。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该校在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正确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资料,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其二,在教学目标上注意整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三,在师生关系上,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师生平等。其四,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倡导自学、实践和创新相结合;其五,要求强化实验,保证理化生实验的开出率100%,利用好多媒体手段;其六,素质教育亦是个性教育,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创新教学中提升素质教育,几年来,该校组织参加的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音乐周活动”多次获得一、二等奖。钟安辉同学的小发明“教学循环音乐彩灯”获字德市二等奖,林娜同学的小论文《叶平面质量换算公式》获省二等奖,郑夜星等同学“电脑作品”获省一等奖,畲族体育队的“舞龙头”节目在参加1999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二等奖,2003年校传统体育项目“打枪担”获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金奖,还代表宁德市赴宁夏参加全国民运会,并获全国一等奖,学校也当之无愧地被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倾注着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民中丰硕的办学成果。
  采访见闻三:
  “人文关怀,和谐教育”是这所学校又一特色。
  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兰校长如实告诉记者,民中学生来自全市九个市县区,80%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僻的山区,这些地方不仅文化落后,而且经济也比较贫困,虽然享受到政府的助学金,但助学金仍保持着十几年前每月每人26元的水平,远远解决不了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费问题。为了让少数民族生留得住、学得好,该校执行了“一帮一”活动,建立全天候的三位一体的教师值班制度,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班级、年段发动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自愿的基础上帮助民族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同时,通过助学金,减免学杂费,少数民族教育基金,爱国人士捐资助学,师生互助等形式帮助贫困少数民族生解决实际困难,还通过一年一度奖学金评定,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与温暖。近年来,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上无辍学,做到了留得住。
  2003届毕业生雷大淋,霞浦县溪南镇大山里村人,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在长途电话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是位山沟里的学生,家中父母都是农民,当我在民中上完初中三年,接着再上高中时,家里经济的确非常困难,当时校方免去我高中三年的注册费用,还有企业、基金会的赞助,我忘不了母校老师特别是郑一平老师的帮助,上民中是我一生的幸运。”他还在电话中特别转告记者,在他离开母校上大学三年后的今年,郑一平副校长依然没有停止过帮助他的学业。
  众多老师对记者说,由于民中的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逢年过节,老师们经常带着自家的粽子或年糕与少数民族生欢度传统节日。据办公室主任商其亮介绍,由各方千方百计集款助学,到老师亲自带头捐款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事例数不胜数。而民中对学习优异且家庭困难的学生设立高额奖学金,一年就要支出十五万元左右。
  在爱心的呵护下,民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加勤奋地读书。据统计,去年有200多名少数民族考生中上省专录取线的达88%以上,是全省16所少数民族中学升学率比例占最高的学府。
  采访见闻四:
  话说兰存安校长本人,1998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9年被宁德地区行署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中小学十佳校长”;2002年被福建省民族宗教厅、教育厅评为“福建省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个人”,2004年获“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5年获“省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称号”等等。然而,他还谦虚地说:“我的工作离不开大家的支持。”
  他在个人的述职报告中这样写道作为少数民族学校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有热爱民族的热忱和爱心,才能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有“千年山哈”的冲天豪气!
  “我是何人,我从何来,欲往何去。”这不应该仅仅是哲学家思考的命题。兰校长始终定位自己的目标:“我是少数民族的一员,我的心就永远和民族教育的心连在一起。”之所以有了这位热爱民族教育事业默默工作了近三十个春秋的老园丁,民族中学因此被誉为“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
  据了解,兰校长几次都有调动荣升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他爱这一方校园,也更爱他的师生们。由于兰存安校长具有决策的前瞻性、管理的创新性,学校成绩突出,连续八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的称号,先后个次被国家、省、市政府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先进教育集体”、“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的称号。2002年又被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等。由于该校的办学特色又被畲族群众誉为“民族之花、教育之花、文明之花”,是畲族人民心中的“金凤凰”。
其他文献
寿宁地处“两省三区互脱,五界云门户”的闽浙交界,城镇建设可以上溯到550年前的建县之初,但由于受经济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到解放初期还有“小小寿宁县,三家豆腐店”之说。而今,特别是改革开放给寿宁这块“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山区注入了青春的活力。近年寿宁实施了旧城改建和新区开发等工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踏着五月的骄阳,记者采访了寿宁县建设局局长吴向明。他向记者回顾了“十五”期间寿宁县城镇建
期刊
“主动适应闽东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探索消防工作之路,用诚信服务地方经济,用诚信刷亮‘诚信消防’品牌。”这是宁德市公安消防支队陈少平政委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该支队的全体官兵正是用这种诚信行动,使下属消防部队被当地各级政府授予“青年文明号”的荣誉,捧回了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牌。  以“一切让群众满意”为目标,倡导“诚信消防”、“透明消防”、“责任消防”的理念,是支队领导始终追随的工作目标
期刊
印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社会进步的阶梯。福建印刷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底子薄,经验少,总量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当前,我们要对全省的印刷产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和谋划,挖掘潜力,克服资金、技术与人才三大瓶颈,整合现有的印刷资源,做强做大海峡西岸印刷业,推动福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企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观念现代化。转变观念是改革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当前
期刊
福建省委在关于制定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这既是福建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文化工作者期盼的重大发展机遇,体现了省委的深思熟虑。要更加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上来,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建设文化强省的历史责任,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构建文化强省而努力奋
期刊
进入新世纪,祖国和平统一因素在不断增长,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也在发展。“台独”分裂势力以“文化台独”作为根本理念,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推行分裂祖国的政策,严重阻碍了祖国和平统一。  福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闽台文化源远流长的渊源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台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闽台文化双向交流还是沟通两岸情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扬中华文化的团结力、凝聚力,揭露批判“文化台
期刊
初夏的榕城,阳光和煦,满眼的绿色。  6月18日至20日,第四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6·18”)在福州金山展览城隆重召开。  此前,“6·18”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生产要素的集聚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器、项目对接的快捷通道。  第四届“6·18”实现了多部门联办、实质性洽谈、国际化衔接,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主题,更加注重项目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闽台产业和技术的对接,
期刊
支持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省,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福建省财政部门应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福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文化投入,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一是积极增加预算内资金对文化投入的力度。根据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财力可能,逐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省级财政要带头增加投入,市县级财政也要根据当地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和财力情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思明区认真落实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重大战略,通过加大征地拆迁力度、积极推进集中区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2005年,思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亿元,财政总收入45.05亿元。全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总额达4.06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12亿美元,500万元以上内资规模项目引资额达66.66亿元人民币。
期刊
“6·18”是创新的产物,是创新成果对接的平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第四届“6·18”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主题,组织了多种活动推动自主创新。  由福建省经贸委和福建省科协联合主办的“自主创新论坛”于6月18日在福州金山展览中心举行。论坛上,李川副省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香港运用科技研究院副总裁陈式干博士、海天轻纺集团王启明总裁、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景河董事长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期刊
“十一五”时期,是福建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时期,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海峡西岸”写入《建议》,给福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市,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及产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研发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而鼓楼区作为福州的核心城区,日前在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则表示要充分发挥核心城区资源、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区域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