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障;关爱;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3-0073-01
“您看看,您看看,读了9年,你班咋还有这样一位学生呢,7门功课18分,所有学科的成绩都是个位数,您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吗?”学校刚来的、以治校严格著称的教学校长非常不理解地对我说。
“可是校长,您知道吗,这18分记录了一个特殊儿童的成长史啊!”我在心里呐喊着。
这个18分的孩子叫祥,他是一个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记得祥刚从特殊教育学校转来时,他的爸爸妈妈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恳求我收下他,如果不是我扶得快,他们就几乎要向我跪下了。
我拿出纸和笔,叫祥写名字,他咧着嘴,费了好大劲才把名字写出来,字迹歪歪扭扭,笔尖把纸都划破了,根本看不出写的是什么。“这样的孩子我能够带着他读完初中吗?”我暗暗有些担心。多年来,不管从哪里来的学生,不管学生过去如何,只要送到我班上,我都会收下,因为我知道家长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但是眼前这个孩子让我这个“收容所长”也很为难,毕竟他是一个三级智力残疾的孩子,这样的学生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但是望着哀求的家长,看着傻乎乎的祥,我涌起了悲悯的情怀,“好吧,那就留下来试试!”我留有余地地答应了。
祥来到班上后,我把他安排在教室第一排,便于教师随时关注他。第一周风平浪静地过去了,周五下午放学后,我约了几个科任教师一起去祥家家访。一路上,我们有过若干猜想,反复商讨如何让这个可怜的孩子读完初中,能有些许的进步和改变。我们走了一个多钟头,终于在半山腰看到3间破旧的草屋,而祥正独自一人蹲在墙角玩泥巴。我们等到太阳下山,祥的父母终于从地里回来了,我们表明了来意,祥的父母激动得半天没说一句话,眼眶里挤满了泪花。
看到祥家里的情况,我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到腰包里,掏出了200元钱,同事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我对祥的父亲说:“放心吧,孩子送到学校,我们会好好待他的!”可是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祥的父亲就说:“实在太麻烦老师们了,我们也很不过意啊,让他读一阵子吧,过了年就让他回家,我们也供不起啊!”祥的父亲的一番话,顿时让我们面面相觑。我跟几个老师商量后,对祥的父亲说:“您不用着急,这个我们来跟学校申请,积极争取资助。一定要让孩子把初中上完啊。”
周一,我立刻召开了班委会,商量祥的事情。还没等我开口,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抱怨起来:“老师,您把傻子收到我们班干啥?”“整天丢三落四的,影响大家!”“有他在我们班上,我们班的第一以后就没有多大指望了!”听着学生们的意见,看着学生们疑虑的眼神,我缓缓地说:“孩子们,祥来到我们班,确实有点不大协调,但他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多给予他一些关心吗?”学生们听后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我看到学生们的思想开始发生改变,于是趁热打铁,干脆直接开始和学生们一起商量应该如何让祥融入集体生活,让祥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于是有班委成员主动提出班干部每人陪祥一天,跟他同桌,做他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
为此,我还特地上了一次主题为“携爱同行”的班会课,班会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保尔·柯察金和张海迪的故事,学生们认真听着,祥也认真听着。
班长皓首先和祥做了同桌。皓是一个细心的孩子,第一天同桌,上午他们一路来、一路去,有时皓还搀扶着祥,一切都很顺利,我稍微放心了一点。下午,有学生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对我说:“快!快!李老师,皓和祥打起来了!”等我到教室,只看到:皓的课桌被掀翻了,书本文具撒了一地,皓脸上还有血痕,而祥在一旁气呼呼地瞪着眼睛,“嗷嗷”叫着。我来到他们面前,抚摸着祥的头,他看了看我,低下了头,泪水涌出了他的眼眶,皓也委屈地擦着泪水,我好一陣心酸。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是皓见祥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于是好心拿橡皮帮他擦掉,又一笔一画地重新教祥写字,结果,祥一下就着急了,动起手来。还没有等到我开口,皓赶紧对我说:“老师,是我太心急了,没有好好商量就擦掉了他写的字,惹火了祥!”他一手拉着祥,向他道歉,从裤兜里掏出手纸,给祥擦掉鼻涕,祥歪着脑袋,嘴巴一动一动的。看到这一幕,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站起来紧紧地搂着两个孩子。
学校要开秋季运动会了,有一个团体操比赛项目要求班里人人参加,否则少一人扣一分。对于祥能否参加团体操,全班议论纷纷,有同意的、有反对的、有不置可否的。学生们表示:如果让祥参加,肯定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但如果不让祥参加,不但会影响成绩,还有可能会让祥受到刺激。我把最终决定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讨论决定祥是否参加。最终,学生集体讨论后的结果是:“一个也不能少,都参加就是满分!”
于是,我们班48个善良的、智慧的学生行动起来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带着祥反复练习。比赛那天,行进、队列没有问题,团体操比赛时,祥虽然有些迟钝,但还是能跟上节奏。“梦想班,9.7分。”当主持人宣布成绩时,全班欢呼雀跃,学生们一起涌向祥,大家都为祥竖起了大拇指。
我当时就在想,学生们接纳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收获了关爱别人的快乐,学会了照顾弱势群体,这一切远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祥在集体的关怀下,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之前动不动发脾气、摔东西的行为越来越少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安排他每天负责整理卫生工具,虽然起初他整理很无序,但在劳动委员的引导下,他现在已经能够把工具码放得整整齐齐,班级里学生成长园地里多了一朵祥的小红花;生活委员开始陪着他去为班级购买清洁用品,慢慢地,祥开始自己一个人去小卖部了,他的小红花又多了一朵……一年下来,祥融入了集体,活得有模有样了,而班上的其他学生也变得懂事多了。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面前18分的成绩单,回味着三年来的一幕幕。
还记得,祥多少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第一次:第一次考试,试卷只剩下半截,满卷的涂鸦;第一次一笔一画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做对了一个选择题;第一次作文中的话“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爱同学们”;第一次当有别的班的同学到我们班捣乱的时候,他堵在门前;第一次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屑……
还记得,初二的夏天,半夜三更,祥又哭又闹,缠着爸爸、妈妈带他到学校,一来到学校,一下扑到我的怀里说:“老——西(师),我——我——搡(想)——您!”我陪着他坐在操场数着一闪一闪的星星,给他讲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直到他在我的怀里安然入睡。
还记得,毕业晚会上,祥清清楚楚说出了“老师们,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毕业了!”这样的话,大家都为祥使劲地鼓掌,学生们把他高高托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大的快乐从关心别人的精神世界,从善于体察他人的不幸中产生,没有这种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我想我的学生们会因为祥而拥有了享用一生的美。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3-0073-01
“您看看,您看看,读了9年,你班咋还有这样一位学生呢,7门功课18分,所有学科的成绩都是个位数,您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吗?”学校刚来的、以治校严格著称的教学校长非常不理解地对我说。
“可是校长,您知道吗,这18分记录了一个特殊儿童的成长史啊!”我在心里呐喊着。
这个18分的孩子叫祥,他是一个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记得祥刚从特殊教育学校转来时,他的爸爸妈妈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恳求我收下他,如果不是我扶得快,他们就几乎要向我跪下了。
我拿出纸和笔,叫祥写名字,他咧着嘴,费了好大劲才把名字写出来,字迹歪歪扭扭,笔尖把纸都划破了,根本看不出写的是什么。“这样的孩子我能够带着他读完初中吗?”我暗暗有些担心。多年来,不管从哪里来的学生,不管学生过去如何,只要送到我班上,我都会收下,因为我知道家长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但是眼前这个孩子让我这个“收容所长”也很为难,毕竟他是一个三级智力残疾的孩子,这样的学生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但是望着哀求的家长,看着傻乎乎的祥,我涌起了悲悯的情怀,“好吧,那就留下来试试!”我留有余地地答应了。
祥来到班上后,我把他安排在教室第一排,便于教师随时关注他。第一周风平浪静地过去了,周五下午放学后,我约了几个科任教师一起去祥家家访。一路上,我们有过若干猜想,反复商讨如何让这个可怜的孩子读完初中,能有些许的进步和改变。我们走了一个多钟头,终于在半山腰看到3间破旧的草屋,而祥正独自一人蹲在墙角玩泥巴。我们等到太阳下山,祥的父母终于从地里回来了,我们表明了来意,祥的父母激动得半天没说一句话,眼眶里挤满了泪花。
看到祥家里的情况,我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到腰包里,掏出了200元钱,同事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我对祥的父亲说:“放心吧,孩子送到学校,我们会好好待他的!”可是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祥的父亲就说:“实在太麻烦老师们了,我们也很不过意啊,让他读一阵子吧,过了年就让他回家,我们也供不起啊!”祥的父亲的一番话,顿时让我们面面相觑。我跟几个老师商量后,对祥的父亲说:“您不用着急,这个我们来跟学校申请,积极争取资助。一定要让孩子把初中上完啊。”
周一,我立刻召开了班委会,商量祥的事情。还没等我开口,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抱怨起来:“老师,您把傻子收到我们班干啥?”“整天丢三落四的,影响大家!”“有他在我们班上,我们班的第一以后就没有多大指望了!”听着学生们的意见,看着学生们疑虑的眼神,我缓缓地说:“孩子们,祥来到我们班,确实有点不大协调,但他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多给予他一些关心吗?”学生们听后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我看到学生们的思想开始发生改变,于是趁热打铁,干脆直接开始和学生们一起商量应该如何让祥融入集体生活,让祥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于是有班委成员主动提出班干部每人陪祥一天,跟他同桌,做他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
为此,我还特地上了一次主题为“携爱同行”的班会课,班会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保尔·柯察金和张海迪的故事,学生们认真听着,祥也认真听着。
班长皓首先和祥做了同桌。皓是一个细心的孩子,第一天同桌,上午他们一路来、一路去,有时皓还搀扶着祥,一切都很顺利,我稍微放心了一点。下午,有学生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对我说:“快!快!李老师,皓和祥打起来了!”等我到教室,只看到:皓的课桌被掀翻了,书本文具撒了一地,皓脸上还有血痕,而祥在一旁气呼呼地瞪着眼睛,“嗷嗷”叫着。我来到他们面前,抚摸着祥的头,他看了看我,低下了头,泪水涌出了他的眼眶,皓也委屈地擦着泪水,我好一陣心酸。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是皓见祥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于是好心拿橡皮帮他擦掉,又一笔一画地重新教祥写字,结果,祥一下就着急了,动起手来。还没有等到我开口,皓赶紧对我说:“老师,是我太心急了,没有好好商量就擦掉了他写的字,惹火了祥!”他一手拉着祥,向他道歉,从裤兜里掏出手纸,给祥擦掉鼻涕,祥歪着脑袋,嘴巴一动一动的。看到这一幕,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站起来紧紧地搂着两个孩子。
学校要开秋季运动会了,有一个团体操比赛项目要求班里人人参加,否则少一人扣一分。对于祥能否参加团体操,全班议论纷纷,有同意的、有反对的、有不置可否的。学生们表示:如果让祥参加,肯定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但如果不让祥参加,不但会影响成绩,还有可能会让祥受到刺激。我把最终决定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讨论决定祥是否参加。最终,学生集体讨论后的结果是:“一个也不能少,都参加就是满分!”
于是,我们班48个善良的、智慧的学生行动起来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带着祥反复练习。比赛那天,行进、队列没有问题,团体操比赛时,祥虽然有些迟钝,但还是能跟上节奏。“梦想班,9.7分。”当主持人宣布成绩时,全班欢呼雀跃,学生们一起涌向祥,大家都为祥竖起了大拇指。
我当时就在想,学生们接纳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收获了关爱别人的快乐,学会了照顾弱势群体,这一切远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祥在集体的关怀下,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之前动不动发脾气、摔东西的行为越来越少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安排他每天负责整理卫生工具,虽然起初他整理很无序,但在劳动委员的引导下,他现在已经能够把工具码放得整整齐齐,班级里学生成长园地里多了一朵祥的小红花;生活委员开始陪着他去为班级购买清洁用品,慢慢地,祥开始自己一个人去小卖部了,他的小红花又多了一朵……一年下来,祥融入了集体,活得有模有样了,而班上的其他学生也变得懂事多了。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面前18分的成绩单,回味着三年来的一幕幕。
还记得,祥多少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第一次:第一次考试,试卷只剩下半截,满卷的涂鸦;第一次一笔一画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做对了一个选择题;第一次作文中的话“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爱同学们”;第一次当有别的班的同学到我们班捣乱的时候,他堵在门前;第一次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屑……
还记得,初二的夏天,半夜三更,祥又哭又闹,缠着爸爸、妈妈带他到学校,一来到学校,一下扑到我的怀里说:“老——西(师),我——我——搡(想)——您!”我陪着他坐在操场数着一闪一闪的星星,给他讲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直到他在我的怀里安然入睡。
还记得,毕业晚会上,祥清清楚楚说出了“老师们,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毕业了!”这样的话,大家都为祥使劲地鼓掌,学生们把他高高托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大的快乐从关心别人的精神世界,从善于体察他人的不幸中产生,没有这种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我想我的学生们会因为祥而拥有了享用一生的美。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