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设计好的、自然的教学过程,那如何设计好的、自然的教学过程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从六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实践;思考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设计,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设计好的、自然的教学过程,那如何设计好的、自然的教学过程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认真研读新课标,并熟知教材全章节的知识,在全章节知识的统领下再对具体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
  
  一节课教学设计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整节课教学内容的把握,而教师只有在认真研读新课标、全面理解全章节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把握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才能正确组织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才能明白本节课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知识在本节课学习比较合理,哪些知识留给以后学习,问题的解决还有哪些方法。有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习题该怎样变式,变式的核心是什么。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等等,以人教版必修3《古典概型》为例,教师只有在认真研读课标及熟知圆锥曲线与方程全章节知识的前提下,方知本节课的核心是对古典概率模型的理解,而不是古典概率模型的求法(可在选修中讲解),当前,新课标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呈现的差异较大,作为课改第一线的教师更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与教材,领悟“内容不同但中心相同”的本质,使教学设计不偏离数学本质,新课程改革以来,碰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许多教师由于受到旧教材和高考的影响,又缺乏对全章节知识甚至整个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理解,以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设计与新课标要求有较大出入,比如,有些教师在教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需补充三垂线定理时,不知要在选修2-1专门学习三垂线定理;在学习幂函数时还是以y=根号下n的xm模型讲解其性质,殊不知新课标的要求已经降低。
  
  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认知规律和谐统一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一说,认为区分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原理:第一种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的能力,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不断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学生根本接受不了,那些停留在现有发展水平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又根本不起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许多教师急功近利。完全不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及认知规律,而是以高考试题难度为标准,强加许多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给学生,让学生似懂非懂,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比如许多教师在上函数单调性课时就引入了抽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在研究数列递推式时引入二阶递推式,在学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等,这些问题远远超过当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影响了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施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理解不深刻的现象。以至于其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阶段,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立足知识本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诸如动画情境、动手操作情境等,把学生引到情境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能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认真探究,例如在讲解基本不等式根号下ab≤a b/2时,直接介绍显得单调且生硬,可设计如下教学情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何用一个两臂长短不等的天平称得物体的重量?有人说只要左右各称一次,设左边称得的重量为a,右边称得的重量为b,将两次所称的重量相加后除以2即可,你觉得这做法比实际重量轻了还是重了?
  同时,一节课的情景创设可进行多次,比如可在问题导入时进行创设,可在重、难点突破时进行创设,可在理解数学核心概念、定理时进行创设等,但是所有的情景创设都不能离开数学本质,离开数学本质的情景创设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上《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课时,有的教师用九大行星的运行轨迹进行情景创设,整个画面生动精彩,但学生的思维却集中在九大行星本身上,反而淡化了对椭圆本质问题的思考,有的教师这样设计简单、精彩又不脱离本质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见过椭圆吗?是不是随便画一个如此形状的图形就是椭圆?怎样设计(画)一个椭圆?
  
  将知识进行分解与变式,通过问题激活课堂,使学生领悟知识的本质
  
  新课标注重教学内容的问题性,以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适时、恰当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通过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本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知识进行分解与变式。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使问题环环相扣,从而激活课堂。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笔者认真分析了教材,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如何确定点P的横、纵坐标?(过点作x,y轴的垂线与x,y轴交于A,B两点,A,B两点在x,y车自上的坐标就是点P的横、纵坐标)。
  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横、纵坐标的本质意义是什么?|x|就是点P到y的距离,|y|就是点P到x轴的距离)
  问题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如何确定点P的横、纵、竖坐标?
  问题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横、纵、竖坐标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以一步到位,即使理解了也缺乏过程性的体验,教师应围绕知识本质,设计有层次性、条理性的问题串,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预先设计与生成设计,充分发挥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
  
  很多教师都说:“我们上课时未必按事先所设计的教案进行,”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更是很多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学设计的展开过程,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揩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一节课常有许多“意外”,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意外”是衡量好课的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课堂的“意外”有思想准备,以期待的心情去迎接“意外”的产生,能估计出课堂上有什么“意外”。碰到这些“意外”又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处理,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有意识地在某些地方或某些环节形成“弹性化”的方案,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的空间,让学生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新课标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概括过程,教学设计中就应有学生概括的生成设计,当学生对概念、定理的概括与教师的预设有形式上的区别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本质的一致性;与教的预设有本质上的区别时。教师此时应监控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排除思维误区,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系统。
  
  对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与思考,充分发挥其实效性
  
  新课标理念强调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但是当前的情况是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当成一种形式,不管一节课的课型、教法,似乎必须与多媒体挂上钩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作用和效果有时的确很明显,甚至有一些是传统的教学不可达到的,但不是任何课都得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有时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时,常用内容容量的扩大代替思维密度的扩大;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景创设时,常常偏离问题本身的轨道,偏离问题的本质;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展现事物的动态形成过程时,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提高;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展现探究过程时,淡化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事物形象化时,减弱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下的研究性学习时,影响到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使用信息技术的合理性进行思考,即是否会有利于数学本质的认识,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真正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性发挥出来。
  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设计好的、自然的教学过程,才能把新颖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落脚点,随着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高校教育管理当中,目前高校学生组织的绩效发挥并不理想,存在准备层面的偏差、实践层面的偏差和反馈层面
<正>患者男性,36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后8个月,因自感胸闷、心悸来院检查。该图的诊断是什么?需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
期刊
患者男性,50岁,活动后胸闷、心悸4~5日就诊。既往体健,近期无感染性疾病史。体检:BP130/90mmHg,心率68次/min,心律不齐,心音清晰,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结果正常。临床诊
为了进一步改善融资和投资环境,促进公平、公正开放贸易,普及和加深对知识产权了解和自觉保护很有必要。文章对知识产权的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现状,发展
目的比较使用不可吸收膜和可吸收膜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58例患者应用了骨引导再生术,不可吸收膜26例,可吸收膜32例,共植入58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
上行ⅡR—R间期0.36s与下行P’-P’间期一致,频率167次/min,其QRS波群呈R型,时间正常,结合下行呈R型QRS波群的T波低平,考虑上行直立的T波上有P’波重叠,其顺传的P’-R间期约0.2s,结合患
本文用开球去刻画分形几何中开集条件(OSC)的开集,并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对一类函数迭代系统(ISF)是否满足开集条件,只需通过验证是否满足一维等价不等式组,而给出了肯定的回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昆明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旨在了解目前昆明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指出不足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昆明
例1男性,20岁。反复阵发性心悸9年、加重2h就诊。每次发作均为突发突止,持续1-2min可自行缓解,未诊治。体检:神志清,BP105/80mmHg,P200次/min左右。心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病
近代德国统一后,俄德关系逐渐恶化,传统的俄德王朝联盟让位于俾斯麦现实主义外交。本文试图从大陆联盟体系的实质、俄德战略差异、俄国对德国统一影响认识的滞后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