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属于思考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目前,已有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正在探究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方式方法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从问题解决角度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
【关键字】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合理推理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98-0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培养方法作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培养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文中涉及的教学实例请参照苏教版小学数学材料。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一)秉持“人本教学”理念
在“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承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计算难点。同时,教师能摆脱“课堂说教者”的身份,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引导策略以培养他们的合理推理能力。
(二)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计算问题并丰富计算经验。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数学教学中融人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简单易懂的生活化计算场景。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
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较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问别人,自己没有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刻意培养他们的独立解题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让学生给长方体和正方体涂色,让他们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个数、表面积计算方法等等,这个过程可以给所有学生安排不一样的计算问题,例如按学号排序,偶数的计算正方形面积,奇数的计算长方形面积,而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边长应当不一样,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同桌或前后位互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方法策略
(一)核心思路
(1)提炼题目中的关键数据
任何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基于学生的生活常识,理解题意的难度其实并不大,但是如何精准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数据就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了,需要学生对整个应用题题干进行分析,而这个过程就是提升其阅读合理推理能力的过程。
(2)理清关键数据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提炼出题目的关键数据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理清楚这些关键数据之间的关系,此时,整个应用题题干的内容已不是重点,学生要以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把不同的关键数据串联起来获得答案。
(3)按照数据关系分步列式
学生在理清数据关系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列式子进行计算,即进入正式的解题阶段。这个过程中,即使题目再简单,教师还是要要求学生分步列式,因为这样的话才能保证学生的解题思路顺畅合理。
(二)具体方法
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即按照特定的过程,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据此,此处以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步,题目分析:比如有一道计算类的应用题,题干表述如下“小明有12块糖,昨天他吃了三块,今天下午打算再吃两块,那请问今天上午的时候小明有几块糖,今天下午又有几块糖?”根据题目进行分析,学生首先可以确定这是一道简單的数字计算题,所以需要找到里面的关键线索——数字关系。
第二步,提炼关键数据:通过分析题于内容,学生可以找到关键数字,即“12块”“三块”“两块”,而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就需要通过“昨天”“今天上午”“今天下午”几个关键词来串联,即形成简单的线索归类:昨天(12块);今天上午(3块),今天下午(2块)。
第三步,理清数据关系:在提炼出关键数据之后,就需要理清数据之间的关系了。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简单的线索归类通过自己的理解方式联系在一起,即昨天的12块糖在今天上午被吃了3块,也就是“-3”,今天下午的时候又被吃了2块,也就是“-2”,那么根据问题就很容易得出基础的数据关系,今天上午糖的个数=昨天糖的个数-3;今天下午糖的个数=昨天糖的个数-3-2.
第四步,分步列式:承接上例,根据数据关系,学生就可以列出如下算式求得结果,即12-3=9(块);12-3=9(块),9-2=7(块)。在根据问题列出这两个式子的时候一定要“分步”,保证学生的解题思路。
第五步,具体计算: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学生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注意单位书写,注意计算顺序这几项内容。这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为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教师可以按计算步骤进行打分。
第六步,进行验算:验算过程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学生验算完之后就知道自己的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但是有的学生依然会存在“硬往计算结果靠拢”的情况,为了保险起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反证法,即减法算式用加法验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培养方法。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希望各位小学数学教师能基于本文的分析论证继续探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文中尚存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秦媛媛.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5(7):38-38
【关键字】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合理推理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98-0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培养方法作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培养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文中涉及的教学实例请参照苏教版小学数学材料。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一)秉持“人本教学”理念
在“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承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计算难点。同时,教师能摆脱“课堂说教者”的身份,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引导策略以培养他们的合理推理能力。
(二)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计算问题并丰富计算经验。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数学教学中融人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简单易懂的生活化计算场景。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
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较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问别人,自己没有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刻意培养他们的独立解题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让学生给长方体和正方体涂色,让他们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个数、表面积计算方法等等,这个过程可以给所有学生安排不一样的计算问题,例如按学号排序,偶数的计算正方形面积,奇数的计算长方形面积,而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边长应当不一样,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同桌或前后位互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方法策略
(一)核心思路
(1)提炼题目中的关键数据
任何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基于学生的生活常识,理解题意的难度其实并不大,但是如何精准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数据就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了,需要学生对整个应用题题干进行分析,而这个过程就是提升其阅读合理推理能力的过程。
(2)理清关键数据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提炼出题目的关键数据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理清楚这些关键数据之间的关系,此时,整个应用题题干的内容已不是重点,学生要以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把不同的关键数据串联起来获得答案。
(3)按照数据关系分步列式
学生在理清数据关系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列式子进行计算,即进入正式的解题阶段。这个过程中,即使题目再简单,教师还是要要求学生分步列式,因为这样的话才能保证学生的解题思路顺畅合理。
(二)具体方法
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即按照特定的过程,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据此,此处以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步,题目分析:比如有一道计算类的应用题,题干表述如下“小明有12块糖,昨天他吃了三块,今天下午打算再吃两块,那请问今天上午的时候小明有几块糖,今天下午又有几块糖?”根据题目进行分析,学生首先可以确定这是一道简單的数字计算题,所以需要找到里面的关键线索——数字关系。
第二步,提炼关键数据:通过分析题于内容,学生可以找到关键数字,即“12块”“三块”“两块”,而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就需要通过“昨天”“今天上午”“今天下午”几个关键词来串联,即形成简单的线索归类:昨天(12块);今天上午(3块),今天下午(2块)。
第三步,理清数据关系:在提炼出关键数据之后,就需要理清数据之间的关系了。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简单的线索归类通过自己的理解方式联系在一起,即昨天的12块糖在今天上午被吃了3块,也就是“-3”,今天下午的时候又被吃了2块,也就是“-2”,那么根据问题就很容易得出基础的数据关系,今天上午糖的个数=昨天糖的个数-3;今天下午糖的个数=昨天糖的个数-3-2.
第四步,分步列式:承接上例,根据数据关系,学生就可以列出如下算式求得结果,即12-3=9(块);12-3=9(块),9-2=7(块)。在根据问题列出这两个式子的时候一定要“分步”,保证学生的解题思路。
第五步,具体计算: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学生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注意单位书写,注意计算顺序这几项内容。这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为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教师可以按计算步骤进行打分。
第六步,进行验算:验算过程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学生验算完之后就知道自己的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但是有的学生依然会存在“硬往计算结果靠拢”的情况,为了保险起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反证法,即减法算式用加法验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提升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培养方法。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希望各位小学数学教师能基于本文的分析论证继续探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文中尚存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秦媛媛.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5(7):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