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徐抗日政府纪略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占省城太原,阎锡山部队溃退到晋西南,以吉县“克难坡”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继续抗日。随即清源县、太原县(现晋源区及小店区部分)、徐沟县(现清徐县汾河东部分)相继失守。于是,我党在这一地区重新建立党、政、军、民各级组织,依托边山地区开展抗战,抗击日军,直到取得抗战胜利。

建立党组织    服从党的领导


  清太徐县委,清太徐县政府,是总的说法,从时间上说,并不是一步到位。是先有清太(清源、太原)两县联合,后有清太徐(加徐沟)三县联合。因为徐沟县平坦,我们不好隐避,所以联合的时间迟了点。1936年冬,全面抗战尚未爆发,我党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就在太原县开展活动。如举办国民兵军官训练队,组织文艺队伍宣传抗日,组织群众斗争破坏抗日的坏人,培养抗日骨干。当时国共合作,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动委会)武装部长程子华(1937年11月任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成员,解放后首任山西省委书记和省政府主席),深入到清源县中山公园为群众和成成中学的学生作报告,宣传抗日,扩大党的影响。这些活动,都为建立党的组织打下了基础。
  1937年11月,经程子华推荐,山西省第四专署任命共产党员任悟僧、赵向荣分别担任清源、太原县长,合署办公。同年11月,创建中共清(清源)太(太原)县工委。从此,两县抗日斗争,在党领导下进行。以后在清太工委領导下,于1938年初又建起了清太县抗日政府、清太县抗日游击大队、清太县战动总会等机构。与此同时发展了一批党员,在农村开始组建党支部。1938年7月,在清太工委的基础上,吸收徐沟县,重新组建了中共清太徐联合县委。清太徐联合县委于同年11月召开会议,决定加强战备,随时打击来犯之敌,把清太徐县委、县政府迁往山区清源县东于镇的洛池渠办公,后随形势变化又迁往太原县杜里坪。这两个山村,都易守难攻。1940年1月,联合县委改名中共清太徐县委,下设7个区委。1941年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工作需要,清太徐县委一分为二,汾河以西在山区的,仍称清太徐县委,是公开的。汾河以东在平川的,称清徐秘密县委,不公开。两个县委在抗战中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发挥了各自的特殊作用。、


建立政权    坚持武装斗争


  毛主席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人民武装,一切都是空话。1937年9月,为防日本侵略,我党领导的“牺盟会”,在宣传抗日的同时,就在太原县建立了第一支抗日武装——太原县抗日游击队。1937年11月,日本侵占省城后,于次年又组建了清太县抗日政府警卫连。1940年1月,中共晋西地委批准组建一个联合县委,即中共清太徐县委和清徐县抗日民主政府、太原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为配合“百团大战”,清太徐县委、政府组建了县级武装和区级10支抗日游击队,总兵力达到1100余人。同年12月,又组建了清太徐游击大队。大队政委由清太徐县委书记肖靖兼任,大队长由清太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徐光远兼任。大队下设三个连,共350人。游击队成立后,根据地委指示,清太徐党政军民转战于敌占区清源、徐沟、祁县、文水之间,时间长达一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数十次战斗,有力地配合了根据地反扫荡斗争。
  清源县高白镇,离县城10公里,是太汾公路上较大的集镇,日本人在镇上驻了一个中队。1938年腊月二十三日,我清太徐武工队15人的小分队,利用赶集人多的机会,对敌人巡逻班突然袭击。不到一分钟时间,日军一个班11人全部被消灭,日军的武器弹药全成了战利品,我军一个也没伤亡。
  太原县黄楼村,距晋祠、清源都是10公里,边山离公路约四五华里,打伏击战最有利。1939 年夏,我四支队一个营在此伏击了日军运输队50多人。经过20分钟激战,全歼日军50人,缴获战马12匹,步枪10支。我军排长牺牲,有一个战士受伤。
  在清源油房堡袭击日军汽车队。1939年秋,正是茂密的青纱帐,是打伏击的好时机。当时日军经常从太原市内往交城、文水、汾阳运送物资,我四支队一营决定在清源城与高白镇之间的油房堡,伏击敌人。当日军运输队车辆进入伏击圈,我军首先打司机和汽车轮胎,敌人很快瘫痪在公路上。这次袭击干得漂亮,我军没伤亡,打死押运日军2 人、司机1人,俘虏司机1人,缴获战利品香烟五箱,步枪4 支,子弹600发,白洋布1200匹。
  马村追敌,消灭皇协军。1940年春节前夕,群众反映,有一股四五十人的汉奸队伍,晚上要住马村大庙里。得到这一消息,我军前去袭击,共打死4人,俘虏30多人,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28支。类似战斗不胜枚举。1944年冬,晋绥第八军分区召开群英会,清太徐游击四大队三连被评为“模范战斗连”,三连连长被评为“模范连长”。有许多排长、战士、民兵被评为英雄模范,出席了群英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阎锡山部队抢先接管了清源、太原、徐沟三个县城以及附近较大的集镇、村庄。同年10月我党领导的清源、太原、徐沟三县分设。清源县政府驻孟封村,太原县政府驻刘家堡村,徐沟县政府驻南尹村。

发动群众    坚决依靠工农及知识分子


  群众是兵源、粮源、信息源、知识源,清太徐党政军在开展斗争中,时刻注意发动群众,提高群众的抗日情绪,真正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1939年9月,清太徐县委大力发展群众性组织。县委、县政府认为,只有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除奸反霸、减租减息、打击进犯之敌。于是建立了“清太徐工人抗日救国联合会”“清太徐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清太徐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清太徐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对一些开明的民主人士,吸收他们参加抗日政府。除了这些“抗联”组织,还建立了情报站、交通队、敌工队等地下交通情报网。县委县政府依靠这些群众组织,进行扩兵、献粮、献款、做军鞋等事项。除了现金、粮食归当地党政军机关使用外,日用品、药品、情报,都源源不断地送往根据地。通过割电线、断交通,使敌人的交通、通讯经常处于瘫痪。
  清太徐参加抗日的党政军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狠狠地打击了盘踞在省城西南的日军,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以后又开展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配合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阎锡山,解放了省城太原。
其他文献
在几千年漫长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休戚与共、相濡以沫,形成了精神上的互激、物质上的互补、文化上的互学,各兄弟民族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彼此交往互为依存而时有争夺。这种潜移默化的民族融合,推动了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互补。而北方游牧民族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无疑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生质的变化的一大创举。  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离不开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互
期刊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类书,是明朝永乐年间奉明成祖朱棣命而编著。全书22870卷,11095册,3亿7千万字。惜当时书编成并未付印,只有二抄本分别为正本、副本,各自保存在文渊阁和皇史宬。清代,《永乐大典》正本藏乾清宫,副本入翰林院,后不幸乾清宫失火焚毁正本;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永乐大典》副本又遭焚毁和劫掠。致《永乐大典》今国内外仅存400册,其中收录着山西人薛景石编著的《梓人
期刊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到敌人后方去”。八路军三个师东进北上山西,先后开辟了晋绥、晋察冀、晋冀豫等十多块根据地。到1944年9月,根据地人口达到9100万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黎城县位于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腹心,山高沟深林密,远
期刊
灵石县张家庄镇的杨尚文家族,世代繁衍兴盛,在耕读,治家,为官方面,卓有影响,位居灵石“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之列。杨氏一族能够长盛不衰,除杨尚文言传身教对于杨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后代的兴旺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之外,杨氏家训的制定也起到了极强的内在约束和推动作用。杨氏家训内容:    读书为本 耕田为根  女慕贤淑 男思尽忠  慷慨仁慈 济危扶困  立品修行 敬谨从事  自修自立 报本追远
期刊
宁武关为明内长城的“外三关”之首,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县城,其西有偏头关,其东有雁门关,《边防考》载:“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可见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宁武县境内的长城整体上看有两道,一是位于县境北部大体呈东西走向的明长城,一是从县境西南斜至东北的北齐长城。从构筑材料看,既有石墙,也有土墙,还有砖墙。此外,宁武县境内还有20余座关堡,有马面及敌台共
期刊
来到北川河中游的峪口镇南村,远远向东望去,一排排由匈奴人修建的土城墙高峻耸立在黄土高坡上,千年不倒,似乎在向后人展示自己的坚强毅力和诉说这里的历史风云变幻及曾经的辉煌。  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后圪洞的一条小巷上去,来到左国城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黄土塬,分内外三套城墙。内城呈长方形,外城则随地形变化环抱内城。西至北川河,东沿山脊线而建,北临土桥沟,南抵界沟。构筑取土方式为外挖内筑。
期刊
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棋子山下,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农业战线的女领路人朱文华。她曾经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六次见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朱文华的孙子白勇平保存的一幅老照片,是1978年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山西代表的合影。前排一共5人,从左至右分别是:朱文华、郭兰英、郭凤莲、牛桂英、申纪兰。当年这些能够并列在一起的人,想必一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期刊
我一直怀有一种信念,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坚持到底。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执念,是因为我相信读书可以使人睿智,理性,進而能够独立思考,富有反思性、判断力。很显然,要达至如此的水准与境界,我所强调的读书,就肯定不是在泛泛阅读的意义上的读书行为,而是一个需要对经典不断的进行精读、细读的阅读与思考的过程。至于何为经典,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中对“经典”作出的一系
期刊
张天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偏安西凉的小国前凉的末代国主,他擅长“脱口秀”,说起话来词藻华丽优美,常能举一反三。  然而精妙的口才并不能代替治国能力,张天锡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张天锡不喜欢上班,经常在花园里、泳池边开派对,没日没夜没羞没臊地玩儿。  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了,劝他:“皇上啊,别玩乐了,多办公吧!”  张天锡特别委屈,当即舌吐莲花、漫天祥云,咔咔一顿好讲:“你们以为我贪玩吗?其实你
期刊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知识传统,也是一个政治运动。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和组织领域都出现了危机,但思想领域的危机很快过去,学院式马克思主义得以“浴火重生”。  因为运动的低潮更需要理论上的反思和创新,所以在经历短暂的阵痛与调整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国外学术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地带英、美、德、法、日、意等发达国家,再次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并日渐呈现出一系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