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1.认真研读题材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翻开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源于生活是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色。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是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极大补充。要精心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资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测量”一章中认识毫米、分米时,可开展对数学书、作业本厚度和长度的测量,估计硬币的厚度、1千米有多长等活动;“有余数的除法”一章中课间半小时、布置联欢会场、森林餐厅等插图;“面积”一章中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活动)、测量火车站的面积(插图)、天安门广场鸟瞰图;“位置与方向”一章中的校园图、动物园图,等等。这些都是与生活相关的优秀教育资源。
除了数学教材所选的题材,还可以将其扩展到教材外,只要所选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如“位置与方向”一章中,可以将咸丰的公交车路线图、南门新地图方向辨别及判断一栋楼房几个具体的方位等作为学生学习位置和方向这一知识的良好习题补充资源,这样自然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贴近生活的题材选择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很有可能放学的路上都还在讨论有关路线及城区小地图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很快地理解,还能正确地加以运用。所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情境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较持久地保持,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情感基础。
2.注意师生情感的培养。
(1)小学生年纪较小,比较好动好胜,思维活跃、分散,应当让他们在玩乐中探索知识、有条理地思考。在学习“比较大小”这一节课时,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初步知道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会不以为然,产生“轻敌”的思想、厌倦抵触的情绪。老师可采取分组竞技的方法调动学生情绪、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学生在家中是个宝、大人迁就惯了,唯我独尊,同学间缺乏合作、不愿互相交流沟通。分小组拼红花竞技,让学生知道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享受互相协作的成功与乐趣。(3)关注上中层学生,也关注后进生,先老师举例后学生举例再每人举一例,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有收获,增强学生的自豪感、积极性、求知的欲望。
3.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观察、比较、揣测、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无论是新课的学习还是练习的安排,老师的设计都要合理、有梯度,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第一次的探索降低难度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课堂上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如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4.注重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爱上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爱上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比如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有伯乐的眼光、宰相的胸怀,要用亲切的口吻评价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趣味的语言点拨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于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情不自禁地爱上数学。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善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只要有机会,就要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发表见解后,我都及时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如沐春风。
5.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几乎每一节研究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但是,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影响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任务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我认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到目标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合作,教师要选择好合作的契机,把那些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奏好三部曲:前奏: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还有必要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序曲: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同时,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参考文献:
[1]皮继红.如何用好“新教材”.
[2]张晓.灵活运用课堂评价浅谈.
[3]余江琴,徐虎.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1.认真研读题材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翻开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源于生活是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色。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是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极大补充。要精心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资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测量”一章中认识毫米、分米时,可开展对数学书、作业本厚度和长度的测量,估计硬币的厚度、1千米有多长等活动;“有余数的除法”一章中课间半小时、布置联欢会场、森林餐厅等插图;“面积”一章中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活动)、测量火车站的面积(插图)、天安门广场鸟瞰图;“位置与方向”一章中的校园图、动物园图,等等。这些都是与生活相关的优秀教育资源。
除了数学教材所选的题材,还可以将其扩展到教材外,只要所选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如“位置与方向”一章中,可以将咸丰的公交车路线图、南门新地图方向辨别及判断一栋楼房几个具体的方位等作为学生学习位置和方向这一知识的良好习题补充资源,这样自然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贴近生活的题材选择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很有可能放学的路上都还在讨论有关路线及城区小地图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很快地理解,还能正确地加以运用。所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情境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较持久地保持,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情感基础。
2.注意师生情感的培养。
(1)小学生年纪较小,比较好动好胜,思维活跃、分散,应当让他们在玩乐中探索知识、有条理地思考。在学习“比较大小”这一节课时,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初步知道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会不以为然,产生“轻敌”的思想、厌倦抵触的情绪。老师可采取分组竞技的方法调动学生情绪、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学生在家中是个宝、大人迁就惯了,唯我独尊,同学间缺乏合作、不愿互相交流沟通。分小组拼红花竞技,让学生知道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享受互相协作的成功与乐趣。(3)关注上中层学生,也关注后进生,先老师举例后学生举例再每人举一例,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有收获,增强学生的自豪感、积极性、求知的欲望。
3.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观察、比较、揣测、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无论是新课的学习还是练习的安排,老师的设计都要合理、有梯度,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第一次的探索降低难度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课堂上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如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4.注重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爱上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爱上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比如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有伯乐的眼光、宰相的胸怀,要用亲切的口吻评价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趣味的语言点拨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于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情不自禁地爱上数学。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善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只要有机会,就要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发表见解后,我都及时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如沐春风。
5.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几乎每一节研究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但是,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影响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任务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我认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到目标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合作,教师要选择好合作的契机,把那些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奏好三部曲:前奏: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还有必要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序曲: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同时,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参考文献:
[1]皮继红.如何用好“新教材”.
[2]张晓.灵活运用课堂评价浅谈.
[3]余江琴,徐虎.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