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整合的实施策略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更是当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筑基工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要从中华5000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才能使《道德与法制》教学丰富活力和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整合
  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主渠道的方式,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促使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与传统文化整合在实施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有序推进。小学低年级重在启蒙教育,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重在开展认知教育,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在整合策略上要注意在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着眼于《道德与法治》自身的学科优势,遵循学科基本规律,探索并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的方式。
  一、把握两个渠道
  (一)以课堂为主渠道,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1. 紧扣显性元素,适时点拨,润物无声。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每一单元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要做到有效整合,要求教师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紧紧抓住单元知识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适时切入。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做足挖潜、拓展的功夫;其次布置好学生的课前收集作业,让学生课前就有初步认识;最后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节奏,适时引入,以适合的方式展现在學生面前,把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之中。 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弘扬优秀家风》一节中,就有家风、修身两个显性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当教师充分围绕“朱子家训”、“与妻书”等材料展开活动,师生通过图片、文字、微视频等补充展示丰富的素材……教师让学生展示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在学生活动环节,留有适当的时间交给学生研讨,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深刻感悟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有对祖先的智慧的感慨赞美升华到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深挖隐性元素,合理嵌入,相得益彰。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还隐含着丰富的教材外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要具有独特传统文化眼光、敏锐的文化意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把握融合的最佳时机合理嵌入,才能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如四年级上册《同伴与交往》一节中,“活动园”环节,应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因子,如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论语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等等。充分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家风的家国情怀及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勇攀高峰、与人为善,诚信做人等精神。找准有效的切入点,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把隐形的资源合理呈现出来,做到相得益彰而不突兀。
  (二)以课外为依托,在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内化。
  《道德与法治》课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理解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并尝试用《道德与法治》方法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与同伴的交流、交往、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方式。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毕竟是短暂的,传统文化的整合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继续课下延伸,还要以课外活动为依托,在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内化。
  1.主题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收集、整理,探究。在收集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如茶文化、书法、曲艺等。
  2.内容延伸:教材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在课上获得初步认识后,课下通过社团活动、小组合作,通过手抄报、黑板报、课本剧、“我所知道的传统文化”演讲、主题校园诗词大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延伸拓展,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3.研学活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在教室和书本中获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是更优秀的教师,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的整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领略山山水水的美景,领略淳朴民风民俗,领略辉煌建筑……。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二、坚持两个重点
  在《道德与法治》与传统文化的整合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序推进,做到明确两个重点。
  1.小学低年级,开展启蒙教育,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整合的方式方法上主要是初步感受、激发兴趣、合理引导,   2.小学高年级,开展认知教育,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通过了解、掌握、感受、尝试、表达等方式体验和内化。
  三、丰富传统文化教育载体
  要让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就需要借助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这样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师生的内心,并进而得到传承与弘扬。
  四、實施策略
  1.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的整合,主体在学生,关键在教师,首先,教材中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的挖掘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其次,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表达和准确切入,详细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是提高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整合实效性的关键。
  2. 深入挖掘素材
  《道德与法治》课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是在充分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单纯的传统文化课,所以,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挖掘和使用传统文化元素上要做到梳理教材、把握文化基轴,精准挖掘知识点,系统规划切入点、整体设计呈现方式、明确重点原则
  3.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整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提升传统文化整合的效率。
  4.完善教学评价
  评价对整合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评价作为整合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高。通过良好的评价体系,引导促进教师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整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阳慕伶
  [3]小学思品教材中传统美德内容的呈现及其实施——基于对人教版小学思品教材的分析   章礼静
  [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罗昌斌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腾讯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从对在线教学平台的选择标准,软、硬件方面的准备,到对整个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安排,详细论述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讲授高等数学课时应当注意事项以及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区别和联系,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腾讯课堂平台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方法,突出了其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在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和反馈信息的实效性方面的优势,对高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
期刊
摘 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尽
期刊
一、课前思考  小学阶段平均数的教学,在我国经历了作为应用题到作为统计初步认识的变迁。课前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的了解程度,发现学生对平均数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听到“考试平均分”“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概念。部分学生还会用“移多补少”或者“总数量一总份数”来计算平均数。但学生易混淆“平均数”与“平均分”两个概念,缺乏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部门、社会的关注。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完善新课程标准添加了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内容,并利用核心素养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初中作为学生教育至关重要的阶段之一,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认知能力与价值观念的有效培养与形成。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的学习。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和写作,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也会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写作也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立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本文主要从初中阶段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现状入手;其次,提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教学效果也会差强人意。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政治科目而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以德育为首,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合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初中政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重点分析提高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发展的深入,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特也都迎来了新的变革。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各类新媒体和网络的繁荣使得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对于社会职业活动特别是档案管理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档案馆作为档案行业的重要载体,其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实现了颠覆性变革。本论文以电子档案为切入角度,谈一谈新时期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策略。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电子档案;策略  随着电脑使用的
期刊
摘 要:处于竞争日渐激烈的严峻市场形势下,我国小微企业本身处于低劣的竞争地位,因此随时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小微企业不仅由于规模、设备、资金等问题无法提升竞争实力,同时在营销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小微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故此,为了保证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小微企業应该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管理,及时改善企业自身的现状,秉承着创新性的经营理念,优化公司结构,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加强企业绩效管理是促进企业长效发展的生命线,依托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影响企业绩效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认知,又包括能力因素,同时还包括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和历史环境因素的,他们的综合推动使得企业绩效管理的难度非常高,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企业绩效管理对
期刊
摘 要:对于企业管理工作实施而言,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所以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开展中,需要按照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需求,针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和创新工作分析。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创新  1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及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建设转型工作的逐步实施,对于市场营销管理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于企业管理工作实施而言,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能够推动企业自身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