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普通外科最为复杂手术之一,具有手术时间长、切除难度大、吻合口多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尤其是LPD术后胰瘘(POPF)及其所导致的腹腔感染和出血,甚至死亡,严重制约了LPD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如何避免POPF的发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笔者前期将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应用于LPD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不足之处,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应用于LPD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弋矶山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拟行LPD手术的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LPD术中行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对照组,15例)和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组(观察组,10例).后者即在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实施之前,对胰腺断面进行2针U型缝合,加固胰腺断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PD,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50 min vs.20.20 min,P=0.003).两组总胰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40%,P=0.028);观察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和出血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0 vs.33.3%,P=0.057);观察组胰肠吻合口旁引流管拔管时间(11.00 d vs.25.60 d,P<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12.20 d vs.18.53 d,P=0.045)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胰肠吻合方法,在LPD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不仅降低了B级胰瘘的发生率,而且加速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严重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损伤在AP的发病机制中处于中心地位.目前认为,线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随着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腹腔镜下手术已被医患所认可.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的可行
背景与目的: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方案多有争议,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病例报道较少,临床仍在积累经验.本文总结近年来笔者科室在治疗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经验教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采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壶腹部肿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总结所在科室LPD治疗壶腹部肿瘤的经验及体会,以供临床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与目的:胰腺质地是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瘘(POPF)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胰腺质地的判断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研究发现,胰腺星状细胞(PSC)的活化与胰腺的纤维化的发生密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电子化的时代,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使得人们需要获得的电子信息种类日益增加,要求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增强,因而要求与此相对应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尽管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式在不断发展,患者预后仍然很差.隐丹参酮(CPT)是从植物丹参中提取的具有多种活性的单体,已被证
背景与目的:气肿性胰腺炎(EP)被认为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对其进行明确归类,治疗原则方面也无共识.笔者对收治的3例EP患
本文采用在一段单模光纤两端镀膜的方法构成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腔,导出干涉腔反射光的数学模型,给出干涉腔与其它器件连接构成的干涉式光纤应变传感器的一般理论和测量方法.采用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的基质细胞.CAF可在血小板源性生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6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分泌因子作用下由正常成纤维细胞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