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来源,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中应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这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接受,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其中观察能力是基础,记忆能力是前提,实验操作能力是工具,思维能力是核心。以下就自己在新课标下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肤浅见解。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义
  化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以及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能量和颜色的变化等都是观察的对象。事实上,只有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中这些现象的感性观察,才能获得关于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理性认识。同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也为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新课标下探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摆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
  1. 明确其观察的目的意义,引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兴趣
  要使學生充分认识到观察是掌握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掌握理性知识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让学生明确:对于同一事物的观察由于目的不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不同,结果往往也不同。盲目的观察是不允许的,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应观察什么,是定性观察还是定量观察,是静态观察还是动态观察,所有这些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观察对象上去,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从而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和自觉性。
  2. 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一提观察,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视觉观察,诚然,视觉观察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观察形式。事实上,其它感官也可对气味、冷热、声音等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受到的刺激都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可使大脑更全面地捕捉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3. 教会学生拟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观察有了周密的计划,才能预见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从而避免知觉的偶然性和自发性,避免顾此失彼。尤其是有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若无观察计划,就会影响其效果。例如,演示“硫化氢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实验,其观察步骤应是:硫化氢的制取—>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壁上有雾生成—>玻片压在火焰上的位置—>玻片上有黄色硫生成。观察的重点是:不同条件下燃烧生成不同产物。
  4. 引导学生把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
  只有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才是认识事物的正确途径。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只有在对事物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操作;思维对观察有指导作用,实践证明,有思维要求的观察与无思维要求的观察对现象的感知程度有很大差异。如在做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只是大量气泡、放热和留下无色溶液。单凭这些现象是难以判断生成物的,所以必须启发学生思维,作出初步判断,且用实验加以验证。
  三、平时影响观察能力培养的因素
  化学教学中要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对影响观察能力培养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其中主要的是观察对象和观察者本身。
  1. 观察对象对观察能力培养的影响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实验现象千变万化,这势必给初学者的观察带来困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观察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学会全面细致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逐步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它能力。
  2. 观察者本身对观察能力培养的影响
  观察者——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往往造成观察效果的不同。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观察同一实验现象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此,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训练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技能。即使是兴趣爱好相同、思维类型也相同的学生,其知识与技能基础、接受能力、观察训练程度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措施。
  总之,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更需从理论的高度认真探究。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艺术生在高考考生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其中美术专业学生数量最多,且对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技能要求逐年提高。美术专业主要涉及素描、色彩、速写三项教学内容,占据学生主要的学习时间;文化课程处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之外,还涉及理综或者是文综,学习时间较少。学生在学习、备考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学生的综合发展,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可见,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安排对高中生来
目的 探讨LRP(肺耐药相关蛋白)、P-gP(P-糖蛋白)、bcl-2在K562多药耐药细胞株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LRP-56、P-gP(JSB-1)、bcl-2(100)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法,对K562细胞株及K562多药耐药细胞株中LRP、P-gP、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测定。结
众所周知,经验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次次的探索与实践中积累而来,在这过程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让人棘手的困难,但只要目标明确、规划周详再加上意志力,相信困难自会迎刃而
"全人教育"萌芽于古代,受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在小原国芳的教育实践探索推动下,于20世纪60-70年代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多国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理
作为轻质排气门用材料,世界各国对金属间化合物及陶瓷予以极高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钛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发动机排气门上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亚致死预缺血强度及保护性时窗。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应用尼氏染色观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结果 3.5min前脑缺血再灌流7d,1min的预缺血强度没有保护作用
自七八十年代CT问世后,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创造了一条新的途径一微创钻孔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这种方法越来越受
写作心理研究告诉我们:作文必须经历“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即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观念或情感,再将这种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写作时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并不出现于眼前,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其实就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留在人脑中的表象(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可见,表象是写作中双重转化的基础。没有表象,“意”和“文”只是无源之水。因此,表象储存的质量如何与写作质量直接相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在课堂上应用微课,还是课后的翻转课堂,微课在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一、利用微课翻转课堂,让学生的课后复习变得轻松而高效  高中是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一个很好的阶段,除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之外,课后自主复习变得尤为关键。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