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韩国,有近2万中国人在那里生活,他们领略着韩国的洁净规整,也感受着其中的忙碌紧张。吴墨就夹杂在这些人中间,一边读书,一边工作,结识着很多的人和事情。
汉城有一张洁净的面孔
我的一个同学出国了,去印度了,另一个同学不屑地说,去印度也叫出国啊,要去就去美国、去澳大利亚。对他的说法我也不屑。我觉得出国是去体验,不是图名,想想三毛的撒哈拉感动了多少人。所以当我也有出国的机会时,考虑几番后,选择了韩国。
我就读的那所大学辅仁大学,处在半山腰上,真正的依山而建,顺势而走——清新幽静,山空鸟灵,绿树葱郁,红叶掩映,在国内恐怕没有这样雅致的校园了吧,我庆幸着慨叹。
走在汉城的大街上,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很特别——它有一张洁净的面孔。宽阔的马路边有些零落的树叶,没有太多的行人,是因为汉城的汽车多;自行车不多,是因为汉城大都是上下坡路,骑车很费劲。车多,自然免不了堵车,可这里的汽车长龙和北京很不一样:首先,车队很守秩序,没有那种巴不得削尖了车头来塞缝插车的,也不会拼命的狂按喇叭,尽管行进困难但井然有序;其次,从外观来看,不像北京的车辆那样五颜六色、款式各异,汉城街头的车以自产的现代车居多,颜色以灰、白为主。以前就听说韩国人很有“规矩”,而且满腔爱国之情,亲眼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地铁里的预留座位
汉城的地铁四通八达,城区主要地段都可到达。第一次坐地铁的时候,看到有好几个空座位,可旁边站着几个年轻韩国男女,聊着天却不坐,心里一阵窃喜,忙不迭地坐下,身边一个老太太不住地用异样的眼光瞧我。快下车的时候才无意中看见车座的后边用韩文、英文、中文写着“此座位是给老幼病残孕预留”。后来, 一个韩国朋友告诉我,在汉城地铁里,预留给老幼病残孕的座位是没人会占坐的。想想北京地铁“人还没进去,屁股先进去”的现象,又一次让我汗颜。
“汉风”日盛让我借了光
出国前就耳闻韩国兴起“汉风”,置身于此确实能感受到:机场的指示牌上用英语、韩语、汉语写着到哪里提取行李、到哪里办理出关手续;地铁的各站也都用中文写着站名,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就是靠着地图,乘坐地铁逛了好多景点。
在韩国,汉语竟成了一种优势,最简单来说它可以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比起饭店洗盘子的活,可以寻得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个中文学习班教汉语,这个班里男女老少皆有。对此我暗自窃喜,有这么多人热衷祖国的语言,于是我怀着一颗近乎虔诚感恩的心去认真的上课。课下我常主动和这些“学生”交谈。一次,我问一个年轻的男生,为什么要学汉语。他说,总部要在中国设分公司,可能会被派过去。你想去中国么?我问。那个男生看了我一眼,犹豫了一下,说,不想。我忙追问原因,他说了一些根本不是回答问题的话,可能是觉得当着我这个中国老师的面说有些不妥吧。在与其他韩国人的交流中,我很特意去探究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答案。韩国人并不很推崇中国,他们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地广人多,市场巨大,很有开拓潜力。
物价与“太过敬业”
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叫李存锡,聪明活泼,可却在眉宇间多了一丝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忧郁。后来,我慢慢地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了,他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父亲整天忙于工作,对他的关爱是力不从心。有一天见到他的父亲的时候,我忍不住想提醒这位太过敬业而疏于家庭职责的父亲。我主动走过去,说:“您的孩子非常可爱,机敏灵动。”他很高兴:“是吗?谢谢老师!”“不过,”我开始扭转话题,他认真的听着,“工作再忙,还是要多关心孩子,孩子没有我们大人那么成熟的心智来应对环境。”他听了怔了一下,旋即明白了我的意指,略一沉吟,又道上一句“谢谢!”到了这个学习班快结束的时候,李存锡的父亲特意来找我,说,他们公司现在缺一位兼职的中文翻译,问我可不可以做。对我来说这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当即答应了。
我是在没课的时候去公司上班,算起来是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薪酬是每月45万韩元,兑换成人民币差不多是3000元人民币。韩国人的工资比中国高很多,一个家庭的月平均收入是233万韩元,相当于1.6万元人民币。但同时,韩国的物价差不多是中国的10倍。尤其是水果蔬菜,一个上好的苹果就要70元人民币!在汉城的这段日子里我拼命的想念北京3块钱一斤的红富士。
在公司这段兼职日子里,我发现韩国人都非常敬业,由此我也可以理解李存锡的父亲真正是“力不从心”啊。说到李存锡的父亲,我到公司一个月了,都没有见到他。韩国的公司就是这样,上班时间大家各司其职,没有像国内公司那样同事之间互相窜来窜去,抽空聊个天唠个嗑,即使在一个公司里可能也不会有多少机会碰面。
五大故宫的争执
期间,李存锡的父亲请我吃了一顿饭,可席间我们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执。当时说到旅游景点、历史古迹,具体说到了韩国的五大故宫:景福宫,德寿宫,昌德宫,昌庆宫,庆熙宫。言辞间,李先生对这些建筑推崇倍至,竟说中国的故宫也不过如此罢了。
其实对于这几座古老的王宫我也是知道一些,刚到汉城的时候就有朋友跟我说:“不到昌德宫,等于没到过汉城”。昌德宫是朝鲜故宫中维护最完善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405年,1606年开始重建,于1610年完工。自重建后,三百年来一直是朝鲜王朝的正宫。景福宫建于1394年,内有文武百官朝政的勤政殿,摆设国宴的庆会楼及后宫香源亭等精致建筑。昌庆宫,419年为朝鲜时代世宗大王的乃父太宗皇帝建的别宫。其中的明正殿是光海君时代建的,是朝鲜时代王宫中历史最悠久的,被定为国宝第226号。德寿宫是朝鲜第九代皇帝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寝宫,1593年后15年间改作为皇帝外出时的行宫。庆熙宫,它与昌德宫在280年之间一直被作为朝鲜王宫的正宫,与东边的昌德宫相对,被称为西宫。它们相当于中国的故宫,可是总面积却远不及中国故宫。
李存锡的父亲对这几座宫殿引以为豪是很正常的,可他不该表现出对中国故宫的不屑。我一字一句地对他说:“韩国这大五宫殿加起来占地约42万平方米,有200栋以上的宫阁;中国的故宫占地约72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9999间又半间。”我故意将那两组数字念得极重, 他自然听得明白,脸色微红,半晌不作声,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烤牛排与冷面
李存锡的父亲请我吃的是烤牛排,吃法跟国内的烧烤差不多,味道很不错。说起吃来,中国人讲究丰盛,韩国就没有国内那么多的花样。而且吃中餐对于韩国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就像北京的老百姓去墨西哥餐厅吃一顿600多元的餐饭一样。我比较受用这种简单实惠的饮食。
烤牛排不是每家料理店都有,冷面就很普遍了。记得在北京时,盛夏时节坐在有空调的饭馆,吃一碗冷面,就像吃一次爽口的地方小吃——口味独特,价钱不贵。在汉城,我常找一家安静的料理店,一边慢慢地吃着地道的朝鲜冷面,一边暗暗感叹着:不就是几根胡萝卜丝、菠菜条嘛,怎么就摆弄得那么秀色可食又让人不忍动口呢?朋友介绍说,过去在韩国,如果说有人问“什么时候吃你们家的冷面啊”,就相当于我们国内讲“什么时候喝你们家的喜酒”的意思。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韩国冷面几乎失去了原来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精致的韩国女子
在韩国,蔬菜的价格比较贵,是因为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不平衡,造成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所以平时也不常吃,即使吃也是要么生吃,要么用来做泡菜。有一点一定要留神,韩国“吃饭”的意义和中国“吃饭”的意义可不一样,韩国的“吃饭”就是指吃米饭!在我们想来是多么难以下咽啊!我和一些韩国朋友开玩笑说,汉城的女孩子个个都身材苗条,多半是得益于此吧。
说到女孩子,我想起了没到韩国时对韩剧里端庄秀美、温婉贤淑的韩国女子的钦慕之心。到了汉城一看,女孩子们确实个个整洁漂亮。都说韩国美女都是人造的,不知道我见到的那些美女是不是也是人造的。很想问,但不敢贸然张口。至于韩国女子的淑女风范,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有男人在场。即使只有一个男人在场,女孩子们就会表现得无比的文雅娴静。可一旦周围没有了男士,她们那个疯啊,那个闹啊,绝对是令人乍舌的。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用在韩国女孩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韩国的女孩子不化妆绝不出门,或者说,要出门必须化妆,而且一坐在镜子前至少得2个小时。如此耐心地对自己的脸精雕细琢这么长时间,即使一个男人恐怕也能变得面如桃花了。我倒不是讽刺韩国女孩子,说实话,我佩服她们,羡慕她们,哪个人不愿意看到漂亮清爽的女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