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寒的由来
小寒节气在每年公历1月5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是_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二十三个。人们习惯把“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并称为“隆冬”。民间有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街上走走,金钱丢手。”也就是说,小寒过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就要来了,这也意味着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
小寒都有哪些讲究?
小寒大寒,又是一年
到了小寒,北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南方大部分地区也是寒气袭人、冷透肌骨。进入小寒,年味儿渐渐浓郁起来,人们开始采购年货,买年画、鞭炮、灯笼等,准备过大年。我国汉族民间有一种说法:“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杀猪一般指的就是杀年猪。
小寒时节,全国各地有许多重要的民俗活动,如腊祭、冰嬉、探梅等,旧时天津地区有吃黄芽菜的习俗,南京人通常会吃菜饭,广州人小寒早上通常吃糯米饭。有些地方还有“吃冰”的习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喝腊八粥
臘八节一般都在小寒与大寒之间,即腊月初八这天,是腊月里最重要的节日,又称腊曰祭、腊八祭,除祭祖敬神、祈求丰收吉祥外,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喝腊)\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干多年,以北京地区最为讲究。《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现在的腊\粥配料较原来简单,依个人口味,原料一般有大米、小米、红枣、桂圆、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百合等。
小寒来临怎么吃?
合理进补,养阴扶阳
宝宝为稚阴稚阳之体,故冬令进补要做到全面搭配,膳食平衡。由于冬养“藏”,此时是进补的最好时机。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养阴扶阳。常见的养阴食物有:百合、麦冬、银耳、枸杞、牛奶、山药等,补阳的食物有:牛肉、羊肉、鸡肉、核桃、桂圆、韭菜等。虾肉为阴阳同补的食物,可适当给宝宝多吃些,既可补肾阳,又可滋肾阴,但对海鲜类食物过敏的宝宝则要慎食。
小寒也是进补羊肉的好时节,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可以抵御寒冷。如果宝宝经常怕冷、四肢不温、虚寒腹痛,不妨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中补虚,散寒止痛。需要注意的是,虽小寒时令宜进补,但一定要合理有度,有的放矢,切忌食用大量滋补品。
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言:“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孙思邈谓“冬七十二日,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气”,由于冬季在五脏中与肾相关,过食咸味食物,易致肾气偏亢,耗损心气。另外,冬季阳气衰微,人体腠理闭塞,出汗少,也应减少盐的摄入。而适当增加苦味食物,可以助心阳,养心气。
节气保健有讲究
保暖添衣要记牢
小寒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穿衣应以保暖为要务。中医认为“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素问调经论》曰:“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故气血运行通畅与否,温度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民间有言:“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祆。”提示我们要注意头部的保暖,防止从头部散热;背部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膀胱经主一身之表,防御外邪;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腿脚一冷,全身即感到寒凉。由此可见,对于头部、背部、足部要加倍呵护。
但是,戴帽子的薄厚要根据气温、宝宝的年龄决定。因为中医保健原则主张宝宝头要凉,在日常护理中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是否需要戴帽子,即使戴,也要注意厚度,避免捂得太热,宝宝稍微活动就出汗。所以,不是给宝宝穿的衣服越厚越好,穿得过厚也会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同时,衣着过厚,室内温度较高,室外温度较低,一热一冷,阴寒之气容易趁虚而入,引发疾病。所以,要给孩子选择保暖性好、透气性好的衣物,不可过厚,也不可过少过薄。
适当运动,养精蓄锐
防寒保暖的同时,要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滑冰、球类活动等,以增强机体御寒及抵御外邪的能力。如果遇到下雪,小朋友们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很快身体就可以在快乐的玩耍中暖和起来。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上午九十点钟以后至下午4点左右,运动时微微汗出即可,不可大汗淋漓,以免汗出过多扰动阳气。
数九寒冬,冰天雪地,喜欢在户外玩耍的小朋友要预防冻疮及皮肤皲裂,可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儿童专用的润肤霜,保护娇嫩的肌肤。
“夏病冬治”
“夏病冬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为指导的中医特色疗法,由于宝宝为“稚阴稚阳”之体,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对于一些宝宝易患的疾病,如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扁桃体炎、汗证、遗尿等,此时借助自然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四时那阳规律以平衡机体,利用冬季封藏的节气特点进行调理,补阳滋阴以调和阴阳。常用方法有汤剂内服、食疗药膳、穴位敷贴、推拿灸治、足浴熏蒸、膏滋方等,要注意根据孩子身体情况的不同,辨证施治。
小寒节气在每年公历1月5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是_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二十三个。人们习惯把“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并称为“隆冬”。民间有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街上走走,金钱丢手。”也就是说,小寒过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就要来了,这也意味着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
小寒都有哪些讲究?
小寒大寒,又是一年
到了小寒,北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南方大部分地区也是寒气袭人、冷透肌骨。进入小寒,年味儿渐渐浓郁起来,人们开始采购年货,买年画、鞭炮、灯笼等,准备过大年。我国汉族民间有一种说法:“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杀猪一般指的就是杀年猪。
小寒时节,全国各地有许多重要的民俗活动,如腊祭、冰嬉、探梅等,旧时天津地区有吃黄芽菜的习俗,南京人通常会吃菜饭,广州人小寒早上通常吃糯米饭。有些地方还有“吃冰”的习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喝腊八粥
臘八节一般都在小寒与大寒之间,即腊月初八这天,是腊月里最重要的节日,又称腊曰祭、腊八祭,除祭祖敬神、祈求丰收吉祥外,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喝腊)\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干多年,以北京地区最为讲究。《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现在的腊\粥配料较原来简单,依个人口味,原料一般有大米、小米、红枣、桂圆、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百合等。
小寒来临怎么吃?
合理进补,养阴扶阳
宝宝为稚阴稚阳之体,故冬令进补要做到全面搭配,膳食平衡。由于冬养“藏”,此时是进补的最好时机。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养阴扶阳。常见的养阴食物有:百合、麦冬、银耳、枸杞、牛奶、山药等,补阳的食物有:牛肉、羊肉、鸡肉、核桃、桂圆、韭菜等。虾肉为阴阳同补的食物,可适当给宝宝多吃些,既可补肾阳,又可滋肾阴,但对海鲜类食物过敏的宝宝则要慎食。
小寒也是进补羊肉的好时节,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可以抵御寒冷。如果宝宝经常怕冷、四肢不温、虚寒腹痛,不妨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中补虚,散寒止痛。需要注意的是,虽小寒时令宜进补,但一定要合理有度,有的放矢,切忌食用大量滋补品。
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言:“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孙思邈谓“冬七十二日,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气”,由于冬季在五脏中与肾相关,过食咸味食物,易致肾气偏亢,耗损心气。另外,冬季阳气衰微,人体腠理闭塞,出汗少,也应减少盐的摄入。而适当增加苦味食物,可以助心阳,养心气。
节气保健有讲究
保暖添衣要记牢
小寒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穿衣应以保暖为要务。中医认为“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素问调经论》曰:“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故气血运行通畅与否,温度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民间有言:“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祆。”提示我们要注意头部的保暖,防止从头部散热;背部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膀胱经主一身之表,防御外邪;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腿脚一冷,全身即感到寒凉。由此可见,对于头部、背部、足部要加倍呵护。
但是,戴帽子的薄厚要根据气温、宝宝的年龄决定。因为中医保健原则主张宝宝头要凉,在日常护理中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是否需要戴帽子,即使戴,也要注意厚度,避免捂得太热,宝宝稍微活动就出汗。所以,不是给宝宝穿的衣服越厚越好,穿得过厚也会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同时,衣着过厚,室内温度较高,室外温度较低,一热一冷,阴寒之气容易趁虚而入,引发疾病。所以,要给孩子选择保暖性好、透气性好的衣物,不可过厚,也不可过少过薄。
适当运动,养精蓄锐
防寒保暖的同时,要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滑冰、球类活动等,以增强机体御寒及抵御外邪的能力。如果遇到下雪,小朋友们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很快身体就可以在快乐的玩耍中暖和起来。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上午九十点钟以后至下午4点左右,运动时微微汗出即可,不可大汗淋漓,以免汗出过多扰动阳气。
数九寒冬,冰天雪地,喜欢在户外玩耍的小朋友要预防冻疮及皮肤皲裂,可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儿童专用的润肤霜,保护娇嫩的肌肤。
“夏病冬治”
“夏病冬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为指导的中医特色疗法,由于宝宝为“稚阴稚阳”之体,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对于一些宝宝易患的疾病,如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扁桃体炎、汗证、遗尿等,此时借助自然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四时那阳规律以平衡机体,利用冬季封藏的节气特点进行调理,补阳滋阴以调和阴阳。常用方法有汤剂内服、食疗药膳、穴位敷贴、推拿灸治、足浴熏蒸、膏滋方等,要注意根据孩子身体情况的不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