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比李白和王维幸运多了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可能也注意到了,在别人对她最近取得的好成绩赞不绝口时,只有我紧紧咬着牙,这样才不至于任由“你到底有什么了不起”这句不服气的话从我双唇中间挤出去。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好像也不是。我平时很愿意帮助同学,即使他们的成绩与我相差很多,我也会主动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偏偏只有对待她,我显得极为小气。她越是优秀,我就越是吝惜赞美之词。
  正因为我这种奇怪的心理,在换成是我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时,我便会有意无意地得意地向旁边瞄一眼她的反应。果然,平时本来爱说爱笑、人缘极好的她,竟也把脸绷得紧紧的,一言不发。天知道她会不会也跟我有着同样的秘密。
  症结似乎找到了,就在我和她两个人之间。我们究竟怎么了?
  我们一直是同班同学,而且多次被安排同桌;我们两家住得也很近,无论校内校外,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习成绩不相上下,是全校公认的一对竞争对手,最近更是同时报名参加了一场国学知识竞赛,正在各自紧张备战中。
  我们更容易对没有威胁或者没有可比性的人,慷慨地承认他们的优秀。而对于实力相近又再熟悉不过的人,你如果轻易承认了他的优秀,似乎就会在无形中显得你比他逊色,如同你在向他示弱,主动承认自己不如他,所以难以启齿。你不肯承认别人的优秀,可能仅仅是因为你与这个人的距离太近了。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不服输的表现,你在心里憋足了一股劲,随时都在准备与他一较高低。
  几天以后,国学知识竞赛正式开始,其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假设李白要举办一次聚会,他最不可能邀请的人是下面哪一位?选项中有杜甫、孟浩然等,而正确答案是王维。
  李白与王维的关系,是个令许多研究者津津乐道、千百年来堪称神奇的话题。这两位唐朝的顶尖诗人,生卒年份近乎重合,生平经历又极为相似,各自的作品中所提到的“朋友圈”,重叠人员之多更是达到了罕见的程度。然而,他们竟像是有意互相回避一般,仿佛从没有过任何交集,甚至极少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终生互不认可。专家分析,原因很可能是“他们太接近了”。
  看来,“承认与自己相近之人的优秀”,真是一个“历史难题”啊!所谓“文人相轻”,想必也是同样的道理。而我和她,只是没有例外罢了。
  比赛结束,我们连获得的名次都是并列的。
  要说我对她没有丝毫的钦佩,肯定是假话,可我就是没法说出口。至于她的心理,我虽然不敢妄自揣测,但还是会经常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样一句古诗词——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高考一天天临近,逐渐凝固的氛围、心中与日俱增的压力都仿佛在“催化”原本积极的心态发生着不良的化学反应。“不肯承认别人的优秀”变成了嫉妒、愤恨、压抑感、自卑感这一类有毒有害气体,并且越聚越多,让人透不过气。
  一天,我又觉得任何书都看不进去,觉得包括她在内的每一个竞争对手都很讨厌。我索性忙里偷闲打开电视,漫无目的地换台,突然,目光意外地被一档综艺节目吸引。看完还觉得意犹未尽,我又上网找到相关论坛,发帖认真地分析和赞叹每位选手的亮点,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字。写完之后,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看着自己洋洋洒洒的文字,我竟忽然醒悟过来,脑海中她的面庞也变得亲切起来。我重新拿起书本复习,状态竟出奇地好。
  原来,承认别人的优秀,不仅仅是对别人的认同和赞赏,同时也是自己抒发情绪的出口,是自身的需求与渴望。我们常说的“换换心情,放空自我”,其实本质上就是让这种需求与渴望得到满足,从而让自身的空间焕然一新。
  就这样,我顺利完成了高考。
  在大学的新环境里,我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视野和心胸进一步开阔,也发现了新的讓我不肯轻易承认其优秀的人。当然,这时的所谓“不肯承认”,已经是那种不甘落后、奋勇前进的积极状态。
  空闲时,我和几名室友还会聚在一起收看那档综艺节目。在我们多数人对场上选手的表演拍案叫绝时,只有一位室友小声说了一句“不过如此”。我想,我太能理解她了。
  这个室友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是大家公认的未来之星。在每一次的“咬牙切齿”过后,她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我相信,她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自己能登上舞台,表现得比那些选手更加闪亮吧!
  而当年从小学到高中的那个她,居然也打来电话约我小聚。相别许久,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已有各自的前进方向。更远的距离让彼此在对方眼中产生了更多的美感。
  她擅长绘画,正在尝试为一些古典文学书籍绘制插图。她将一部分作品发给我看,我自然而然地发出一声惊叹:“你画得太棒了!”曾经那种咬紧牙关死不承认她很优秀的矜持和纠结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回想起来甚至恍若隔世。
  那么我呢?当我告诉她,我每年都在报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但距离正式入选“百人团”又总是差那么一点时,她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继续加油吧,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因为你一直都很优秀!”
  这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比唐朝那两位大诗人李白和王维幸运多了。
其他文献
阿蜻的信在四月如期而至。  樱花抽了芽,些许骨朵急不可耐地绽放了。草地新刷过一般,荣荣地绿着,树木也抖擞地换了一层绿。雎宜将自己从书山中拔出,脚下生风,跑往收发室去拿信。  从收发室出来,雎宜一路小跑,怀中的信封鼓鼓囊囊,却仿佛没有重量,连脚下也是轻飘飘的。  高中三年,雎宜过得很规律,埋头学习,累了读书、听音乐,还有写信。读信和写信是雎宜释放长久以来的无措的最好方式。那个写信来的人自然是阿蜻。 
期刊
孩提时期,最简单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在水中捞月亮,在水边煮月亮了。  有月亮的夏夜,于村前的小河边,掬一捧河水在手心,待水沉静下来,一枚亮晶晶的月亮便在手心跳跃,荡漾。当水从指缝间渐渐消失,那枚月亮也悄然回到了河水中。再捞,亮晶晶的月亮又回到了手心里。  光捞月亮还不过瘾,有时候,还会顺着兴致煮月亮。在月亮地里找来一个也许破损了的,却能盛水的瓷碗,盛好水,搁在两三块架成中空的石头上,月亮就悄然静寂
期刊
我觉得我妈妈很特别。  初一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个言情小说迷,她偷偷攒下零花钱买了很多小说,我经常向她借书来看,一本又一本,看得津津有味。  某日的下课时间,同桌向我诉苦,说她昨晚偷看小说的时候被她妈妈发现了,然后那本书被撕得粉碎,她心痛不已。  听完之后,我也开始担心自己书包里的小说会不会被我妈妈发现。我平时一直很小心谨慎,在家看小说的时候,总是找一本厚厚的课本,把小说夹在中间,一有风吹草动,便立
期刊
一只来自春天的鸟  一只鸟  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鸟  一只来自春天的鸟  它停在那春天的花树上  它停在那春天的枝丫上  突然它振振翅  踏着春天飞出  将春天抛在身后  只留下一樹的缤纷在摇曳
期刊
社交网站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别人比自己强,为什么有时会产生嫉妒心理,而有时会产生崇拜?”我们的周围就不乏这样的现象。有人长得好看、学习好、有才華……毫无疑问,他们是优秀的,可是在看到他们朋友圈里晒出自己所获得的成绩时,有人会点个赞,留言说“你真的很棒”,有人却会在心里嘀咕一句“这有什么了不起”,不愿正视别人的优秀,甚至费尽心思去做一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事情。  承认别人的优秀,真的很难吗?这真
期刊
Part1.电影  《小森林·夏秋篇》  小森是日本东北角的一个小地方。蒙着好几层水汽的浓绿树林间总是站着叫不出名字的鸟,它们伸长了脖子,不知望向哪。这里带着真正远离城市的疏离与亲切。  市子在蓊郁的大道上骑着自行车,风吹得衬衫鼓鼓的。这是小森的夏天。小森的夏天潮湿、闷热,好像鱼在水面上甩尾,水流、水珠黏糊糊地黏着鱼尾,甩落在水面上时也是懒散的。市子在这样的热意里劳作,收集食材,享受美食和回忆。回
期刊
其实我小时候不喜欢爷爷,甚至可以说很讨厌他。整个小学、初中阶段,凡是从学校回家的那天,我都无比抗拒,因为我害怕看见喝得醉醺醺后开口骂人甚至打人的爷爷,也鄙视面对他的残暴,懦弱无力而被动接受的奶奶。  从地质队退休后,爷爷迷上了喝酒,而且喝酒的频率实在太高,一天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醉醺醺的。一旦喝醉,他便开始各种找茬,几十年前的小事都能翻出来骂个狗血淋头。村里的邻居同样不能幸免,基本都被爷爷骂过。
期刊
《亲爱的,热爱的》火到一塌糊涂的时候,主演李现和杨紫被“黑”了。而当年赵丽颖因为《花千骨》一炮而红时,她更是自嘲连喝水都能被黑。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其实追根究底,重点不在“人红”,而在于见不得“人红”的人有着极强的嫉妒心。这就好比人们仰望星空,夜空中的星辰很美,可是,偏偏有些人看不得这美好,妄图摘取毁灭之。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出来,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众人纷纷被电影中外表顽劣但内心赤
期刊
推开北侧的两扇窗,阳光像浅浅的溪水漫进来,带着小小的温暖,洒在林惠和张璐婷的脸上。她们并排趴在窗台上,闭着眼睛,抬起头,享受的神情颇像迎阳绽放的向日葵,似乎在极力多争取一些阳光的恩泽。  林惠和张璐婷从小就认识,一直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关系好,好到常常有人好奇——她们是不是双胞胎?每次,她们都会默契地相视一笑。反应机灵的林惠总是抢先一步点头回应,弄得站在一旁的张璐婷摸不清头脑。可经历得多了,张璐婷也
期刊
时至今日,我已不记得上次提笔写一纸诚挚的字给你是何时的因缘际遇,毕竟过往之事如流水,而你我皆不可掌控。我无从知晓现下你在何处生活,日子是否平安喜乐;我也不知晓这封信将寄往何处,抑或如同无数过往一般,被锁进尘封数年的抽屉,自此不见天日。原谅我,这些我都无法做出相应的解答,我只是如多年前那样,在深夜里忽然记起你的容颜,好似离家漂泊的游子踮脚眺望归乡的港湾,双目落下一行热切的清泪。  原谅我。  写到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