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肾衰病人疗效的关系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r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从CR1分子数量表达方面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肾衰病人疗效评价的关系。
  方法 选择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每例皮下注射rhEPO 2000 U/ 次,每周2 次,共用6—8周;同时口服右旋糖酐铁片0.5 g/次,3次/d。治疗期间禁止输血、透析、使用免疫抑制剂。另选同期接受健康检查者36例作为对照。结果 rhEPO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红细胞上CR1分子的表达及血Hb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瘦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 rhEPO 治疗后在增加红细胞上CR1分子表达和血Hb 水平的同时,尚可间接调节NK细胞和LAK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促红细胞生成素;瘦素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134-02中图分类号:R 692.5文献标识码:A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病人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随着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技术的发展,rhEPO已被广泛应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中并取得很好的疗效。瘦素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造血干细胞在瘦素刺激下可发生增殖效应,与红细胞生成素协同促进红系生长[1]。也有研究表明红细胞表面具有1型补体受体分子(CR1),主要的免疫功能是消除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病原体,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增强T 淋巴依赖性反应;增强免疫调控作用及效应细胞样作用[2]。因此研究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与慢性肾衰竭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从CR1分子数量表达方面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肾衰病人疗效评价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并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9—72 岁,病程1—11 年。 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狼疮肾炎4例,肾结石5例,多囊肾3例,慢性肾盂肾炎2 例。血尿素氮(BUN)9.69—37.15 mmol/ L,平均19.03 mmol/ L,血清肌酐(Scr)164.2—840.9 μmol/ L,平均502.55 μmol/ L。均无感染、慢性失血及缺铁等。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6—66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治疗方案 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益比奥(成分为rhEPO)治疗。每例患者皮下注射2000 U/ 次,每周2次,共用6—8周;同时口服右旋糖酐铁片0.5 g/次,3 次/d。治疗期间禁止输血、透析和使用免疫抑制剂。
  (2)红细胞上CR1分子的测定 建立的ELISA法检测红细胞上CR1分子的表达。抽取静脉血2 ml,以EDTA 抗凝,经PBS 洗涤3 次、戊二醛固定后,以PBS 配成2%的红细胞悬液,取25 μl红细胞悬液加入“V”形板各孔中,依次加入抗CR1单抗mAb、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IgG和底物单磷酸酚酞(PMP),离心,吸取上层显色液,加入到另一个干净的“U”形板中测定A405值。实验中以一抗的稀释液(PBS/ BSA)作为空白对照,用绵羊红细胞(无CR1分子)作为阴性对照。检测结果以观察组的A405值与空白对照A405值之差作为测定值。
  (3)血Hb水平的测定 采用日本Sysmex KX221型血液分析仪测定,试剂为其配套产品。
  (4)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 于晨7时左右空腹取血2 ml,标本离心后,将血清保存-20℃以下备用。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结果
  rhEPO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红细胞上CR1分子的表达及血Hb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瘦素明显降低(P<0.01)。提示CRF患者红细胞上CR1的表达降低并存在明显的贫血,应用rhEPO治疗后对CR1的表达及Hb和血清瘦素的水平均有显著改善。
  
  讨论
  红细胞CR1分子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①具有Ⅰ因子辅因子活性(FICA)和C3/C5转化酶衰变加速作用(DAA),可调节两条补体途径的激活;②补体调理的抗原物质可经补体受体与巨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且有利于巨噬细胞对抗原信息的传递,刺激其他免疫细胞而扩大免疫效应;③通过免疫黏附对CIC具有强大的辅助消除作用;④红细胞主要的免疫功能是消除CIC及病原体,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增强T淋巴依赖性反应;增强免疫调控作用及效应细胞样作用。本研究证实,CRF患者红细胞上CR1分子的表达降低,但用rhEPO治疗后具有较明显的提高,说明CRF患者存在EPO生成不足。而EPO生成的减少,可能与患者的肾功能受损有关。红细胞上CR1分子表达的降低可导致其RCIA功能下降,清除CIC的能力随之下降,而致血中CIC浓度增高,并沉淀在相应组织中。而大量CIC 在肾小球基底膜的沉积,可加剧肾脏的炎症反应而使肾功能进一步受损,形成恶性循环。应用rhEPO治疗后,红细胞上CR1 分子的表达显著提高,同时血Hb的水平也明显升高,充分说明rhEPO对CRF患者治疗的效果。另外,rhEPO治疗后在增加红细胞上CR1分子表达和血Hb水平的同时,尚可间接调节NK细胞和LAK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瘦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主要在肾脏清除[3,4]: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感受机体的营养状况,通过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来调节体质量。当体质量增加时,脂肪组织分泌瘦素增多,通过调节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轴,促进食欲的神经肽Y(NPY)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下降;此外瘦素还可促进能量消耗,导致体质量减轻,两者共同作用实现对体质量的调节[5,6]。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瘦素水平升高,高瘦素血症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造成尿毒症患者瘦体质量(1ean body mass)减轻,并可能引起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本研究表明经EPO 治疗后,CRF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血Hb 水平增高。认为可能是:①rhEPO治疗后肾功能改善,瘦素是由肾小球滤过而部分清除。②高瘦素可能可以增加rhEPO治疗的敏感性,血清瘦素与rhEPO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而消耗部分血清瘦素。③高血清瘦素可能有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的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经EPO治疗后CR1水平明显升高,高血清瘦素对CR1有无直接作用,尚缺乏证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但动态定量检测CRF患者红细胞上CR1分子的表达和血清瘦素水平,对判定病情的发展及疗效确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  方法 用酶法定量检测正常孕妇200例(研究组)与健康非妊娠妇女30例(对照组)血清中TBA浓度。结果 对照组和妊娠早期组、后期组血清TBA值分别为1.1±0.8 μmol/L 和2.4±1.4 μmol/L、5.6±4.4 μmol/L;妊娠早期和晚期孕妇血清中TBA水平都比非妊娠组升高(P<0.01),而且妊娠晚期组比早期组孕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临床特征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00-03 中图分类号:R 5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49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相当一部分HBV和/或HCV的慢性感染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可并发肝细
自2003年8月~2006年8月,我院应用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机对120例输尿管结石病人进行了腔内碎石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大众传媒中构建的女性形象文化内涵寓意深厚,女性话语权的改变反应了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价值观,女性是否能和男性一样获得相同的话语权,与女性自身的努力密切相关。大众媒
当今全球进入智库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是智库建设的有力保障,为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分析智库的含义以及智库建设研究的现状,从知识咨询、决策信息、科学评价
1.病历介绍患者,36岁,主诉输卵管结扎6年,发现下腹部包块两年,于2006年10月入站。自诉2000年在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所施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术后切口愈合好,1个月后开始有切口区隐约痛,
眼球穿通伤是眼科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正确处理可获得较好疗效,对保存视力,眼球完整性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1~2007年收治的155例眼球穿通伤分析报告如下。
颅骨缺损是颅脑手术时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将颅骨暂时-去除的权宜之计。但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轻部分患者出现的颅骨缺损综合征,又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将其修补。我们总结了2
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CSF)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反应蛋白(CRP)含量对脑膜炎患儿的感染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42例,病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对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的疗效。方法将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CPR的基础上尽快静注氨茶碱0.25g/次,3~5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