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发展探赜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6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教育和审美教育紧密相连,在审美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有助于思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力.高校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提升思政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又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课的高质量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环境、理念等方面着手,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同审美教育融合发展.文章从审美教育概述入手,对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审美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意义、挑战、路径进行探索研究.
其他文献
“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培育“00后”大学生“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势所趋,也是高等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应立足社会就业形势整体严峻的大环境,恰当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持续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切实实现以创新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随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深入探讨培养中学生数学能力的策略,要注重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开展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知识建模能力;重视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注重丰富学生认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善用微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要畅通疫情信息渠道,加强疫情防控健康宣教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重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法治素养是大学生认识法律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法治素养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和基本能力.当前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或法治信仰缺失,还有部分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较少,缺乏法治实践行动力.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探索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要注重完善大学法治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助推大学生法治素质的提升.
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关乎公民素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国家认同感的生成需要以国家认同为核心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站在时代角度去把握立德树人的目标,定位时空角度去紧扣基础教育发展规律,立于实践角度去诠释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要通过时代、时空和实践三个维度反思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现实困境以及突破路径,达成在追问中存疑、解惑、践行的目标.
教师话语作为可理解性输入的源泉,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元话语,提高课堂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以英语教师真实课堂授课内容为语料,分析元话语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情况,以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为教师有意识地使用元话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文章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指出要将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以达到四位一体,形成协同效应.要将传授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课内外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使学生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课程,对于国家政治体制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内涵,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创新的环境,并从教材、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指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创新的路径是教材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创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知法”“懂法”“依法维权”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维作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大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至关重要.文章以新时代法治思想为根本,立足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时代课题,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的重、难、急,探讨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价值内涵,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路径:基于公平、正义的法治素养培育,基于中国特色的法治素养培育,基于“生活教育”的法治素养培育.
基于和合文化的高校图书馆育人机制建构旨在促进馆内工作人员与学生个体之间形成更为融洽的沟通氛围,在文化层面上形成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发展良性思维的正确导向,不断优化机制建构方式,提升机制落实效果,充分彰显机制育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