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语境下的诗乐关系之探究r——以陈其钢《抒情诗Ⅱ—水调歌头》与《江城子》为例

来源 :黄河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诗乐,最早用以指古代《诗经》中所蕴涵的音乐样式,现今则泛指合乐的诗歌,在具体创作形式上可分为“据词成乐”、“由乐谱词”以及“取词中之意成曲(不使用具体词句)”三类.陈其钢相隔27年所创作的两首诗乐《抒情诗Ⅱ—水调歌头》与《江城子》便是典型的“据词成乐”的作品,二者均采用宋代文豪苏轼之作,在创作素材的选用、创作技法的应用以及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等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他文献
朝暮课诵作为佛教基础、核心的日常佛事活动之一,它包括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佛事,其一般寄功德与念诵之中,也称为功课.本研究将视角聚焦于当今中国最大的尼众佛学院五台山普寿寺,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代表该寺院传统仪式音乐的“朝暮课诵”法会佛事活动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形态学的方法对其佛事仪轨及相关音乐构成、形态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也能让他们通过劳动认知和了解更多事物。幼儿园要创造良好的区域活动空间,合理规划幼儿劳动技能学习时间,保障幼儿有合理的空间和时间开展劳动技能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在区域活动中发挥好引导作用,给幼儿提供劳动技能的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劳动技能学习的氛围。  一、
哼小车主要流传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及周边地区,现仅有武陟县冯丈村还保留有哼小车乐队.本文以哼小车中的曲调[阳调]为研究对象,对哼小车的曲调及其本体结构做了简要概述,并对[阳调]唱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阳调]与其他剧种的[凤阳歌],探究它们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并总结[阳调]唱腔发展的基本特点,为今后哼小车唱腔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摘 要]冼星海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一位令人敬仰的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尤其是他创作的抗战歌曲,更是引发了当时音乐界的潮流。本文通过对冼星海不同时期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研究,讲述了冼星海声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期演唱风格的异同点,以期为声乐爱好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分析   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音乐家。他不仅将西方的音乐技术引入了中国,
四十春秋,五洲刮目,改革开放兴邦。跃升经济,推百业辉煌。蛟龙深潜创获,和谐号、高速奔疆。飞船起,长征系列,精准送穹乡。泱泱,夸大国,蒸蒸日上,自力图強。看科技拼追,量子星昂。超算神威冠美,真切是、志在担纲。新时代,宏图再展,华夏竞流芳。咏梅  群芳犹陌路,寒彻独妍香。  秉性高风骨,凝霜冷月冈。  丰姿融丽色,艳蕊吐芬芳。  不显春花季,隐身僻里乡。重阳感怀  不期而至又重阳,年过古稀何感伤!  
期刊
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合往往带来新奇的音响效果,尤其是两种风格色彩非常强烈的音乐元素.文章以张帅的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为例,从音乐元素以及创作技法等方面,对五声音阶与爵士音乐的结合技法进行一些探讨.
黄安伦,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国当代音乐家的代表人物.作为多产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其音乐作品题材几乎涵盖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所有领域.黄安伦1949年生于北京,文革期间,曾至塞北地区的张家口军垦局的农场参加劳动,辗转买到一架星海钢琴并在部队中举办多场红色音乐会.同时期,黄安伦师从于音乐家陈紫学习民间音乐及歌剧作曲,这是他之后创作的灵感来源,亦是其作品饱含浓郁爱国民族情怀的重要原因之一.1976年,黄安伦受邀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于同年被中央歌剧院聘为驻院作曲家.1981年后,先后赴英国多所大学深造,在大学间
旬阳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存量较大.其曲调丰富、风格多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传承目前已取得不少成就,但还存在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艺术实践成果种类较少、标志性成果缺乏,传承方式的现代化不足等困境.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府领导,创新传承管理模式;制定人才战略,加大科研力度;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传播方式多元化;培育民歌产业,激活消费需求..
现代钢琴音乐全面迈入色彩时代,演奏者致力于以各种手段来凸显钢琴音色的多样性,这种以音色为主导的风格及审美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的欧洲.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鼻祖认为应以色彩来凸显钢琴音乐的鲜明个性,促进了钢琴音乐艺术的创新发展,且这种色彩观仍然对当今乐坛具有深远的影响.
歌剧《莎乐美》改编自王尔德的同名戏剧作品《莎乐美》,一经上演就得到了很大的反响,至今褒贬不一.它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过程中具有转折性的歌剧作品,奠定了他作为歌剧作曲家的历史性地位.笔者通过对歌剧主导动机的运用、和声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音乐分析,理解作曲家对戏剧作品的改编手法;并从人物欲望的展现与歌剧是否真实等方面探讨作品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