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对于中英数等传统的课程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新课改的推行,新课标的实施给教育理念带来了新变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更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选择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也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信息技术课程从目标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由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构成的综合素养。这一培养目标意味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的教学都需要全面转型。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广泛学习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信息技术老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实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根本途径。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高一学生刚进校就对《信息技术》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很感兴趣,想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难度不断增大且枯燥无味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因此,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信息技术》决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总结了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一、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和旧教材相比,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分析新教材后,我们就能很快地明确教学目标,进而开展有效教学了。
二、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依然没有受到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讲授、板书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三、注重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也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四、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生虽说不是初次接触信息技术,但各种各样的虚拟社区(QQ等)仍然是他们的所好,很多学生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在课堂上一直排斥“OICQ”和“聊天”这类东西,就连学生自己也莫明其妙地舍弃他们的所好。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把学生的这一爱好化为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服务未尝不可。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自主地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放手并不是放任自由,教师要把握好放手的尺度,不能放任不管。
五、注重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示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通过示范教学法学生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而且,教师的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Windows、Word 等,教师演示完后学生就有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最好马上让学生自己操作,使学习的内容立即得到巩固。还有,在演示完后,可以设计一个相关的知识“任务”,让学生稍微动动手就做好。最后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对演示的同学有鼓舞作用,对其他的学生也有激励作用。演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就可以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且信息技术本来就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好好运用这种方法。
六、养成同步教学的习惯
高中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可采用同步教学法。所谓同步教学,指的是学生与教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再独立操作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广泛,针对某个具体的软件中的某一项具体的功能,有时单给学生讲,面对不断变化的界面,教师讲解难,学生听得糊涂。而采用同步教学法,教师讲解一步,操作一步,学生跟着操作一步,这样教师讲解轻松,学生一听也就明白了。如文件的操作,这是讲Windows 基础操作中的重点兼难点之一。教师在讲这个内容时,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操作,边操作边向学生讲解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等,在保存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果带着学生反复操作,还可轻松地向学生讲清楚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轻松,学生也不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明显。
最后,我们还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模式,注意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疲劳感,不利于知识的教授与学习;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则可以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要求,这才是有效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也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信息技术课程从目标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由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构成的综合素养。这一培养目标意味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的教学都需要全面转型。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广泛学习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信息技术老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实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根本途径。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高一学生刚进校就对《信息技术》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很感兴趣,想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难度不断增大且枯燥无味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因此,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信息技术》决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总结了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一、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和旧教材相比,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分析新教材后,我们就能很快地明确教学目标,进而开展有效教学了。
二、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依然没有受到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讲授、板书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三、注重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也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四、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生虽说不是初次接触信息技术,但各种各样的虚拟社区(QQ等)仍然是他们的所好,很多学生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在课堂上一直排斥“OICQ”和“聊天”这类东西,就连学生自己也莫明其妙地舍弃他们的所好。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把学生的这一爱好化为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服务未尝不可。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自主地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放手并不是放任自由,教师要把握好放手的尺度,不能放任不管。
五、注重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示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通过示范教学法学生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而且,教师的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Windows、Word 等,教师演示完后学生就有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最好马上让学生自己操作,使学习的内容立即得到巩固。还有,在演示完后,可以设计一个相关的知识“任务”,让学生稍微动动手就做好。最后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对演示的同学有鼓舞作用,对其他的学生也有激励作用。演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就可以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且信息技术本来就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好好运用这种方法。
六、养成同步教学的习惯
高中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可采用同步教学法。所谓同步教学,指的是学生与教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再独立操作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广泛,针对某个具体的软件中的某一项具体的功能,有时单给学生讲,面对不断变化的界面,教师讲解难,学生听得糊涂。而采用同步教学法,教师讲解一步,操作一步,学生跟着操作一步,这样教师讲解轻松,学生一听也就明白了。如文件的操作,这是讲Windows 基础操作中的重点兼难点之一。教师在讲这个内容时,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操作,边操作边向学生讲解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等,在保存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果带着学生反复操作,还可轻松地向学生讲清楚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轻松,学生也不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明显。
最后,我们还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模式,注意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疲劳感,不利于知识的教授与学习;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则可以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要求,这才是有效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