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情中感知家庭结构,在理解家庭中体验亲情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家庭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使其明白“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家庭”的概念,为懂得“我的成长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作好铺垫。本课根据儿童的实际认知能力,除去了“家庭结构”的抽象概念,设计了“家庭树”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对家庭成员及其之间关系问题的兴趣与感知。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能懂得尊敬长辈的一些礼节,愿意尊敬长辈。
  2.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正确称呼家庭成员,逐渐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懂得“我”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
  4.过程与方法: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感受、实践、交流,形成能力。
  教学准备:
  全家福照片,歌曲《家族歌》《让爱住我家》。
  教学流程:
  一、师生真诚对话,走进学生生活
  (一)激趣导入,谈家庭
  导:同学们的活泼、热情让老师想起了童年。老师很想把自己引以为豪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同学们认识,你们喜欢吗?(喜欢)谢谢同学们。
  1.教师展示全家福,并介绍家庭成员。
  2.学生相互交流其家庭成员及兴趣爱好。
  3.学生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并作介绍。
  评析:教者首先展示并介绍了自己少年时的全家福照片,师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对话,课堂教学多向互动,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家庭结构的概念。
  (二)小结,揭示课题
  1.师述:在这个家庭中,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爸爸和妈妈分别是谁的孩子?(板书: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这个家庭中先有了谁,后有谁?
  3.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我的家庭先有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有了爸爸、妈妈,最后有了我,我们一家三代人组成了家庭树(老师画简笔画)。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块学习《家庭树》。板书:
  我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
  家
  庭
  树
  4.阅读《家庭小辞典》问:你读懂了什么?
  评析:板书、简笔画的设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弄清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明白长幼位序,了解家庭结构关系。
  二、凭借活动载体,生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听录音,说趣事
  1.师述:同学们在家这所特殊的“学校”中生活 了十年左右了,一定与家人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马小华也一样,大家一起来分享他家的快乐吧。
  2.听录音(马小华与家人趣事)。
  3.学生互说家庭趣事,再上台诉说自己的家庭趣事。
  评析:这一环节学生在兴奋、欢快、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家庭的欢乐、温馨,引发了学生的家庭归属感和幸福感。
  活动二:认识亲戚
  1.师述:我们在浓浓的亲情呵护下茁壮成长。你知道哪些人时刻关心爱护着你吗?
  2.学生回答(叔叔、阿姨、伯伯……),解释什么是亲戚。
  3.他们和“我”是什么关系呢?听歌曲《家族歌》。
  4.小组对抗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评析:活动二的教学设计运用了听歌曲、小组对抗赛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了学生对家庭成员关系的认识。
  活动三:理清父系亲戚关系
  1.师述:同学们知道哪些人是爷爷、奶奶的孩子和爸爸的同辈吗?他们的孩子是“我”的什么人?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用卡片板演父系亲戚关系。
  评析:此教学活动设计,化难为易,把学生引向深入,为后面填写抽象的家庭关系图起到铺垫作用。
  活动四:填写“我”的家庭关系图
  1.师述:同学们的家庭成员各不相同,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我”的家庭关系图。
  2.学生填图。
  3.反馈。学生介绍“我”的家庭关系图的填写。
  活动五:共唱《让爱住我家》,回归学生家庭生活
  1.师述:家是我们时刻眷念的地方,爱支撑着我们的家,那就让爱永住我家。
  2.师生共唱《让爱住我家》。
  评析:师生共唱《让爱住我家》,再次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回味家庭的温馨,产生对家庭和亲人的眷念之情。
  三、总结升华情感,回归学生生活
  爱是付出、爱是感谢!同学们全心全意爱我们自己可爱的家吧!
  反思:
  1.师生真诚对话,走进学生生活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知识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家庭树》一课第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构建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间对话的平台。师生在双向交流、多向互动中,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道德认知有了生命才有情感,道德认知回归生活,应是新课程追求的价值目标。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
  新德育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家庭树》一课的教学设计,教者安排了学生喜闻乐见,精彩纷呈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去主动探究,体验感悟,生成教学目标。事实证明,只有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获取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有效促进学生的德性成长。
  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鲁洁教授曾说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家庭树》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学生在亲情中感知家庭结构,在理解家庭结构中体验亲情。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学生能够做到完整生命的投入。另外,教者大胆改变教科书中“画画家庭关系图”的设计,将书上的竖排形式关系图改为横排形式关系图。加之,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贴关系图,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填写家庭关系图。这样的教学设计,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先贴图后填图,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重组教材,应成为新课程目标下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其他文献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有着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我深感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要想收获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需要对生字词的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开展新课文讲解和阅读之前,生字障碍扫除工作势必需要得到高度重视。接下来,就结合我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来和大家分享我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体会。  一、阅读前扫清生字障碍很重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既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
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地方政绩密切相关,新准则体系压缩了盈余管理可借用的空间,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是财务信息的质量严重下降的原因之一,不断粉饰的盈余信息扭曲了企业的财
由于语文知识无明显的序列性,教材没有直接呈现明确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普遍低下。新课标修订稿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患者加强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6月重度哮喘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
<正>~~
民族唱法有特定的审美形态特点,使我们有必要对它的演唱风格、音色特点、演唱技术层面及美感特征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以利于真正建立中国民族声乐体系。
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是当前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构建一个科学、先进、合理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推动大学先进文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声乐、作为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从远古的“杭唷、杭唷”、到当今声乐技巧的高度发挥,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声态万千。在人类歌唱艺术的不断实践中,创造了无数浸透与震撼人心的
智能手机作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智能手机在满足了大学生通讯交友、娱乐和学习的需要之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