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印谱九百年(二)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ucard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编辑印谱的种类
  通常我们说的印谱,除了原钤的,就是印刷版的。我认为不那么简单。我梳理了一下,大致可列26类,这还不是很完备的。
  1.从北宋到明中期,都是翻刻本,或者偶尔是用手勾描的本子,元代大画家赵孟频喜欢印章,他勾摹了古印两本,叫《印史》。这书早已不存在了。
  2.原印原钤的古玺印谱。前面我提到的三部都是这一类别的。
  3.用原钤的印谱再来翻刻。原钤印谱稀缺,就用翻刻来满足自己的金石欲,也起到展示和推广篆刻艺术的作用。前述的《印薮》,印刷量之大,前无古人。正因为《顾氏集古印谱》只有20部,到明代晚期,很多人已经拿《顾氏集古印谱》与《印薮》混为一谈了。甚至有的大学者讲,《集古印谱》出来以后,极大地推動了印学发展,也害了很多人。他不知道,是他误把《印薮》当《顾氏集古印谱》了。原打原钤,与枣梨木的摹刻本,它的艺术质量当然是有距离的,甚至有天壤之别。
  4.当时有名的篆刻家摹古人的印谱。篆刻家也要学习传统,临摹古印,有些有钱的好印者就会特邀彼时的篆刻名家为他摹一部。如1607年,有一位潘云杰,他邀了两位非常有名的大篆刻家,一位是苏宣(尔宣),还有一位杨当时(汉卿),就临摹古印辑成一部《潘氏集古印范》,厚厚的十本,临了2600方印。古代篆刻家能取得成就,也是借鉴真正的优秀传统。其中苏宣就临摹了九百多方。现在有些篆刻家,蔑视优秀传统,采取一种虚无主义态度,这是不对的。历史上有成就的篆刻家,都是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的。
  5.名家编辑的自制印谱。比如讲苏宣就编过好几种印谱。在明代编辑的印谱,基本上都是以长三角地区为主,但是有一个例外,明代有本印谱,是广东人编的,此人叫朱光夜,他编刻的印谱叫《朱未央印略》。他刻的印,既有传统,又有江南印人的斯文、雅致。它里面还翻了些花样,其中有一方印刻了64个字,且弄了些花哨的图案印,有开拓性。
  6.集辑多位名家的篆刻印章汇编的印谱。最早的是太仓人张灏(夷令),他别出心裁地拿当时二十几位名士文人刻的印在明万历丁巳(1617)编了一本《承清馆印谱》,收了文彭、何雪渔、苏宣、杨当时、梁裹、汪关父子,还包括王梧林、沈野、归昌世、李流芳等,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家。这本书很珍罕,它也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上面一印,下附释文及印材:另一版本,还注有刻者的名字。古人多写几个字,对后人是极其重要的研究资料。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有个专门研究印学的柴志英老先生,有次碰到我说:韩先生,你在《新民晚报》写的那篇文章,是不是有点虚构?我说何以见得?他说,我见到过《承清馆印谱》,上面只有释文,没有篆刻者名字的。我讲你见到的是张鲁庵收藏的那一本,没有见到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那一本。张鲁庵的那本是没有篆刻者名字的,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那本,哪一方图章是谁刻的,下面有楷书明确注明的。时间久长的印谱,往往有令人不解的疑问和失落无闻的故事。
  我认为资料史是学术史的根,没有资料就不要谈学术,不然都是忽悠、吹牛,出于主观的判断。就是因为《承清馆印谱》注明了哪一方印是谁刻的,所以我们可以弄清楚这个风格是谁的,那个风格是谁的。但张灏的编谱,离文彭一些隔代的印家毕竟晚了几十年,故而其中一些文彭的印蜕,我至今也还是颇多怀疑的,总之,不能作为过硬的证明。我先后收藏到了《承清馆印谱》有刻者名及未署名的两种原拓本。有刻者名的是上博藏谱的模本。我收之本为手书字,而上博本正是以其手书体依样刻版的,尤显珍贵。刻名本与未刻名本,在时间上应是有先后的,前者存印480钮,后者存印672钮,西泠印社的张鲁盒本失二页,故为664方,应是张灏藏印日丰的增补本。此后,张灏在1631年又编了一本《学山堂印谱》1192方,量甚大。过了两年(1633),他扩充为厚厚十册本,印章有2032方。由《承清馆印谱》演绎为《学山堂印谱》十册本,其中先后经历了16年。这本印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卷末列了当时六十多位刻印的篆刻家,这里面有许多都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书法家、学者文人,也许主观上他们不愿意以篆刻来传世留名。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有些文人拿篆刻当作纯粹的游戏,你拿他的名字放进去,他会感到这个东西是玩玩的,不堪面世的,也不屑以印人传。所以那么重要的一本印谱,有六十来人参加汇辑的印作,却粗略而未明确地注明哪一方印是谁刻的,对我们研究明末的篆刻史带来永远不能弥补的损失。
  7.名家出现了,用今天的话来讲,粉丝多了,超级粉丝就拿名家的印汇集起来,然后再来摹刻。历史上汇集名家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像今天有互联网,有快递公司,信息那么多,汇辑方便。那时都很闭塞,要汇集一些印稿也挺不容易。明代后期有个程原(孟长),他居然汇集了被我们称为明清流派印鼻祖的何震(雪渔)刻的五千多方印稿,非常了不起。他从五千多方印中选了一千五百多方精品,然后叫他儿子程朴(元素)一方一方摹刻,摹的水平很高,但不是原样大小,编了一本印谱《忍草堂印选》。这本印谱很珍稀。我“文革”时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图书资料室里读到过,当时在资料室里看到很多珍贵的印谱,后来都没有了。读书这个东西需要缘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机会错过了,不复返了。
  8.以时代来断代的印谱。比如乾隆时期的汪启淑,他编过一本《飞鸿堂印谱》,量也很大,有印3498方,乾隆时期有名的印人,都汇集在一起。所以他同时又出了一本《飞鸿堂印人传》,把这个时代出色的印人作品与传记,都留下来了。当然这里也有蹊跷的故事。比如讲,《飞鸿堂印谱》让谁来做监制呢?金农,还有一个浙派创始人丁敬身,都是了不起的大家,这两个人是主编。奇怪的是这本书里面,丁敬身有几方印却是假的,金农会刻印,一方都未辑入,这其中之缘由也是千古之谜。
  9.以区域划分的印谱。古玺印里面典型的《齐鲁古印攈》,它收集的印章都是山东地区、齐鲁地区出土的印章。还比如讲,徐楙、赵懿,都是浙西人,编了本《浙西四家印谱》,以一个地区的印人为主旨编辑的印谱。   10.以风格划分的印谱。《西泠四家印谱》是浙派印家作品的汇辑,是将丁敬身、黄小松、蒋山堂、奚铁生浙派前四家篆刻汇在一起成书的。至清末民国又辑成《西泠八家印谱》。
  11.文赋辞章印谱。以闲章,就是文赋、诗词等的句子,请名家刻印,汇在一起。比如清代初期有个篆刻家许容(实夫),他刻了一本《谷园印谱》,用宋代文人张炎《山中白云词》一句一印刻成一本印谱。这也是开了一个先河。
  12.汇集各家收藏的古玺印成印谱,最典型的就是《十钟山房印举》。有专家讲,拿多家藏印汇在一起出一本印谱,始白《十钟山房印举》。不是的,其实《顾氏集古印谱》就是一个先例。顾从德收藏一千多枚印,他为了求完备,向友人有名的收藏家项子京(元汴)等借印,所以《顾氏集古印谱》里有一些印是項元汴等的。但是“啦啦队”拉得最多的,就是《十钟山房印举》。《十钟山房印举》的主人叫陈介祺,1813年出生,一生有收藏古玺印癖好,不断出他自己收集的玺印印谱。最早出的是他35岁时编的《篁斋印集》,还出了一本《万印楼藏印》。陈介祺对藏印是有雄心的,他取名就叫万印楼。我考证《万印楼藏印》出版,也就是他在36岁左右。他的后半生始终在收藏古玺印,当然还收藏古铜器、碑刻等。十钟山房,他收的这十个钟到底什么样子?后来去了哪里?二十年前我到日本去,日本朋友陪我到神户泉屋博物馆,陈介祺的十个钟静静地躺在这个博物馆的展柜里。
  陈介祺前后出过多少种印谱?很难统计。就我个人见到的大概在三十种以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目,也有各种各样的本子。《十钟山房印举》是他60岁做寿发宏愿出的巨制。陈介祺收印章也不容易,在清后期文人、官僚中喜欢玺印的人越来越多,你要收一万方印谈何容易?陈介祺在1847年出《簋斋印谱》,到他70岁发愿辑《十钟山房印举》皇皇巨著191册印谱的时候,全国至少有三十多个大家在收藏编辑玺印印谱,且都是非官即绅,也都有渠道。《十钟山房印举》能够收到那么多印,实属不易。竞争有好处,大家都要出一流的古玺印谱。陈介祺在收集印的后半生三四十年里,各家汇辑的古玺印谱,大致也有40种。所以要收一万方印太困难了。除了财力、精力,还要有信息、有机缘。
  《十钟山房印举》,十几页的也有,单本的也有,两本的也有,6本的也有,12本、24本、40本、50本、60本、64本、100本的,104本的,191本的,还有194本的,很多。因为它编辑的时段长,种种的原因自然会促使辑成不同版本与内容的印谱。
  《十钟山房印举》总的来讲是两个大版本,一个是海滨病叟60岁时出的《十钟山房印举》,还有一个是他71岁时的《十钟山房印举》。现在我们讲1872年壬申本,因为在版面上印着“同治壬申”,所以我们是笼统地讲1872年成书的。据我读到的文字和有些书的记载,不是那么简单的一码事。因为印谱用纸印着1872年,但你想,要拿那么多印钤盖到印谱上去,要制作成书,哪是六个月、一年能完成的了的?我看到一个史料,是他后人写的,《十钟山房印举》最早完成的3部是两年以后的1874年九月二十五日(阴历),一部散失了,还有2部,这个资料是可信的。他日期都讲出来了,且是他的家人。可见说《十钟山房印举》成书于1872年并不准确,实际上成书是滞后的。
  《十钟山房印举》104本,大家都讲是稿本,我也同意,但是我认为,这是陈介祺全部家藏玺印较完整的一本。为什么?这本印谱收了7958方,此外尚有60册本,内存8016印,离“万印楼”还差两千多方。所以这两本《十钟山房印举》是万印楼藏印的一次总结。成书年份,按我判断应该是1874-1875年间。加上他身体原因,以及那么多藏印家的收罗竞争,要实现“万印楼”的宏愿实在渺茫,他似乎改变了思路,拿他朋友中收藏家的藏品,如李璋煜、吴式芬、吴大潋、吴云、李佐贤、鲍康,六家藏的古玺印汇集起来,然后在1883年出了191本的《十钟山房印举》,里面多少印?10284方,那真叫“万印楼”了。此外,我还读到过194本的,惜未能——点其印的数量。然而,遗憾的是这是一部未见正规序跋的巨编,也给后之研究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13.材质印谱。选择不同的材质来出版的印谱。汪启淑有一本《退斋印类》,里面金银、铜、玉、石、犀牛角、象牙、瓷、竹、木、漆器、砗磲……光怪陆离,出人意想,什么材料都有。像这样一种辑谱,是乾隆时期汪启淑的别出心裁。
  14.古代历史断代印谱。如罗振玉出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还有后来被灭亡的西夏国的印章汇辑的《西夏官印集存》,皆属此类。
  15.有边款的印谱。在嘉庆之前,所有的流派印章名家印谱都没有墨拓边款的。作为碑拓讲,唐代就有唐拓本,更多的是宋拓本,且都拓得非常精美。明代流派印章兴起,所有的印谱都没有边款拓本的。主要是没有想过可以把拓碑的方法引进到拓边款里来。开拓的思维非常重要。唐宋人碑拓可以拓得那么好,一个小小的印章边款拓不了吗7是没有扩散变通的思维。直到嘉庆时印谱里才有边款的附入。我见到有两本,一本是《西泠四家印谱》,还有一本是我收藏的《黄秋庵印谱》。当时的边款不是拓在整张印谱纸上的,而是拓了以后的剪贴本。从嘉庆以后朱钤印蜕并附墨拓边款就蔚成风气。印谱有边款是从嘉庆开始的。如果谁跟你讲明代汪关印谱明拓本的,下面有边款的,肯定是伪托的假货,是古无此例的。
  16.全形拓印谱。最近一两年都在宣传全形拓,好像很新鲜。印谱有全形拓,是在1924年,有个陕西人叫郑鹤舫,出了一本《望古斋印存》,他把古铜印每一方都做成全形拓,精致典雅,朱墨辉映,开了风气之先。
  17.翻摹流派印谱。最早的也是出现在嘉庆时代,有个程芝华摹刻了徽派四大家垢道人、汪肇隆、巴慰祖、胡唐的印作辑谱,名《古蜗篆居印述》,这也是一个创举。摹刻者水准甚好,垢道人程邃、汪肇隆并无印谱存世,赖此谱而储存了可贵的资料。
  18.社团印谱。这是比较晚近的事了,像《西泠印社中人印谱》等等。如今这类印谱更是比比皆是,若雨后春草。   19.藏家汇辑明清两朝流派印家群的大宗印谱。当从《丁丑劫馀印谱》开始。
  20.巾箱本印谱。现在通俗就叫袖珍本。大家知道一般印谱就这么个格式,没有太大的差别。这类印谱是乾隆时代汪启淑别开生面的制作,叫《锦囊印林》,可以放在手学上面,高度6.2厘米,宽4.2厘米,那么小的一本,可见汪启淑的慧心:反之,开本最大的印谱当数1893年的《共墨斋藏古玺印谱》。比《錦囊印林》大了整整26倍。
  21.托伪虚造的印谱。除了前面讲到《宣和印谱》之外,还有明代末期萧山人来行学编的《宣和集古印史》,也全部是伪造的。更近一点,有一本《七家印谱》,是1901年伪造出来的。当时有个很有钱且迷于印章的宁波人叫严信厚,把它买下来,得意得不得了,里面有郑板桥啊什么的,其实郑板桥并不治印。这是当时蛮有影响的两个印人为了骗他钱而设的局。
  22.移花接木式的印谱。印谱总体是真的,却一拆为几,耍了花招。比如讲,西泠八家中的陈豫钟(秋堂)有一次到陈曼生家去,看到一本《四子印谱》。陈秋堂看了以后说这个好,这些印都有秦汉的味道。实际上是拿一人刻的印,分成四个人名字,印是真的,名字被分配到别人身上,这出现在嘉庆时候。之后又出现了一本《董巴王胡会刻印谱》,上海吴氏搞的,他把巴慰祖刻的印一分为四,一部分归在巴慰祖名下,其余分别署上王振声、胡唐、董小池,所以叫《董巴王胡会刻印谱》。你讲它是假的吧,的确都是巴氏的真刻:讲它是真的吧,对其余三家来说则是讹品,移花接木,糊弄读者。这也是一种类型。
  23.伪造的名家印谱。我见到过两种清代末期这种印谱,其一是《聊自娱斋印谱》,里面赵之谦的印,方方都是假的。我讲这编书的人,不老实里透露出了些诚实,他赵之谦的印搞不到,造一本假的,聊以自己把玩而已,所以叫《聊自娱斋印谱》。假中表现了一种真性情,你不识货,当真的买了,就上当了。
  24.用铜版、锌版制作的印谱,用朱砂打出来的,很接近于原印原钤的印谱。这个是赚大钱的,上海西泠印社早期做过。如大家知道有八本《赵之谦印谱》,基本上现在都当原钤印谱在卖。当时正是西方照相术被引进到中国来,聪明的老板灵机一动,他把印谱里的印蜕及边款——拍成照片,然后制成铜版,铜版上接一块木头,蘸了尚好的印泥一张张纸钤出来,水准颇高,让人感觉是原钤印谱。成本低,利润高。
  25.珂罗版和石印本印谱。这出现在民国初中期,1921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出的12本《十钟山房印举》,就是珂罗版印的,印得尚好。有正书局出了大量这类印谱,包括杨龙石、丁敬身、蒋仁的,多是锌版烂制,包括边款,钤印很差,粗制滥造。此外还有石印本,乏善可陈。
  26.此外要说一类特别的印谱,即是后来的有心人将古来遭火燎、水蚀、虫蛀的残印册或陆续所见藏家散印汇聚合成的谱录。如《嗣初壬辰以前所见铜印集存》,就是张云锦以多年精力先后钤辑虞山多名藏印家的古铜印辑成的。更典型的要数清末徐熙及稍后的丁辅之,他俩尊古惜物,先后接力将所遇所得剪粘汇辑为《秦汉印玩》一厚册,存古玺印竞达3351方,存量仅次于《十钟山房印举》。其中个别的印蜕可见过火的焦痕。此谱犹如集腋成裘的百衲衣,残而不废,其艺术价值较之各家完整本的古玺印谱是毫不逊色的。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量子器件已经开发出来,体系的输运性质决定了器件的特性,因而对输运性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纳米结构输运体系
饕餮纹做为我国重要文化内涵象征,将其应用在旅游纺织品中可以有效提升其设计的内涵,可以让人们在享受旅游过程中更加得到精神上的富足。基于此,本文对饕餮纹在旅游纺织品包
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LnSrCoO(Ln=La,Nd and Pr)的晶体结构和电磁性质。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概述了钙钛矿的基本物理性质,特别是层状钴类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和电磁行为,包括R
2002年11月26—28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学习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召开。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同志到会并作了题为《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
20年前从中央美术学院结业的第九届油面研修班是研修班工作室创办以来人数最多的一个班,40多人。两年后的结业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取得圆满成功。当时即将举办的全国青年油画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哲学、法律、文化、历史,甚至理科类的各门学科也都有涉及.目前,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资料更加丰富.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作为具有最高陆地运行速度并在旅行时间上可与航空媲美的全新交通系统,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尽管磁悬浮列车与汽车、火车、新干线等其他交通方式相
学位
随着世界各国的组织和企业之间越来越频繁的交流,人们对跨越广大地理范围的虚拟专用网VPN的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MPLS VPN作为一种新的三层VPN技术,以其具有类似二层VP
在能源工业和国防事业中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氚技术中高性能储氚材料的研制是十分关键的。金属氚化物是目前最主要的储氚材料,在氚的储运、纯化、分离、回收、压缩、泵送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实验证明氚衰变产生的氦会对材料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储氚材料中氢氦同位素共存,因此研究金属氚化物中氢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过去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氦对氢行为的影响,研究一致发现氦对氢有十分强
学位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提复习课,大家即会想到许多的大篇大量的练习题,老师不辞辛苦的出题、判题,把自己投入到题海里.这样的工作方法使得老师疲惫不堪,效果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