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礼是在拜提玛家那装饰一新的毡房拉开序幕的。阿吾勒的牧人们老老少少都来了,萨尔乔克最年长的也是部落中最有声望的90岁的艾山·拜依也来为拜提玛的婚礼主持“巴塔”(祝福的意思),并唱起了“劝嫁歌”:
我开始说唱
我劝你我的小羊羔
不要哭听我说
吾——克吾
为你办喜事
你父亲宰了不少牛、马、羊
你虽是享受温暖抚爱长大的
但不要为离开亲人而悲伤
……
新郎和接亲的队伍是前一天一大早到的。叼羊、赛马、姑娘追,乡亲们像过年一样热闹了一整天。晚上,草原上的阿肯(民间歌手)又对唱了一整夜。阿肯们的对歌没有固定的歌词,即席而编,随口而出,朗朗上口,幽默煽情,还尽出难题,想难倒对方,他们愈唱情绪愈高昂,直唱到天亮。
天快亮时,来接亲的七八个小伙围在新娘的毡房外,用“萨仁”(序曲)曲调唱道:
我以安拉的名义唱一唱你的新郎
吾——克吾
请你静听莫要哭泣悲伤
吾——克吾
男婚女嫁本是人生的大事
吾——克吾
这萨仁歌儿“阿大”就曾经歌唱过
吾——克吾
毡房里,四个陪伴拜提玛的年轻姑娘听到“萨仁”歌后,有的急忙帮拜提玛整理容颜,有的则陪着坐在花毡上的拜提玛哭泣起来。新娘拜提玛因为快要上路了,内心忧喜交加,矛盾重重,想到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未来莫测的命运,哭得尤为伤心。而唱完“萨仁”的小伙子们进得毡房来,又开始转唱轻松、风趣、诙谐的“加尔”(劝慰歌):
匹斯米拉我要说,加尔、加尔
姑娘你要有决心,加尔、加尔
不要畏惧不要怕,加尔、加尔
我们的圣人曾说过,加尔、加尔
不要为离父母而流泪,加尔、加尔
各事你要多做它,加尔、加尔
未来的父母很不错,加尔、加尔
唱到此时,人们双手搭胸,齐声祝福:“阿敏!真主保佑!祝愿新娘!”这时,伴娘开口了:
我的红披巾随风飘扬,比克木
谁能理解我的心事和忧伤,比克木
婆婆好了可以理解我,比克木
不好了会把我置于死地说我懒婆娘,比克木 。 水面漂浮的柳条哪有重量,比克木。 我在父母惯养下成长,比克木 虽说婆婆是他人的父老也是我父老,比克木
哪能比得上我亲爱的父老尊长,比克木
就这样,伴郎和伴娘对歌,结果,伴郎唱得没词了,只好任由姑娘们嘲笑,而不得反攻。
这时,一位老婆婆过来给新娘盖上一条纱巾,并拿馕和奶疙瘩、包尔沙克等食品在新娘头上绕了三圈,以示祝新娘过门后有吃有喝、生活富余。
新娘拜提玛哭着唱道:
我的新房将安在何方
那里像不像这里水草丰旺
我就要离开生我养我的阿吾勒(村庄)
去那人生地疏的异地他乡
愿未来的生活称心如意
可公婆怎能像父母一样
亲爱的父母啊
何日再见你们慈祥的面庞
接着,新娘由伴娘搀扶着到父姐弟面前一一哭别:
门前的小山坡
牛羊离不开你
可爱的故乡,亲爱的人们
枣怎能忘记你们的情义……
我年老的父母呀
我走后你们一定要保重
我亲爱的弟弟妹妹呀
好好地长大成人
拜提玛唱完哭别歌,在伴娘的搀扶下,和父老兄妹、亲人一一拥抱,挥泪告别,父母也唱起难分难舍的告别歌:
我的心头肉呀
一个新的地方等待着你
你将马骑上,跟着他们
走呀走,走到那遥远的地方
让妈妈再吻一下
让爸爸摸一下头
快快上马吧,拜提玛
我们还会再见
然后,拜提玛的哥哥把她扶上驼轿,绑好嫁妆,坐上驼背由伴娘、母亲、嫂子和众多亲属陪伴着送到婆家。沿途每到一处毡房,都有妇女端出食物和茶让新娘品尝。接亲队伍中也不时有人向路人抛撒一些糖果。当快到新郎家时,队伍停下,新郎飞速前往报信,而新娘一行在此下马等婆家人来接。这时,还要给新娘重换一匹马,送亲和迎亲队伍会合后,分撒喜糖,戏闹一番,然后搀扶着新娘走到婆家毡房前。公婆早已等在门口,婆婆手端奶酪、包尔沙克向新娘撒去,表示哈族人的“夏秀”(祝福)之意。在公婆及年长的宾客人席后,新娘也被迎进新房。嫁妆送来后摆在公婆毡房的右上方,下方是床位,床前拉帷幔;与嫁妆同时送来的“克依提”(娘家送给婆家的礼品)则垒在毡房正上方。
新郎家端上手抓肉、奶酒招待客人。婚礼开始,首先要举行揭面纱仪式。揭面纱由能说会唱的小伙担当。他胳膊上挂满各色布条,手中拿着马鞭,悠然唱道:
山花齐放
多么芳香
山鸟唱歌
多么欢畅
新娘子来啦
你是多么漂亮
美丽动人的新娘哟
你引我开怀歌唱
快把门敞开
香甜的“夏秀”为你撒下吉祥
接着,小伙用马鞭子把新娘的面纱揭开,伴娘拉下面纱;小伙继续唱一些赞美新郎的歌,再揭、再拉下,连续三次。然后,新娘给公婆敬恭身俯首礼,再给来宾敬礼。随后,新娘再向公婆鞠躬三次并向火盆中倒羊油或酥油,火焰燃起,表示婆家人丁兴旺。这时,一老妇人在火上烤烤手,口中念道:“火神娘娘,家神娘娘,给我们降福。”接着,用双手摸一摸拜提玛的脸,婆婆拿出各色布条分给来贺喜的人们。
然后,让拜提玛坐在刚剥的热羊皮上,哈萨克人认为这样会使新娘第一胎生育顺利。随即,给拜提玛面前摆上一盘特意准备的羊肉,但拜提玛并没吃,她将盘子端给公公婆婆,并施出膝礼,先让老人吃,得到公婆的同意,拜提玛才坐下来象征性地吃了一点。然后公婆和来宾给拜提玛做“巴塔”(祝福),把她送封新毡房。
我开始说唱
我劝你我的小羊羔
不要哭听我说
吾——克吾
为你办喜事
你父亲宰了不少牛、马、羊
你虽是享受温暖抚爱长大的
但不要为离开亲人而悲伤
……
新郎和接亲的队伍是前一天一大早到的。叼羊、赛马、姑娘追,乡亲们像过年一样热闹了一整天。晚上,草原上的阿肯(民间歌手)又对唱了一整夜。阿肯们的对歌没有固定的歌词,即席而编,随口而出,朗朗上口,幽默煽情,还尽出难题,想难倒对方,他们愈唱情绪愈高昂,直唱到天亮。
天快亮时,来接亲的七八个小伙围在新娘的毡房外,用“萨仁”(序曲)曲调唱道:
我以安拉的名义唱一唱你的新郎
吾——克吾
请你静听莫要哭泣悲伤
吾——克吾
男婚女嫁本是人生的大事
吾——克吾
这萨仁歌儿“阿大”就曾经歌唱过
吾——克吾
毡房里,四个陪伴拜提玛的年轻姑娘听到“萨仁”歌后,有的急忙帮拜提玛整理容颜,有的则陪着坐在花毡上的拜提玛哭泣起来。新娘拜提玛因为快要上路了,内心忧喜交加,矛盾重重,想到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未来莫测的命运,哭得尤为伤心。而唱完“萨仁”的小伙子们进得毡房来,又开始转唱轻松、风趣、诙谐的“加尔”(劝慰歌):
匹斯米拉我要说,加尔、加尔
姑娘你要有决心,加尔、加尔
不要畏惧不要怕,加尔、加尔
我们的圣人曾说过,加尔、加尔
不要为离父母而流泪,加尔、加尔
各事你要多做它,加尔、加尔
未来的父母很不错,加尔、加尔
唱到此时,人们双手搭胸,齐声祝福:“阿敏!真主保佑!祝愿新娘!”这时,伴娘开口了:
我的红披巾随风飘扬,比克木
谁能理解我的心事和忧伤,比克木
婆婆好了可以理解我,比克木
不好了会把我置于死地说我懒婆娘,比克木 。 水面漂浮的柳条哪有重量,比克木。 我在父母惯养下成长,比克木 虽说婆婆是他人的父老也是我父老,比克木
哪能比得上我亲爱的父老尊长,比克木
就这样,伴郎和伴娘对歌,结果,伴郎唱得没词了,只好任由姑娘们嘲笑,而不得反攻。
这时,一位老婆婆过来给新娘盖上一条纱巾,并拿馕和奶疙瘩、包尔沙克等食品在新娘头上绕了三圈,以示祝新娘过门后有吃有喝、生活富余。
新娘拜提玛哭着唱道:
我的新房将安在何方
那里像不像这里水草丰旺
我就要离开生我养我的阿吾勒(村庄)
去那人生地疏的异地他乡
愿未来的生活称心如意
可公婆怎能像父母一样
亲爱的父母啊
何日再见你们慈祥的面庞
接着,新娘由伴娘搀扶着到父姐弟面前一一哭别:
门前的小山坡
牛羊离不开你
可爱的故乡,亲爱的人们
枣怎能忘记你们的情义……
我年老的父母呀
我走后你们一定要保重
我亲爱的弟弟妹妹呀
好好地长大成人
拜提玛唱完哭别歌,在伴娘的搀扶下,和父老兄妹、亲人一一拥抱,挥泪告别,父母也唱起难分难舍的告别歌:
我的心头肉呀
一个新的地方等待着你
你将马骑上,跟着他们
走呀走,走到那遥远的地方
让妈妈再吻一下
让爸爸摸一下头
快快上马吧,拜提玛
我们还会再见
然后,拜提玛的哥哥把她扶上驼轿,绑好嫁妆,坐上驼背由伴娘、母亲、嫂子和众多亲属陪伴着送到婆家。沿途每到一处毡房,都有妇女端出食物和茶让新娘品尝。接亲队伍中也不时有人向路人抛撒一些糖果。当快到新郎家时,队伍停下,新郎飞速前往报信,而新娘一行在此下马等婆家人来接。这时,还要给新娘重换一匹马,送亲和迎亲队伍会合后,分撒喜糖,戏闹一番,然后搀扶着新娘走到婆家毡房前。公婆早已等在门口,婆婆手端奶酪、包尔沙克向新娘撒去,表示哈族人的“夏秀”(祝福)之意。在公婆及年长的宾客人席后,新娘也被迎进新房。嫁妆送来后摆在公婆毡房的右上方,下方是床位,床前拉帷幔;与嫁妆同时送来的“克依提”(娘家送给婆家的礼品)则垒在毡房正上方。
新郎家端上手抓肉、奶酒招待客人。婚礼开始,首先要举行揭面纱仪式。揭面纱由能说会唱的小伙担当。他胳膊上挂满各色布条,手中拿着马鞭,悠然唱道:
山花齐放
多么芳香
山鸟唱歌
多么欢畅
新娘子来啦
你是多么漂亮
美丽动人的新娘哟
你引我开怀歌唱
快把门敞开
香甜的“夏秀”为你撒下吉祥
接着,小伙用马鞭子把新娘的面纱揭开,伴娘拉下面纱;小伙继续唱一些赞美新郎的歌,再揭、再拉下,连续三次。然后,新娘给公婆敬恭身俯首礼,再给来宾敬礼。随后,新娘再向公婆鞠躬三次并向火盆中倒羊油或酥油,火焰燃起,表示婆家人丁兴旺。这时,一老妇人在火上烤烤手,口中念道:“火神娘娘,家神娘娘,给我们降福。”接着,用双手摸一摸拜提玛的脸,婆婆拿出各色布条分给来贺喜的人们。
然后,让拜提玛坐在刚剥的热羊皮上,哈萨克人认为这样会使新娘第一胎生育顺利。随即,给拜提玛面前摆上一盘特意准备的羊肉,但拜提玛并没吃,她将盘子端给公公婆婆,并施出膝礼,先让老人吃,得到公婆的同意,拜提玛才坐下来象征性地吃了一点。然后公婆和来宾给拜提玛做“巴塔”(祝福),把她送封新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