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越来越觉得 “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 势在必行. 在教学实际中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不理想.其直接原因往往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以及对概念的应用和转化不灵活.那么作为教师就不能只强调解题方法与技巧,而忽视基本概念.相反的一定要加强概念教学. 笔者以《菱形》这堂新授课的呈现方式和过程为例,谈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供大家讨论.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可伸缩的衣帽架实物.
(2)老师在演示过程中提问:图中的基本图形你熟悉吗?
(3)大多数学生回答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请一名学生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的长度(发现邻边相等这个特性),接着老师告诉学生,这种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2. 老师板书:菱形那究竟什么是菱形呢?
(1)让学生讨论并总结菱形的定义,老师及时地进行指导,把正确的定义板书在黑板上: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这时学生总结菱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已是水到渠成了. 再由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用边、角、对角线的顺序来阐明. 教师板书:菱形的性质.
3. 范例分析,加深理解(课本例2).
4. 随堂练习,巩固新知(课本随堂练习1、2).
5. 合作探索,拓展延伸(找出菱形独有的性质).
6. 任务外延,自主研究.
(1)课外作业. (略)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菱形图标(徽标、商标等).
7. 如何用剪纸的办法得到一个菱形的纸片呢?
(1)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思考着、讨论着,我及时指引着.
(2)矩形纸片对折再对折用尺子在折后的矩形一角上画一条直线 (如图).用剪刀沿着这条直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3)沿着这个菱形任意一条对角线对折,发现都能完全重合,问:菱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4)打开观察两条折痕回答: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5)两次的对折,(发现完全重合)回答对角线分菱形的四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本人以生活实际、应用实物做教具,使学生觉得概念引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学生在快乐中就掌握了知识要点. 本人体会到要上好概念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科学引入概念是讲好概念的前提
新概念的引入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数学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应用数学教具,使学生觉得概念引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生动直观,易于理解,为概念教学创造良好开端.
1. 寻求概念形成根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都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概念引入,采用愉快教学法,故事引路,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降低或消除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如讲“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时,介绍希伯索斯的故事;在二次函数教学中,穿插小欧拉智改羊圈的小故事等.故事开路,引入概念,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渗透的好方法.
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示概念的具体性
对于原始和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知识,给概念赋予具体内容,使学生对较抽象的概念有“看得见,摸得着”之感.如“认识几何图形”的概念,可从常见的桌子、篮球等物体入手,抽象出三视图概念本质特性.通过实例,有利于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3. 应用数学教具,提高概念的直观性
有些概念可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在学习“蚂蚁怎样走最近”概念时,可预先布置学生制作一个圆柱或长方体的盒子,学生在想方设法完成这个几何体的创作过程中,明确了圆柱的侧面周长与长方形一边长的关系,在讲“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时,让学生制作两段水渠或堤坝模型,实物演示横截面的概念等,这实质上就是概念的一个重要内涵. 这样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既生动活泼,又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示概念本质属性是理解概念的关键
在概念教学中,仅阐明其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三、对照、比较是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新概念大多是在已学的旧概念之上,又增加新的属性而建立起来的.新、旧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运用对照、比较,是学生掌握新概念的重要方法.
四、强化应用是巩固和深化概念的必要途径
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把有关对象暂时从它与周围事物的丰富联系中割裂开来,相对独立地加以研究考察,有利于突出并概括它们的本质属性,排除影响学生形成概念的其他干扰因素.但学生这样获得的数学概念是比较孤立、静止的.而许多数学概念,尤其是一些重要概念,牵涉面广,联系着诸多知识.所以在概念形成以后,还须及时上习题课,加强练习,进行概念的巩固、发展和深化.
综上所述,只要在思想上对数学概念教学足够的重视,明确概念教学的目的要求,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应用分析比较,加强练习,揭示概念的内涵,把握好概念的外延,概念教学将大大加强,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可伸缩的衣帽架实物.
(2)老师在演示过程中提问:图中的基本图形你熟悉吗?
(3)大多数学生回答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请一名学生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的长度(发现邻边相等这个特性),接着老师告诉学生,这种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2. 老师板书:菱形那究竟什么是菱形呢?
(1)让学生讨论并总结菱形的定义,老师及时地进行指导,把正确的定义板书在黑板上: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这时学生总结菱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已是水到渠成了. 再由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用边、角、对角线的顺序来阐明. 教师板书:菱形的性质.
3. 范例分析,加深理解(课本例2).
4. 随堂练习,巩固新知(课本随堂练习1、2).
5. 合作探索,拓展延伸(找出菱形独有的性质).
6. 任务外延,自主研究.
(1)课外作业. (略)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菱形图标(徽标、商标等).
7. 如何用剪纸的办法得到一个菱形的纸片呢?
(1)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思考着、讨论着,我及时指引着.
(2)矩形纸片对折再对折用尺子在折后的矩形一角上画一条直线 (如图).用剪刀沿着这条直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3)沿着这个菱形任意一条对角线对折,发现都能完全重合,问:菱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4)打开观察两条折痕回答: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5)两次的对折,(发现完全重合)回答对角线分菱形的四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本人以生活实际、应用实物做教具,使学生觉得概念引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学生在快乐中就掌握了知识要点. 本人体会到要上好概念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科学引入概念是讲好概念的前提
新概念的引入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数学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应用数学教具,使学生觉得概念引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生动直观,易于理解,为概念教学创造良好开端.
1. 寻求概念形成根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都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概念引入,采用愉快教学法,故事引路,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降低或消除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如讲“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时,介绍希伯索斯的故事;在二次函数教学中,穿插小欧拉智改羊圈的小故事等.故事开路,引入概念,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渗透的好方法.
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示概念的具体性
对于原始和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知识,给概念赋予具体内容,使学生对较抽象的概念有“看得见,摸得着”之感.如“认识几何图形”的概念,可从常见的桌子、篮球等物体入手,抽象出三视图概念本质特性.通过实例,有利于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3. 应用数学教具,提高概念的直观性
有些概念可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在学习“蚂蚁怎样走最近”概念时,可预先布置学生制作一个圆柱或长方体的盒子,学生在想方设法完成这个几何体的创作过程中,明确了圆柱的侧面周长与长方形一边长的关系,在讲“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时,让学生制作两段水渠或堤坝模型,实物演示横截面的概念等,这实质上就是概念的一个重要内涵. 这样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既生动活泼,又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示概念本质属性是理解概念的关键
在概念教学中,仅阐明其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三、对照、比较是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新概念大多是在已学的旧概念之上,又增加新的属性而建立起来的.新、旧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运用对照、比较,是学生掌握新概念的重要方法.
四、强化应用是巩固和深化概念的必要途径
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把有关对象暂时从它与周围事物的丰富联系中割裂开来,相对独立地加以研究考察,有利于突出并概括它们的本质属性,排除影响学生形成概念的其他干扰因素.但学生这样获得的数学概念是比较孤立、静止的.而许多数学概念,尤其是一些重要概念,牵涉面广,联系着诸多知识.所以在概念形成以后,还须及时上习题课,加强练习,进行概念的巩固、发展和深化.
综上所述,只要在思想上对数学概念教学足够的重视,明确概念教学的目的要求,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应用分析比较,加强练习,揭示概念的内涵,把握好概念的外延,概念教学将大大加强,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