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与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地区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良好,但也存在认知不全、态度消极、知行脱节等问题。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及民族性、宗教性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84-03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大任务。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民族地区地缘环境特殊、复杂,其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深入调查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本研究是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维度和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方面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研对象是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喀什师范学院六所高校的学生。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调研中共发放问卷1562份,男生作答696份,女生作答866份,其中汉族学生作答1146份,少数民族作答416份。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认知认同的整体状况。整体来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状况良好,但仍存在认知不全和不知的现象。调研显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大部分大学生仅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当被问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的程度”时,50.4%的学生“只知道书本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1.7%的学生“阅读过经典著作”,8.2%的学生“没兴趣也不了解”,只有29.6%的学生“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部分大学生搞不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较为模糊。“关于人类发展的趋势”,37.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42.9%的学生“相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会逐步融合,走向趋同”,还有8.4%的学生“认为资本主义不会灭亡,共产主义只是个幻想”,11.3%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认知较理想。91.4%的大学生都能认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88.9%的大学生对于“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的说法表示认同。大学生对荣辱观的认知情况较为欠缺,22.7%的学生能说出7条以上,29.2%的学生能说出4~6条,38.4%的学生能说出1~3条,还有9.4%的学生一条也说不出。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总体状况。调研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体上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仍有部分学生持消极否定的态度。大多数学生赞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思想地位,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赞同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实现的大学生占调研人数的87.2%,赞同“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学生占81.7%。这说明大学生整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充满信心的。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91.4%的大学生赞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其中49.7%的大学生非常赞同;94.0%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在理性上和情感上都不接受台独、藏独、疆独,而且访谈中所有的大学生均坚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认为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感认同状况一般。41.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得非常精彩,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十分有必要”,17.6%的大学生认为“只是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26.3%的大学生认为“刚提出时都很积极响应,过一段就淡忘了”,14.4%的大学生认为“不过是个口号,没太大实际意义”。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总体状况。在行为认同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也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多数学生表示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且近70%的大学生表示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行为,87.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而努力奋斗,他们对“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充满信心。75%的大学生表示会去制止有损国家利益及尊严的事情,87.5%的大学生愿意为发扬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而努力。大学生对荣辱观的认同存在着知行不统一的现象。90%左右的大学生表示“诚信很可贵”,但只有35.9%的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表示“鄙视”,43.9%的大学生表示“可以理解”,还有15.5%的大学生表示“难以判断”,4.7%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民族地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思潮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国家、地区、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流激荡,涌现出多样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等。这些思想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带来极大挑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大学生享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有利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但同时,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性等负面效应会使大学生在价值趋向上出现问题。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目光短浅、功利、自我,价值评判模糊、道德缺失,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外,相比沿海及内地发达省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   3.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教育来引领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来,民族地区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教育目标模糊、教育方式单一、内容空泛刻板、脱离实际等问题。调研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很难感兴趣,学过的东西也很难记住,甚至有些大学生公开表示学习这门课只为学分。
  4.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价值观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民族地区有相当比例的家庭信仰宗教,少数民族家庭大多是宗教信仰家庭。由于父母是宗教信仰者,孩子从出生就受其影响,甚至还要经常去参加一些宗教活动。长期受宗教文化影响的一些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产生认知障碍,这自然不利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调研结果显示,在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四个参与调研人数最多的民族中,汉族大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数最多,占被调研总人数的38.8%(占被调研汉族学生的52.9%);哈萨克族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的最多,占被调研总人数的0.9%(占被调研哈萨克族大学生的21.4%)。
  5.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价值取向、理性判断、信仰、情感认同和对权威的崇尚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1]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学生还未满20岁,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他们的心理年龄不够成熟,对问题的看法不够理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不够深刻,尤其民族成分较多的民族地区大学生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难度就更大。
  三、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对策
  1.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就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主要渠道。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刻板的说教,也不是空洞的理论,其核心本质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信仰、生活、情感的困惑,进行人文关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自身和谐。”[2]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认真备课、授课,确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是流于形式或照本宣科,而是真正有效地进行;面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各民族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需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诸如讨论、演讲、案例、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尽可能地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的现实要求、贴近大学教育的精神诉求,
  2.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优秀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成长追求”。[3]访谈中,大学生认为在学校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最多,良好的校园文化无疑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意义重大。民族地区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当前,营造各民族大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和谐团结的校园文化已成为新疆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内容。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构建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和借鉴。如:新疆大学提倡“爱国爱疆,团结进步”的民族精神;石河子大学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新疆师范大学则较重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3.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调研中,61.8%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育应成为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这表明,大学生普遍喜欢用社会实践的形式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基层实习活动等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达到“知”、“行”统一。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更重要的是能培养自己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如:新疆大学生通过去团场实习可以了解兵团的历史,学习兵团人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北疆长大的大学生可以去南疆参加实习活动,为当地百姓做些切实的好事,同时通过南北疆经济、社会差距的比较可以增强大学生建设新疆的责任感,也可进一步加深自身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杜京,宋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师,2012,(5).
  [2]周生贵,闫卫华,王政爱.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
  [3]姚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兰州学刊,2009,(7).
  项目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文化安全的新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10YJA710086)。
  作者简介:张洁(1968.12-),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肖瑞仙,女,汉族,1986.4,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各高校也在结合学校学科优势上制订自己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制定符合学生个性成长需要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和路径,培养优秀人才。本文就某高校实施卓越人才一年后的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卓越人才;培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校大学生,研究志愿服务相关概念及其作用,发现当今高校的“两课”开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近30%的大学生缺失信仰;并论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走出课堂,志愿服务是其有效载体。文章认为大学生参与山区助学的志愿服务的特殊作用就是在高校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大学生思想信仰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志愿服务  中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WINDOWSXP操作系统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计算机游戏,计算机又是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运行的?”这些问题会引起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巧设导入新课;游戏激发学习动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目标、程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文认为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要理顺院系与实验室的关系及实验内容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的关系,要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队伍建设,吸引企业共建实验室。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96-02  我国独立学院都肇始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实用性等方面的启发和培养,同时强化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为了实施好高效课堂教学,我校也积极进行课堂改革,提出了“三案四段”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对优化课堂结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新
摘要:目前课堂教学中,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忽略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探讨化学课堂变“师问”为“生问”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能问、会问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来源;策略;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23-02  古人云:“学贵知疑
摘要: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就该课程提出两点改革措施,一是立足英语能力培养,联系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包括紧贴大学阶段相关英语考级考试和推荐生物相关影视剧作品;二是突出生物专业特色,结合生物学发展史和实践教学,包括融入自然科学领域名人名言和延伸生物学实践教学。  关键词: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建设成果的推广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论文以“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为例,探讨精品课程把握核心点、贯穿主线、平台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方式,又称为“点线面”结构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精品课程;非线性编辑技术;建设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94-0
摘要: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供、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创新思维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本文探讨如何激发医学生动物外科教学中发展创新思维,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进行合理处理。  关键词:外科学;创新思维;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用到《仪器分析》课程中,从教学内容、虚拟实验、视频课制作、信息交流几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目的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更准确更细致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仪器分析》课程相关的内容,熟练掌握相关仪器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课程;仪器分析;虚拟实验;视频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