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赋予“艰苦奋斗精神”崭新的涵义。"培养和如何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是我们实验研究的目标。在实验探索中,课题组仔细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理清思路,确立实施方案,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积累了一定的德育工作经验。
  【关键词】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提出依据;实施途径;实践活动
  
  1.实验课题的提出和涵义分析
  “什么是艰苦奋斗精神?”这是课题组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艰苦奋斗”是指“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勇拼搏”。我们研究发现“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是“放之世界而皆准”的美德。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从埃及金字塔的历史遗迹,到中国三峡大坝的耸立;从“茹毛饮血”的人与自然的斗争,到“阶级社会”的人类斗争,无一不体现人类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更是一部艰苦奋斗的血泪史,“台儿庄血战”、“二万五千里长征”都是极好的佐证。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他们在不同的时期都发出了“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号召: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定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江泽民同志强调“千万不能沉湎奢华、贪图享乐”、“要坚持勤俭节约为本,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代赋予了艰苦奋斗精神崭新的涵义——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不怕困难,不贪图安逸,不坐享其成,勇于拼搏,努力进取。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2.实验方案的设计依据和实施途径
  2.1 实验方案的设计依据。“怎样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是课题组明确目标后的总体思想。课题要求“加强社会实践”,并且“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作准备”。我们思索——开展哪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怎样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等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对学生开展了专题调查,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
  其二,认知上有误区。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三个小题学生回答:“不知道,没想过”。学生说的显然是真话,问题中提到的三点,他们也许没有接触过,或者说距离他们还遥远,因此他们没想过。事实上,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问题内的偏差:
  大多数学生把“艰苦奋斗”近似理解为“勤俭节约”,因此他们不清楚国家的“刺激消费”经济措施与“艰苦奋斗”到底矛不矛盾。应该说我国“刺激消费”的经济措施并不意味着“提倡挥霍”。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提倡的“艰苦奋斗精神”中我们更注重的是“奋斗”。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他们认识不清这些问题的实质。这必将使现实与其已有道德基础相冲突,使之产生认识的迷惘。
  在学生的理解中,“艰苦奋斗”应该是作大事的人或者大人们所具有的,等他们长大后再培养这种美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现在需不需要艰苦奋斗不经心、不在意,甚至认为现在富裕了,再不需要尝试父辈的艰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种想法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正是需要教育者的指导和自我修养来达到完善的时期。此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期待着长大后才修身,那是不可能的。纠正学生的这些想法,是我们进行德育的重要环节。
  其三,从思想到行动的鸿沟。受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差,可塑性强。即便是已经具有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在纷繁的社会现实环境中也难保不受影响。我们暂不谈85%以上的学生喜欢吃零食、也不谈75%以上的学生希望发家致富,就谈谈如果说在创业中需要坚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就我们调查,能过关的就没有几人了。我们的学生愿意艰苦奋斗,但在现实生活中,挥霍浪费的有,怕苦怕累的有;随遇而安的有,毅力不够的有……总之,“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同学很多。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利用“思想上的巨人”的优势,引导学生去击败“行动上的矮子”。
  2.2 实验方案的实施途径。建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题要求,我校课题组在课题实验方案设计中,拟定或正在实施着有针对性的多种途径,确保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2.2.1 利用学校教育这一优势环境,继续加强学生的道德基础,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这一教育环境有局限,但具优势。学校教育的局限在于简化了学生生活环境,容易让学生走进复杂社会时产生陌生感、甚至迷惘、偏差。然而正是这种“简化”恰好是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可以有选择的、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包括艰苦奋斗精神),趋利避害,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三步走的形式,即“思想教育”——过渡(思想到行为的具体化)——行为教育。
   (1)、继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是需要一个很好积累的过程”。虽然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把“艰苦奋斗”作为德育目标之一,但由于受他们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推测他们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因而我们利用讲座、板报、阅读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更多、更深刻的资料,以供给学生的品德积累。
  (2)、针对于“调查”中学生理解的偏差等等,结合初中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学生一个“合适”的定义。初中学生被称为“小大人”,大道理,你讲他懂,小事情,你教他做,然而大道理与小事情之间的联系,他们往往弄不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艰苦奋斗”精神有一种“仰望”的心理,即他们认为艰苦奋斗应该是作大事情或者是大人们所具有的,至于自己他们则认为还没有到需要艰苦奋斗的时候(没什么大事或没长大)造成这种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如学生心理知识以及我们的德育材料、德育目标等。在实验中,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时四节课的讨论,请看现场实录:主题是“我们的艰苦奋斗”,刚开始时,没有学生发言他们都不能理解“我们”的艰苦奋斗。他们都认为艰苦奋斗是一种优良传统,是人们一代代继承下来的,他们都把“艰苦奋斗”四个字作为一个概念放在脑海里。后来,一个叫杨威的同学发言:“我们的艰苦奋斗应该继承老一辈革命家不怕吃苦、不怕累,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教师立即加以引导:努力学习容不容易?(学生将发言情况的理解模式理解为与大人或大事联系在一起)学习中有哪些困难?你们克服了所有困难吗?学生议论纷纷,就有各种困难,有的克服、有的没有克服(突破思维的瓶劲)。教师肯定的说克服一次学习中困难就是作出了一次们的“艰苦奋斗”。学生惊讶!讨论!辩论!最后学生一致通过一些讨论:1.我们已经作出不少的我们“艰苦奋斗”;2.我们还有更多的事需要艰苦奋斗,通过这次讨论,我们给予学生一个明确具体的说法:艰苦奋斗应该是一种精神风貌,任何一次克难奋进拼博进取的努力都应该是一次艰苦奋斗,对于学生,任何一次战胜自我,有所改进就是“艰苦奋斗”,目标具体了,学生方向就明确了,目标离学生近了,学生行为就有了动力。
   (3)、不断强化,养成行为习惯。在第一阶段,我们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奠定了基础;在第二阶段中,我们给予学生一个具体可以达到的目标,接下来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了。这一长期的实验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学生监督、学生评论等多种方法,最值得一提地“学生行为卡”,课题组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种卡片,记录自己的每天克服了多少困难,作出了多少努力(包括失败的努力),定期交流,由于实验时期长,学生出现了各种情况,一种:一些学生刚开始的一两个月内严格要求自己,付出努力也多,卡片内容也十分丰富,但过了一段时间逐渐放松了自己要求,卡片内减少了。我们在总结时要求这类学生按时期自我统计,学生往往因为虎头蛇尾不好意思,就会努力改进。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自我监督”;还有一些学生,他们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每天两三张,天天如此,能坚持较长的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这类学生的卡片与其他(选取的)学生卡片交流,进行对比,我们称之为“对比监督”;第三类学生,他们根本做不来,偶尔能完成一次,这样我们不批评而是采取“及时表扬”的方法,有一次表扬一次,因为这类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肯定。在实验中,每一类学生群体并不是固定,因而我们灵活运用这三种方式,督促或鼓励学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2.2 结合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局限。《教育学》指出“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主要影响”,湖北省教研室一次调查表明79%的学生认为家长对其影响力最大。然而现在家庭教育与学校乃至社会教育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比如课题组要求“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而部分家长总是在上学千叮咛万嘱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太节惜啦!”还有我们要求学生假期中必须在田地里参加劳动,结果部分家长用来照顾学生的时间比学生劳动的时间还长;如此等等,虽然家长的目的并不是故意干扰,甚至有些家长反对,他们认为多花点时间学习就行啦!实验但确实不利学生品德的形成,而且学生的品德形成又不可能跳跃家长这一环境。面对这些问题,课题组首先要做的“联系家长”。我们先向家长讲清我们实验的目的——培养学生克难奋进,战胜自我的精神品质,其次我们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讲述了这种品质是学生成长乃至成功必不可少的品质,最后,我们让家长回忆自己的奋斗历程,明白学生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就这样很多家长经过与我们的座谈,联谊,充分认识到实验的意义,他们由原来的不经意变成了我们的“家庭实验教师”,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利用家长,共同教育,有效的弥补教师的单一说教。
  课题组在取得家长认同以后,制订一系列措施的生产实践活动,如帮助父母参加春耕、秋收等劳动,从劳动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规模较大的是“一块试验地”实施,时间以2003年3月至2003年8月,在这一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学生100%学会用锄(实验前为80%,主要是城镇居民的学生不会用),90%的学生会用钯除草(实验前仅60%),60%的学生不仅有收获,而且还获得其他的农业知识。同学一致体验到十分辛苦,困难重重,他们在交流克服困难的种种心得,成功者说应该怎样怎样?失败者(无收获的同学)说不该怎样怎样,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有两点可以肯定:1.学生们体味到父母的艰辛,增进了与父母的情感;2.学生们都坚持下来了。这说明他们在不需要教师(有的可能有家长)的监督下,自我要求,克服困难,在品质形成上更进一步了。
  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拓展了艰苦奋斗的外延,弥补了学校对学生行为培养的偏面性。
  学校在实施家庭实验的同时,注重跟踪调查,让学生把课堂上接触到的历史古人或伟人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比照,把现实经历与自己的理想比照,让学生明确理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以弥补学校教育的局限。
  2.2.3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尽管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错,可是离开学校以后,逐渐发生变质的仍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免疫力"差。因而课题组特别注意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锻炼。”
  实践一:社会调查——调查你们村(学生生活地)谁最富有,他们的财富是怎样获得的?(目的:针对部分学生“对富裕的生活有一种崇拜心理,往往忽略他们的财富是经过艰苦奋斗才获得的”这一现象开展此次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创造财富,但不要迷失自我,同时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以下是李阳同学的一段参观感想(摘录):李叔叔(枫树垸村三组李桂林年收入自称过3万,实则不止),盛赞了他的母亲,他说起当年他们娣妹三人还小的时候,他母亲一人养活了三头猪,现在他们都长大了,他那70多岁的母亲还在养两头猪;他说他最大的财富不是现有的家产。而是从他母亲那里接过来的那种辛勤的品质。后来,我们见到那位可敬的老人,她那双干枯的手仿佛在我的心田里种下一粒种子——奋斗……
  实践二:种树比赛——时间2003年3月至5月。(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即便是一件及其简单的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具有恒心,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要求、自我奋斗的历程。)
  实践三:一块实验地——时间2003年3月至2003年8月。学生汇报近半年内的劳动收入,交流劳动心得,体验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
  以上的实践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付出一番努力,经过一番奋斗,才会有所收获,不要在生活中迷失自我。
  3.实验实施过程中的体验及思考
  课题组回顾业已过半的实验,分析学生现有的思想状况,我们认为课题取得一定的成绩。首先通过学校“三步走”的教育方式,学生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在思想上,学生深刻领会到艰苦奋斗现阶段的具体含义,不再把它作为一种“崇高品质”而敬仰,而是把它融洽到自己的行为中去培养,他们能正确认知,解释一些现象,也能制订符合实际的具体目标;在行动上,他们改变了奢侈浪费的恶习,不再吃苦怕累,纪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学习更加刻苦。
  其次,通过家庭和社会实践,他们懂得了艰苦奋斗更广阔的涵义,能在更多的方面、更复杂的环境、更自觉的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的品质而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3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以下三点对实验产生了重大影响:
  3.1 选择实验教师的先进性。实验教师的选择是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求的实验教师的先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面:
  ①思想的先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乐于参与本次实验;其次要能对该课题有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要把思想认识从“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中提升到“克难奋进”的高度。②教育艺术的先进性——在我们的实验中,由于实验材料“学生”会以其业以形成的思想素质而在实验中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思想状况或行为,我们的实验教师要善于从这些千差万别的现象中捕捉、分析、引导学生的思想,这是 一种高深的艺术,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能具有这种艺术能力。我们从本校承担过“九五”国家德育课题的教师中,选择工作能力强的两位教师担任,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3.2 选择参与实验学生的代表性。我们的实验是一种实用性研究实验。按这类实验的基本要求,我们选取学生尽可能做到具有代表性。我们定位实验范围为“农村初级中学”,这意味着我们研究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研究对象是初中学生。当前的农村经济格局、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本地区经济特色而言,既有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也有经商有道的商贾,还有外出务工者、在家耕种者等 等;就学生家庭的精神文明状态而言,有努力进取的,有碌碌无为的,甚至有文盲或盲流。因而我们选取实验学生必须考虑这些环境因素;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社会、家庭对其影响极大。考虑以上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我们调研了学生的家庭住址(社会环境方面),以及家庭人口、文化素质等情况(家庭教育方面)。我们从学生中选取集镇居住的学生30人,居住在沿路、沿河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的学生30人,偏僻、闭塞地区居住的学生57人(以上是两个实验班总人数) 。我们对这117名学生按家庭经济来源以“上班”、“经商”、“打工”、“务农”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值得强调的是我们选取的确良117名学生没有在智力方面作要求,也是按其他班同样的标准划分的。成绩优差搭配。我们之所以不刻意要求智力,而刻意要求学生的家庭环境,旨在达到让我们实验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农村初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使我们的实验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容易推广。
  3.3 选择实验材料、方法的生活化。在面对学生精神品质的个案分析时我们指出:学生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不协调性。学校常规德育工作一般是以教材为蓝本,以说服教育为主要手段,即使能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践,也是在教师设定的环境中开展的。因而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基础,但缺乏实际环境的分析、处理的能力。在实验中,我们扬长避短,采用一系列具体的活动。比如2003年3月份,我们发给实验学生每人一棵树苗,要求学生种下去。当时只是说两个月后评比,不说明这是实验。两个月以后树苗有的生长茂盛,有的枯死。我们充分肯定管理好的学生,请他介绍如何管理树苗,表扬他的“艰苦奋斗精神”。后来,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有这些语句:“栽活了一棵树也是艰苦奋斗?”“原来无论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只要能做到不断的克服自己、克服困难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并不是伟大的人、做伟大的事才叫艰苦奋斗。种树中有艰苦奋斗精神体现,那么学习中、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体验。“这次实验的材料就是树苗,方法是学生不经意的自己动手,目标是理解“什么是艰苦奋斗精神”。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成功达到实验目标。2003年年末,我们组织了调查,但我们确定的调查对象不是“本地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绕开名人、伟人的目的是避免学生总是认为“艰苦奋斗只与名人、伟人有联系”),而直接是“打工者”;调查的问题——干什么工作、工作时间等问题。大多数实验班学生的家长正在打工,而且一般在年关回家团聚。学生调查这些问题既能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又能领略到父母奋斗的艰辛,父母们也往往会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次调查既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艰苦奋斗,而且有效的利用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以上两例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材料、方法的生活化。这个方法的提出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我教育。
  我们的实验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条件好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拓本地区的人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客观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中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图书馆的建设。为了保证信息资源优质的配置和共享,高中图书馆要针对学生的阅读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特色来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辅助高中的教育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中图书馆;优化配置     1.高中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目前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尽管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因此
期刊
【摘 要】依据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高校体育选项课基础教学及大学生高智商的优势,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在体育健身锻炼中,进行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大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效能     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由于它较强的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以及基础设施条件要求相对较低等优点,在目前我国高校同时并存的诸
期刊
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对它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堆进作用,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体育教育的改革需要超前的规划和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笔者在本文简单探讨一下。  1.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
期刊
【摘 要】小学体育游戏包括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前者称智力性游戏,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大都属于文化娱乐就体育游戏的含义、选择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好处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课堂教学;运用原则     1.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和德育犹如一对姊妹花,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包容、互相渗透。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的能力,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健康、高尚。德育是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
期刊
【摘 要】健康心理的标准是什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何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谈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还谈到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六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健康的心理;时代的需求;成长的需要;重要的任务     关于健康的心理,国内外学者有许多观点,综合各
期刊
【摘 要】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于数学总是感到头疼,对于数学机械地学习毫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尽人意。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行为;学习行为;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模式下,课堂效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如何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一件事。要提高音乐欣赏课堂效率,应注重欣赏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这些具备的同时,教师也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有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而喜欢上欣赏课,喜欢欣赏课而喜欢你。  【关键词】课改
期刊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随着网络技术和音响媒体的普及,学生接触的音乐面越来越广,看到的艺术形式越来越新颖,因而学校音乐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领域要打破原有的传统型但已划定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运用恰当地教学方法,,适时牵引,使学生能够自始至终的融入到音乐意境中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他如何能有效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呢?所以有人说“数学的教学其实就是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如果你能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那么你的数学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快六年了,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升学机制造并没有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