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存:以无厚入有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SC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庖丁解牛》是高二语文选修课中的一篇文言文,如果用一句话说出通过《庖丁解牛》要教给学生什么,那么就是让庖丁解牛之道的质感呈现出来,以无厚入有间。这既是这篇文言文的内涵实质所在,也是我理论设计的出发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一课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庖丁解牛之道的“道”并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理解。对于抽象的“道”和具体的“庖丁解牛”没有联系起来。
  把庖丁的解牛之道限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而不做其他解释,这实际上是用一个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并不能建立起道的质感来,实际上学生仍然不知道这个抽象的“道”和具体的庖丁解牛有什么关系;另一种常见的弊端,认为道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就是掌握牛的生理构造,即文本所言“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那么“天理”和“固然”又是什么呢,是牛的构造,这是牛的道而不是解牛之道,仍然是概念地去理解“道”;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会把庖丁解牛的解牛之道理解为通过反复实践,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从文中的“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到“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最后到“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认为这一切正是因为庖丁已经经过了19年的经验积累,是通过反复实践进而熟能生巧的,这显然是对于道的内涵实质把握上的错误,庖丁明确说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追求的是道,而不是技。《说文》中,释技为巧,说巧为技。所以,道显然不是熟能生巧,那么道是什么呢?
  事实上,道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在这个寓言故事的语言形象中自身展开的,是从庖丁解牛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
  从“手之所触”到“肩之所倚”,再到“足之所履”,“膝之所踦”,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生动的形象,像画面一样浮现出来,然而这一切在文本中不是画面而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正是“手、脚、肩膀、膝盖”的配合,才使得牛的皮骨相离,产生缝隙,让牛的“间”显现出来。比如在教学中,“手之所触”的感觉,也绝不仅仅是用手拍一下牛的动作,“触”是为了让牛的缝隙产生出来,这在文言中并不存在字词理解上的障碍,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动作直观质感的语言形象。而“砉然向然”的声音就不仅仅是嗤嗤的声音这么简单,而是在皮骨相离的过程中发出来的。“间的产生”对于庖丁后面的“奏刀”又具有构成性的意义。“奏”刀的位置正是动作造成的皮骨相离的“间”的所在,发出的“騞然”的声音,这种声音和前面皮骨相离的声音显然是不同的,而是刀和牛接触以后发出来的。
  庖丁恰恰是利用了这个“缝隙”去解牛的,“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这时候庖丁的刀刃在“恢恢乎”的缝隙中游走,因此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就不再是熟练的意思这么简单,而是让刀刃在有余中游走的质感显现出来。在这些缝隙看起来并不宽绰,筋骨交错的比较复杂的地方,庖丁“动刀甚微,视为止,行为吃,怵然为戒”,而此时教学的难点则超越了翻译的要求而是感受语言中表达的庖丁在遇到复杂的情况时,仍然小心翼翼,高度认真谨慎的状态。庖丁是通过“以无厚入有间”去解牛的,所以他的刀才能用了19年依旧如新,始终处于一种无损的状态。
  而最后庖丁解完牛以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种自得的神情,并不再是庖丁因为解完了牛才自得,而是伴随在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是一种一直伴随着的情感,因此“謋然以解,如土委地”便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整个过程和结构早就成为了庖丁观念中的房屋。
  经历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老庄之“道”的感受就不再虚空的或是机械概念的。他们在庄子讲述的庖丁解牛的过程中真切地触摸到了“道之所存”,庄子“道法自然”而得“养生”的主张,伴随着庖丁从“离间”到“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解牛過程和人物形象,以“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具体表达为学生所感知和理解,而与之相悖的“背道”、“人为”则以良庖的“割”与族庖的“折”来呈现。在这样的描述和比照中,庄子“养生之道”的道理、《庄子》以寓言解“道”的独特文风,就都自然而然地随着文言的表达而进入学生的意识,丰厚着他们的文化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问题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创设问题产生情境,调动学生情、知、意各种感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感悟知识体验成功,获得学习的乐趣,实现其智力情感以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愉快;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强调知识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并同时开展愉快
期刊
摘 要:围绕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和施教与学习策略的研究命题展开。主要是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科技交流多媒体手段和外语学习结合起来,创造跟母语类似的认知过程。课堂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学堂。教师教的核心是促进学,即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本文结合区情态势,就构建基于“师生型共同体”的中学英语听说课堂研究提出一些探索和思考。  作
期刊
【摘要】通过“观后感与读后感结合”的作文素材积累方法,能激发学生的素材积累兴趣并有效提高素材整合的效率,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作文素材 积累方法 观后感 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为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作文向来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作文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学生而言,素材积累的多少,议论思辨性的高低决定着作文的优劣;就语文教师而言,作文教学内容单一,教学
期刊
练习写作文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能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习作目标,让孩子们自由表达,快乐习作?我结合三年级习作教学实践,从“习作前指导留心观察,真实地记录生活;习作课上点拨写法,鼓励自由表达;课后交流展示,享受习作的快乐”对三年级孩子作文起步的指导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习作前指导细心观察,真实地记录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三年级孩子天真活泼、纯朴、敏锐、真实,他们的生活是丰
期刊
摘要:做好课内阅读的关键是上好阅读教学课。这是提高和培养学生形成较强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为直接的途径。以读促写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语言的交流 和与人的沟通,书面表达欧式语文学习的最后结果,学生学会了字词句段,就可以连段成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以读促写 学习能力  【中圖分类号】G623.2  语文是万科之母,没有语文基础,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不可能进行。语文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尽管目前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建议性措施,希望能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2
期刊
摘要: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分支之一,只有练好听力我们才能更加自如的与他人进行交流。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英语课程的学习在于将其英语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而听力的提高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但是,我们高中生习惯了英语传统的学习方式,词汇、阅读、写作成为学习英语的主流。我们高中生既没有从观念上对听力给予重视,也没有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经验,主要就高中英语听力学习的障碍与技巧展开论述。  
期刊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应用到化学知识,因此如何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始终受到广泛关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出发点,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
期刊
阳光希望天空不单调,所以透过蔚蓝的天幕,温暖普照,而百花便以娇艳、树木便以青葱报之。大自然以他的博大睿智向我们暗示:希望,让阳光不锈;有了希望,万物皆有灵气。  请看以下案例:  爱在左,严在右,打开心扉,孕育希望  带着爱与希望去处理学生的事情,再难的问题似乎都会柳暗花明,这是我从历届的问题班级和问题学生中懂得的。有一年从初二接到一个新班,别人都说我运气差,班上以小A为首的一帮人早已把班上弄得乌
期刊
当前在教学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先进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无法适应新的观念,校本课程研发迫在眉睫。为了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残疾学生全面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探寻新的教改思路。下面就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粗浅做法作以简要汇报:  一、对启智教学的简要做法和初步探索  1、逐步培养学生一些好的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的耐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