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优美的学科。数学图形具有对称美、形态美;数学表达式具有简洁美、有序美,和谐美;数学思维具有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灵活等独特的美;每一个数学定理,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蕴藏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的学生常常学数学无味,学数学无趣。就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其次是所学知识偏多偏难,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另外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学生感到学而无用,对所学知识没有多大兴趣等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它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走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支持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目标应该比较自由
  目标自由的评价观认为,如果不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向评价人员提供信息,那么评价就会比较客观。因此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依据不是制定者预定目标,而是活动参与者所取得的实际成效。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纷呈,但只要学生将他们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并且他们的判断力和创造力有所展示,就可以认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评价的标准应具有开放性。通过目标自由的评价方法能更好的判断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2.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整合进教学中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后到结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由此丰富了学生习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见,评价应该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进行,始终关注学生正在学习着什么,而不是建立一套学习的参照标准。所以说有效的评价应该整合进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一
  部分。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传统的评价以教育者为主,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对受教育者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较为忽视,导致教育者的期望和目的得不到实现,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自我评价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得到落实,通过真诚地指导和帮助被评价者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唤醒了被评价者的自我意识,实现了评价的教育功能,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经验和结果的获得是通过持续、主动地自我学习,自己亲自实践,亲自体验获得的。最好的评价者应该是学生自己。
  4.研究性学习评价也注在合作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中师生的合作体现在主要由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判断和选择,教师起到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为学生介绍和提供测定和评价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根据反馈的信息,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和缺陷,帮助改进研究方案。学生之间也有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便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深入。通过组内个人的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倾听和评判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学会交流和分享共同的成果。同时合作还可以向社会延伸,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与其他学习活动的评价一样,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学生知识技能的充实,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但是,它关注的重点和价值指向与学科学习评价有所不同。从知识层面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内容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它对学习素材(研究课题)的探究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并有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更广泛的生活实际,它追求对书本知识的加深和拓宽,强调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加以联系、综合,并运用到实践中。评价内容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从能力层面看更强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它要求学生能多渠道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能从各种资料中通过分析、整理、归纳、提炼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对研究的课题提出“创造性”的解释,能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规范的给出成果汇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个性品德方面强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精神,学会与各种人群交往和团队协作,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计划性。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从以往的注重知识传授、知识识记,转变为通过把握知识重难点,构建知识框架,关注时政热点,及时实践,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训练。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开展有效教学,提升教学品质  关键词:高中课程;思想政治;知识框架;高考;能力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提升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关注国家,实现自我发展的课程,它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期刊
摘 要:历史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分广泛。它既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必备条件。初中历史教学就是为青少年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基础。初中历史的教学也需要好的方法和技巧才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可产生兴趣,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法;技巧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
期刊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途径。长期以来,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精选例句,并试图在课掌上有限的时问内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接受的只是些机械呆板的语法规则,学生的大脑成了储存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点的“仓库”,这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课堂模式不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成
期刊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主要是通过语言(即口头语言,身体语言,书面语言等)来鼓动和激励的。英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运用语言激励艺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口头语言激励  口头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语言形式。古人云:教,欲善其事,必先欲其言。说的是:教师想要教好书,必须先讲究他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
期刊
摘 要:当前,高职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如何根据大学生就业求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严峻的就业现状,增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定位意识及就业方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方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840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
期刊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都要大胆突破,既能够高效地驾驭教材,又能够巧妙的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明确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更新对创新认识  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如发明制作、科研创造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另类、离奇,便是创新,而走入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区的不断实施与推进,教研组工作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本人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教研组工作的开展现状,经过不断的观察、反思与总结,从中觉得目前我们的教研组工作存在“四多、四少、一应付”的问题和现象。对此,本人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教研组;工作;观察 ; 反思  教研组是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的基本组织,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的基本组织,应该说教研
期刊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有兴趣就有了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了作文的潜能。一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创设了作文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作文训练迸发出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作文教学中情境创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创设作文的氛围。学生就会对
期刊
摘 要:《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些要求和标准都有利于科学的传播,有利于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多媒体;化难为易;激发兴趣 ;丰
期刊
在学校里,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人当数班主任老师,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集体能否积极向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因此,我们应该“捧着一颗心”来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一是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二是要多鼓励、多引导,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歧视;三是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时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四是要引导同学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