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间,读懂百年刘公岛的『中西合璧』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上一座岛
  刘公岛,是历史之岛,是警醒之岛,但同样是一座生态之岛。这里有碧蓝的海水、清涼的海风、细软的沙滩还有茂密的山林,你所能想到的关于海岛的美丽风景,在这里都能找到。在读懂历史之余,于蓝天碧海间漫步,放松心境,更能感知现世的美好。那时,你会更爱这座岛。
  刘公岛的建筑群最早由北洋海军建造,后经英军及日军改造,中西方的建筑理念在这里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但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东部沿海出现的中西合璧不同,刘公岛的建筑风格杂揉是完全被动进行的。今天,刘公岛现存的68处、228栋老建筑可供人们游览感怀,一睹昔日之光景。“北洋海军附属的工业建筑是我国海防遗产的重要实物,也是我国早期的重要工业遗存。”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说。
  岛上首屈一指的老建筑自当是北洋海军提督署。它是北洋海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军事衙门。整座建筑为清式砖木举架结构,按中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左右对称布局,各厅室之间和各院落之间廊庑相接,曲缦回环。但正是这样一座传统的多进四合院式的建筑,在细节之处却常见西方的建筑技术及建筑语言。姜波特别提到,在北洋海军提督署共16个厅室当中,演武厅的四合顶巧妙运用了“西式桁架”。中西合璧的建筑理念在细微处彰显。
  更为“显眼”的“合璧”在北洋海军最早的后勤军事设施——工程局、机器局、屯煤所、鱼雷修理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都是用西式的厂房来做的,因为我们传统建筑没有那么大的空间,也没地儿放那么大的设备。”
  厂房的空间究竟有多大?以屯煤所为例,从屋顶结构来看,远远望去,屯煤所由四栋建筑组成,但实际内无隔墙,是一座贯通一体的大仓库。整个煤库可储煤6000吨。为了便于运输,煤库分区铺设了直通铁码头的铁轨,并构成了一个完善的运输路网,不论是上煤还是卸煤,都可通过轨道运送车来完成。
  “建筑质量高是这些后勤军事设施最大的特点之一。”姜波说。1952年,第三海军学校(鱼雷快艇学校)迁入刘公岛,原工程局、机器局、屯煤所、鱼雷修理厂等建筑被继续使用,至今机器局的部分车间仍然保存完好。“海防遗产、海防建筑是中国的特色,海防工业更是特色中的特色,这些厂房,我们给予再多的重视也不为过。”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署,威海卫连同刘公岛一起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刘公岛主要作为英国远东海军的休养场所。上将避暑楼、邦格楼、约翰斯敦别墅……虽为英署,但“建造时选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工匠,也结合了岛上原有的建筑风格,所以风格依然是中西合璧且一脉相承的”。
  与此同时,刘公岛作为同时期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保存较为集中的区域,也对威海近郊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姜波说到,“同时期的学校、民宅都受到刘公岛上建筑风格的影响,慢慢地,这里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立的‘英租威海卫式’建筑区域。”
  “难得有幸”是姜波对于岛上诸多遗址得以保留的评价。不论是屈辱史还是抗争史,刘公岛的诸多建筑就是被这样“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了”。无论你是想深入了解甲午历史,追忆战火硝烟,还是想从老建筑的一砖一瓦中,触碰昔日痕迹,刘公岛,似乎都可以给你答案。但,这些在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中都少有的,能够“幸存”下来的历史遗迹,“我们的挖掘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近海防御到海洋强国,我们能为刘公岛做的,还有很多。”姜波说。
其他文献
对于普通人来说,旅行就是在陌生的地方放松自己,开阔身心,寻找在平凡日子里不曾拥有的感动。对于旅游体验师来说,旅行则成了一份工作。他们背着相机,在名山拍日出,在川西看星空。他们总是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大好河山,并把一路的风景、见闻分享给大众,撰写出一份详尽的旅游攻略,让大众重走路线时,能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  张子杨就是一位旅行体验师,这位只有23岁的姑娘“圈名”阿常,用双脚丈量过许许多多的地方。在普
期刊
1950年3月,春寒料峭。  家住威海的老船东刘大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群风尘仆仆的军人要租他的渔船,去刘公岛。  刘大爷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只听其中一个人说:“司令员,我们只能找到这条小渔船了。”  诧异的刘大爷,不禁插了一句嘴:“司令员?哪儿的司令员?是威海的司令员,还是山东的司令员?”  “大爷,这位是咱们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萧司令!”  刘大爷更加不解了:“海军司令员?为什么
期刊
16年,漫长却也短暂。  16年,可以做很多事,去很多地方,见很多人。  16年,也可以守着一座岛,每天迎接不同的人,给他们讲相同的故事。  16年,可以有很多种定义,在李翠翠这里,定义16年的这个词,叫成长。  2018年6月12号,作为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的讲解员,李翠翠在刘公岛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东泓炮台教学点的情况。三年的时间过去了,除了依然会有人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她的工作
期刊
那是一块宽2.6米、高2.8米、厚0.305米的巨大铁甲,马骏杰也不清楚,一百多年的海水侵蚀,是不是已经吞噬掉它昔日铮铮铁骨的风采。“在水中锈了一百年,不应该变成一块铁疙瘩了吗?”端详许久之后,他还是忍不住用手拍了上去。谁知,“这一拍,铁甲竟发出钟声一般的回响”……  也只有如此之高的钢铁铸造工艺,才让那艘铁甲船在被300多发炮弹击中,累计1000多处伤痕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任何沉没的迹象。但,正如
期刊
看过台风“烟花”路径概率图,得知“烟花”对刘公岛的影响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之后的胡雨尘总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回想她在岛近四年的时光里,每逢极端天气,整座刘公岛都如临大敌、全面戒备。  “我们会挨家挨户提前通知岛民停好车辆、船舶,每天晚上都会带好提前配发的救生衣、缆绳等救援物资进行夜巡,一是看岛民有没有停好车船,二是看岛内有没有突发状况。”刘公岛派出所女警胡雨尘说。  “就怕遇到突发状况。”一旁的杨子桐
期刊
下午五点之后,刘公岛上的游人已经大多乘船离港,只有少部分喜欢安静地人选择住下来,三三两两在岛上散步。  酷热散去,隋海滨的小饭馆门前支起小桌,客人们显然更喜欢在露天的环境里吃喝聊天。住岛的客人本就不多,一家人也就没有那么忙碌。菜上齐了,隋海滨就跟妻子在屋里悠闲地看电视……这样安逸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多年。  2021年的这个夏天有些不同,7月1日建党百年纪念日来临之前,隋海滨的父亲隋振斗和母亲孙淑卿,
期刊
在刘公岛,如果你运气足够好,在凌晨三点的草地上,在密林之上的缆车里,都可能看到梅花鹿的身影,它们三五成群,或静立、或跳跃、或穿行……那茂盛的绿林,是属于它们的世界,它们是这个岛上独具魅力的“精灵”。  梅花鹿与刘公岛的故事,要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说起。当时,威海从外地引进了7只野生梅花鹿,放养在刘公岛的森林公园里。刘公岛四面环海,无人打扰,有丰富的食物却无天敌袭扰,梅花鹿们的“快乐生活”就这样开
期刊
刘公岛有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年代,发生在不同地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敲响民族警醒之钟的巨锤,鲜活在历史的回声里。  今天,它们是刘公岛诸多展馆里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物品,是讲解员心中的一段段记忆、一份份感悟,等待每一个登上这座海岛的人,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去铭记。  这其中,有一个特别想给大家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898年。  那一年,距离中日甲午海战刚刚过去三年,北洋海军壮士尸骨未寒。  那
期刊
2021年6月24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的毕业生走进济南宁家埠街道向高村,进行“双报到双服务”形式的校地共建,举办“漾青春”人物形象设计秀艺术乡建展演。  其实早在半年前,同学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为毕业秀做准备。他们设计的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以不同的地域文化为背景,通过丰富多彩的造型、特殊的材质,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人物造型。  得知要去乡村走秀,同学们既惊喜又紧张,走出校园去展示毕业设
期刊
山巅  虽然刘公岛的至高点旗顶山海拔只有150余米,但得益于海岛的独特优势,登上山顶,整个威海湾与威海市区的美景,便可尽收眼底。因为海拔不高,森林丰茂,所以登山的过程也会愉悦很多。更为幸运的是,在这里既可以看海上日出,又能欣赏湾区日落,无论对摄影人还是对喜欢体验安静时光的你,都是绝佳的选择。  密林  登上刘公岛,便是满眼的绿色,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7%。早在1992年,就经当时的国家林业部批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