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现状、逻辑、机理与对策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状况及其特点,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竞争性领域逐渐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已经大量进人非竞争的垄断性和公益性部门。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增强,能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大型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随着中国融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还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出了自己强大的竞争能力。调查表明,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政策性金融对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政策性金融与自主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根据综合述评的结果,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总结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与,方向。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3次年会于2009年9月19~20日在长春税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61所高校和10多家新闻媒体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以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倒闭为标志的世界金融危机,是自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与经济危机。面对这场罕见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给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和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研究有效对策以救治这场金融和经济危机也成为经济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对资产定价理论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重要资产定价理论和模型进行阐述和评价,包括随机贴现思想及模型、新古典资产定价理论及模型、泡沫理论、非理性泡沫模型——噪声交易模型等,以介绍资产定价理论最新进展,把握其目前动态,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参照平台。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日元升值对目本经济产生了长期的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前一时期人民币对美元也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到2009年9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19.2%。从2008年9月24日至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升值的压力。本文通过回顾日元升值的过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希望从中得出对我们有益的启示。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截止2009年7月初,中国经济已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机冲击所导致的低谷,宏观经济发展的上升态势和冲力已经形成,经济增长的信心已基本恢复,如果不出大的意外,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一个V型反弹的上升通道,全年GDP增长8%以上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支撑本轮经济较迅速反弹的直接原因是投资、消费和流动性的迅速上升,而深层因素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积累形成的市场经济和发展型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比较迅速的逆转。本文提出了一个以资产价格为核心的新
本文利用萧条经济分析框架对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之间的分化和冲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集中指出,(1)中国宏观数据的冲突和背离不仅体现在能源消耗、工业增加值与GDP增速之间的矛盾之上,同时还体现在其他很多系统性的数据矛盾之上;(2)萧条时期的结构分化与变异可以很好说明现有各种数据之间的冲突,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并没有系统性地作假;(3)目前中国数据的冲突和分化说明了中国依然处于萧条状态中的政策性反弹阶段,宏观经济“止跌、触底”的基础并不坚实。
本文认为,中美两国面对的都是总需求下降的局面,但总需求下降的原因却完全不同。美国总需求的下降是由于次贷危机导致银行紧缩贷款而引发的货币紧缩;而中国总需求下降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下降而引发的实体经济衰退,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户消费需求均下降,结果导致交易性货币需求下降。因此,美国是金融体系出了问题蔓延到实体经济,货币供给不足、货币需求较大;而中国则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蔓延到金融体系,货币需求不足、货币供给较大,因此就出现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背离的局面。如果中国像美国一样采取大幅度扩张性货币政策,就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市经济学总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09)——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研讨会于2009年7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本文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探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