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的高中生物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提倡教育要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这一新课题,本文探讨了生活化生物教学的途径,让生物融入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 新课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在内容上要联系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强调以探索和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实现生物课程的生活化和实用化。
  高中生物苏教版教材几乎每节内容都有生活实际的例子和活动,如“积极思维”、“边做边学”、“知识海洋”、“放眼社会”栏目等。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不但要会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还要能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挖掘新的教学素材运用到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具体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完善生物学课堂。
  一、将生活的话题作为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其兴趣。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置中,教学生活化运用最为广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确保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前提。从这一角度,教师应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的学习从日常生活、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引入新课的学习。
  案例1、在苏教版必修1第二章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
  师:一切生物的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米蛀虫吃的是干谷物,为什么不会干渴而死呢?
  学生兴趣很高,讨论很积极,有的认为是大米中结合水的利用,有的认为是空气中的水分等等。
  师:粮食中都含有糖、脂肪等营养物质,米蛀虫吃了米粒以后,在体内经过一种特殊的生物化学过程,首先分解糖,释放出氧气和氢气,这些气体分子经过化学反应后结合成为水,叫做代谢水。这是米蛀虫体内的一种特殊水源,能够起到水分的补偿作用。米蛀虫在生活中,自己能不断制造出水来,于是就不断蛀食米粒,消化大米,吸收其中的养料,然后转化成更多的水分。
  案例2、在苏教版必修1第二章细胞生物大分子。
  师:有人说吃早餐时要“啃面包前先喝几口牛奶”:也有人说要“喝牛奶之前要先啃几口面包”。大家是怎么做的呢?到底那种合理科学一些呢?
  生1:我平时都是“啃面包前先喝几口牛奶”,面包干巴巴的,先喝几口牛奶,既补充一下水分,也能够增加食欲。
  生2:“喝牛奶之前要先啃几口面包”早上起来很饿先要吃点面包垫垫肚子。牛奶主要是蛋白质,而面包主要的糖类,补充能量主要用糖类(面包)。
  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者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如此“生活化”的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兴趣,从而使他们感到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材中的内容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强,很容易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融入生活元素,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培养学生们要树立科学意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课堂学习的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地融入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中的经验,来构建学习的平台。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把学生的生活和对生物的需要同教学联系到一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变成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例如必修2《遗传因子的发现》相对性状概念时,教师先讲授概念后,结合人体结构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相对性状,找自己身体特征例子,学生就相互观察,如眼皮、耳垂、大姆指能否向后弯曲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上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让学生受益匪浅。
  其次、利用成语或诗句来解释生物现象。
  在生物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成语,能够形象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
  “花而不实”——植物体缺少元素硼而出现的现象。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植物虽开花,却不能授粉,很难形成种子(光开花不结实)。
  津津有味——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使味蕾感觉到甜味。
  红杏出墙——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使枝条朝向光源一侧生长和弯曲。
  一山不容二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第三、利用生物实验来探究生活的窍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亲身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情感。
  三、课外探究活动与生活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阐明了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在学习选修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有亲切感,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试一试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背景,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学习必修1第五章细胞癌变时,可以出示肿瘤医院相关检验报告单,来说明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情况。还可以通过介绍网上比较热的一篇文章,关于上海交通大学于娟老师一年多的癌症生活和她的忠告,以及其他一些抗癌勇士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从学习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体会到当代科技的进步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更好地理解学习的价值并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总之,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将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标下生物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我们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要目标,努力贯彻“生活性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生物学习空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真正使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理论严谨的实践性科学。在物理教学时,教师往往只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培养,而在教学语言上却缺乏幽默,让学生听起来感到呆板单调。对于物理教师来说,如果在教学时语言富有幽默性,使课堂张弛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语言 艺术 科学 逻辑 幽默  教学既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按门类制定的: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的教学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 辅助教学 变式实验 创新性实验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形成,都必须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为以后的科学实验所
目的:探讨P-gp、GST-π和LR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gp、GST-π
曾经有很多同学在踏入初二第一节物理课堂后都会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物理呢?我会告诉他们我们的物理有两个好朋友,左手牵着一位叫“生活”的朋友,右手拉着一位叫“实验”的朋友。  1.实验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实验部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兴趣所想,调动其积极性,对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
期刊
一个精彩、有效的课堂引入是一堂高效好课堂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效的课堂引入,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再也熟悉不过了的古言。  可是真正重视并努力做好课堂引入环节的教师应该不是大多数。特别是在
期刊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使之符合预定的目的。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确立教学新理念  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困难大多来自旧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改革的成功多是新教学理念实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都展现了一片新天地,带来新的气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住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新的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是广东省新课改样本学校,学校在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新课程改革以大力支持,在高一年级任教的老师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到新
期刊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对学生学习高中化学障碍的形成进行观察和研究,制定相应的衔接教学策略,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尽可能避免过早出现分化现象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衔接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据了解,不少学生在初中时化学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关于力的定义是这样给出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对此,各种参考及各类杂志上刊载的众多的论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起了很大的启迪作用,但由于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在量的关系上少于涉及,导致学生在此概念上的模糊,对问题的判断上往往产生差错。现通过例题浅析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