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增持不是选股的标准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的股票,这本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不过在我国,长期以来出于执行“三公原则”的考虑,在制度设计上就对大股东的增持行为作了较多的限制,事实上是并不鼓励的。只是到股市二级市场出现严重超跌的时候。才会考虑推动大股东进行增持,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2005年进行股改时,为了表达大股东对股改的支持,同时也是基于刺激当时颇为低迷的股市的需要,有关方面曾经行文要求有条件的大股东实施对控股上市公司的增持。到了2008年,由于股市持续下跌,行情黯淡,管理层再度举起了大股东增持这一旗帜,并且把它作为救市的重要手段加以推广。交易所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松绑了对大股东增持的多项限制。现在,上市公司大股东可以自由增持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以下的股份而无须提前申报,而且禁止增持的“窗口期”也大大缩短了。有人说,现在是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条件最宽松的时期,并且预言这种增持行为将大量出现,进而对股市的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实际效果会不会真如此?
  
  200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
  
  不过,从为大股东增持松绑到现在,时间过去了一个半月,也确实有200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了增持,有的增持数量还达到了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但是,无论是就大盘的走势来说,还是那些被大股东增持的股票而言,其走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一些中小投资者追涨有大股东增持行为的股票,结果也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收益。至于大股东的增持行为,到目前为止大都也使之蒙受了一定损失。当然,仅仅以不到两个月时间的实践,是难以对大股东增持行为作出完整而合理的评判的。但是,这些实践也促使人们深入地思考,在中国股市的具体条件下,大股东增持这一行为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它为其他投资者参与股市交易,又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呢?
  从理论上来说,大股东增持所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一般是出于这样两方面的考虑:或者是在控股地位受到威胁时,通过增持来强化自身在上市公司中的话语权:或者是认为股价已经足够低了,基于交易性的目的出发。逢低吸纳以便将来赚取差价收益。至于说大股东增持彰显其对企业未来的信心,有利于稳定二级市场的股价,这恐怕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愿望与预期,实际情况则未必。因为极端地说,如果真有信心而不忍看到公司股价被如此低估,那么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发出收购要约,将公司私有化。作为控股股东,多持1%的股份就能够说明它对企业有信心吗?实证也表明,在上市公司出现股权争夺战的时候。大股东的增持对股价的影响的确很大,而基于交易性目的的增持,通常在市场上的反映并不会很强,它与其他股东买入股票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如果这种增持的数量足够大,以致于能够明显改变供求关系,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但是,如果是为了交易性的目的而增持,那么理论上这个量是不会很大的。我国香港地区的资本市场上,大股东基于(或者主要是基于)交易性目的的增持行为,是经常会发生的,几乎接二连三地出现,当地的一些富豪增持下属控股公司的股票,甚至算不上什么大的新闻。显然,这种行为也很难对股价产生大的影响。今年以来,无论是李嘉诚对长实系股票的增持,还是杨慧妍对碧桂园的增持,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里,应该说结论是明确的,这就是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在本质上只是大股东从其自身利益出发的一种资本运作手段,并不涉及救市的安排。事实上,它也的确很难发挥救市的作用。
  
  
  警惕陷入大股东增持“陷阱”
  
  回到境内股市,一般认为,现在有关部门之所以会鼓励大股东增持,这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大股东通过其增持行为表达对公司价值的认同,帮助其他投资者树立信心:另一个则是现实地增加一部分对股票的需求,以便多少改变一下供求关系,促使市场尽快摆脱暴跌的阴影。无疑,这样的考虑是有道理的。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不同,很多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它们所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不是要增加持股比例,而是要适度地减持一部分解禁的限售股,以套现收益、提高资金利用率。在这种情况下反过来增持股份,所表达的应该是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但问题也就在这里。如果要充分表达这一点的话,那么增持的量就要足够大,并且最好是明确宣布某个价位是其增持线(这在海外市场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但现实是,现在所进行的大股东增持,规模一般都很小,多的也就5%,少的只有几万股。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汇金公司,它对3只银行股的增持是每家200万股。共耗资2500万元左右。显然,这样的增持是难以完整地表达大股东看好上市公司的决心的。同时,由于这样的增持规模不能有效地改变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因此其作用最多也就是一阵子的,没有能够延续。一段时间来,一些投资者把大股东增持作为市场上的一个重要题材,并且相信只要有大股东增持,股价就不会再跌。同时还认为因为大股东不能容忍出现亏损,因此一定会把股价推高到其平均增持价的上方去,因此追涨有大股东增持行为的股票就能够轻松盈利。“9·19”以来,也的确有不少投资者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操作的。但是。看来是由于对增持的本质与作用没有真正认识,以致反而陷入了大股东增持的“陷阱”。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既然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不能认为具有标准意义上的救市作用,那么按照大股东增持的轨迹来操作,也许本身就没有走对此时此刻的投资之路,结果也就只能是“聪敏反被聪敏误”。
  
  大股东增持行为仍值得欢迎
  
  事实上,从大股东行为的角度出发,对其增持进行分析时,得到的结论也显然是不应该过于夸大大股东增持的作用。进一步说,对于大股东基于交易性目的的少量增持,更不必太当真。当然了,这样说不是要否认大股东增持的积极意义,不管怎么说,在市场如此低迷、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都袖手旁观之际,那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能够站出来买股票,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现实地说,此举的最大作用,也许并不在于使得其他投资者因此树立起多大的信心,而是一方面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另外也使得大股东所持有的解禁限售股事实上被锁定(按规定大股东在发生增持行为后的半年内不能卖出相关公司的股票。否则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从而间接地化解了解禁限售股流通的舆论压力。并能够减轻这些股票在行情好转时的上涨压力。另外,当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在参与二级市场操作,买人股票并且与其同样被套时,内心会感觉到大小股东之间利益的某种平衡,这对于市场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在这个意义上,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行为,还是应该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欢迎。只是基于以上的分析,不应该去人为地放大大股东增持的作用,甚至把一些并不真正存在的效用也硬性地放上去。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反。至于一般的普通投资者,更是不必以大股东增持作为选股的唯一标准。大股东增持行为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很复杂的,并不全然是一个无条件买人的信号。对这一点,至今还沉湎于“增持救市论”之中的人们,更是应该有所警觉。毕竟,大股东增持的作用是技术性的。在本质上,股票不会因为大股东增持而提升价值,市场也不会因为大股东增持而改变运行方向。
其他文献
中小板指数成为此轮反弹的最大亮点。考虑到宏观经济的回落幅度超出各方预期,中小板指数的反弹幅度也已超过40%。今后中小板个股将何去何从、前期强劲的走势能否延续?  随着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一次性降息108个基点、新版“国九条”等一系列政策利好的纷至沓来,市场翘首以盼的大B浪反弹变为了现实。相比权重股的步履蹒跚,中小板股票成为此轮反弹的最大亮点。  中小板个股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水泥和铁路等政策受益概
期刊
自2006年中国开放银行市场以来,已经有20多家外资银行注册成为本地法人银行。其中包括最新加入该阵营的法国第二大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法兴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已达27年,并在2008年9月中旬在北京完成本地法人注册,这意味着现在它可以在中国吸纳非居民的人民币存款和逐步全面拓展零售银行业务。  完成在华子公司的本地注册,对于法国兴业银行来说是值得欣喜的机遇,然而对于这家老牌欧洲银行来说,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所
期刊
次贷问题终究是可以解决的,这不是过于乐观。靠时间、靠低息、靠通胀,以前的多少次危机都是这样解决的。    奥巴马赢得了美国总统竞选,不少人寄予厚望,认为美国将面临改变。笔者对此有些想法。  1860年,林肯不惜发动南北战争,解放在美国南方的黑奴,好为发展中的北方工业提供劳动力。百年后,黑奴已不存在,但种族歧视仍然厉害。且看今次奥巴马、麦凯恩所胜出的州份地图,基本上麦凯恩所赢的州大多在南方,即以前大
期刊
世界正在向新兴市场倾斜,21世纪可预见的将是一个新兴市场崛起与争锋的世纪。    2008年,肯定是全球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凑巧,同一年,美国总统大选,换届。对美国而言,这一换届,恐怕正好也是美国230多年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起码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续攀登盛世巅峰的转折点。  几年前,汤玛斯·弗里曼写《世界是平的》一书,对全球化的形成与展望作了精彩的分析,一时洛阳纸贵,本身也成了全球化
期刊
自去年10月冲高6124点以来,日K线首次6连阳之后,本周二上证综指在2100点前止步。从1664点反弹到2100点,市场最大反弹幅度已达到26%,部分个股股价短期已经出现了翻番的水平。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牛市行情重新拉开了帷幕呢?    牛市是否重启仍有待观察    应该说,此轮反弹行情主要是受近期政策面的利好推动,国务院发布金融“国九条”和汇金公司继续增持工、中、建三行A股,以及本周召开的中央经
期刊
圣诞节到了。有人说,洋节是属于年轻人的,这话有一定道理。年轻人过洋节,是喜欢璀璨的彩灯环绕的美景,是喜欢交换礼物时的浪漫,是喜欢朋友间欢聚的疯狂,以及假面后抛开所有烦恼的激动……  终究,洋节被我们以“拿来主义”为原则进行“中国制造”,其中集纳了我们最琐碎最细小但最真实的生活感觉。无论是放松的借口,还是欢聚的仪式,抑或是时尚的理由,在洋节里,我们制造着自己的快乐,这就足够了。  竖起耳朵听听200
期刊
请各位切记:市场研究应当着眼于它的发展前景,因为在全球经济基本面完全走上正轨之前,股票市场往往会提前复苏。    对于中国乃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来说,2008年是痛苦的一年,全球股市都经历了大幅下跌。这的确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给人们带来的教训却永远值得牢记!    认清目前的困境    美国房地产市场暴跌并由此而引起的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然而毫无疑问,在未来的一段时间
期刊
在香港看病,既可以花很少的钱,也可以花得你肉痛。公立医院为穷人撑起了医疗保护伞,私立医院则凭服务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去年,一位内地到香港出差的朋友突发急病,疼痛难忍,被送到香港一家私立医院看病,住了两天院,经过治疗,康复出院,花去大洋近三万港元。如果在内地,几千元也就够了。不过,朋友说,当时疼痛难忍,医生曾提到费用问题,但哪里顾得了这些。看看墙上挂的医生在英国进修深造过的多张证书,听听医
期刊
一场小小的争论在本刊编辑部展开。争论的话题是:本刊自创刊以来,每年年初由记者撰写的“大话投资机会”这组专题文章还要不要保留。  “大话投资机会”连续刊登了7年,前6年都保持了七成以上的准确率,但去年由于美国遭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并拖累全球经济,因此,本刊记者大话投资机会的准确率也创了新低。细细想来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本刊记者当中即使是最富经验的投资老手,其直接经验也不会超过30年,要让他们以有
期刊
股市表现往往既早于实体经济入冬,也早于实体经济迎春。当投资人在感受今年这个“冬天”太冷时,一定要有迎候春天的那个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使全球投资市场一下退回至20年前。股市、金市、商品,几乎所有的投资标的,没有一个能幸免。不仅相关性高的市场,甚至相关性低的市场,投资标的统统下跌,差异只不过是跌多与跌少而已。在几乎看不到前景的市场面前,投资人一定会延续以往的经验和思路发问:冬天到了,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