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的主要作用是为社会输出更多专业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计算机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的热门专业,具有就业市场大、竞争压力大等特点,并且该专业发展速度较快,时时刻刻都有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推出,想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就要充分了解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并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从而为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引言: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为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指明方向。所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精准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优化专业设计、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更多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确保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然而,由于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发展速度较快的学科,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始终存在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就业面临重重阻碍。对此,需要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一、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虽然认识到了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但结合人才培养效果来看依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计缺乏合理性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存的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协调。但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只停留在落实课程目标上,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不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1]。
(二)教学方式单一
职业院校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与高等本科院校相比,更加注重人才技能和技术的培养。但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选择照搬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导致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另外,即便有部分院校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落实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偏差,使得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不利于学生对未来就业进行准确定位。
(三)学生职业规划不科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技能与知识传授上,没有给予职业规划相应重视,导致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缺乏科学指导,甚至很多学生临近毕业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使职业规划失去引导作用[2]。另外,一些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只关注主观意愿,缺乏对就业形势进行客观分析,没有将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融合,严重影响职业规划效果。
(四)缺乏实践机会
首先,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能力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在竞争上岗时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学校受各种条件制约,导致教学基地建设不到位,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求,使得学生操作水平与就业需求不符。
(五)教学评价不合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时,仍然以专业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没有对学生综合表现和职业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导致评价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这也使得很多教师不能从就业角度为学生发展提供正确指导,不利于学生培养职业素养。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为学生就业指明方向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就业与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这就需要学校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不同课程性质以及行业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同时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科学调整,突出专业教学职业性特点。另外,课程设置还应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协调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确保二者步调一致[3]。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打破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盲目追随,应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和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主适当删减专业课程,对同类课程进行科学整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善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建设“够用”,而不是“贪多”。
(二)采用多樣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行业虽然就业市场较大,但就业形势变化多端,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也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增加难度。想要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考,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调整自身能力结构,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手段,以多样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专业就业方面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方式,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深化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三)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正确指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规划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认清行动目标,加快成功步伐。想要充分发挥职业规划的作用和功能,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导。具体来说:首先,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在新生入学阶段,就要不断渗透就业理念,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对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安全等领域有正确认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会学生从客观和主管两个方向完善职业规划内容,确保学生在计算机专业领域精准定位[4]。其三,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心理素质测试等方法强化学生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最后,遵循“循序渐进”基本原则,帮助学生制定完善、系统的职业规划,按照时间长短划分职业规划完成目标,充分发挥职业规划引导作用,为职业规划有效落实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