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文献综述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美贸易关系尤其是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两国甚至全球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美建交以来的美对华贸易政策进行阶段性的划分,提炼出相应的特征和原因,对于中国正确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合作以及调整我们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对华贸易政策;贸易保护;国家利益和政治战略;利益集团
  国际贸易中国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承担了更多的角色,比如经济交往、外交斡旋以及为政治服务,而中美之间的贸易复杂且难以把握,尤其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各具特色,在中国的经济贸易决策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美国对华贸易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中美建交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一、九十年代以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这一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政策是为政治战略服务的,尤其处于冷战的特殊时期,贸易政策以友好为主旋律。蒋珠燕(2009)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处于解冻、合作和发展阶段。1979年《中美贸易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中美贸易开始正常化,双方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在关税、货币等方面相互提供便利,这一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平稳发展,美国与苏联的政治博弈主宰着对华贸易政策的走向。杨进欣(2000)认为,不管美国是看中中国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还是处于冷战时期维护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政治战略需要,90年代以前的美国基本上都是以友好主动的态度去寻求与中国多领域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但是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迥异的文化传统又使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注定是以美国的战略需要为基础。毕元辉(2004)指出中美建交是在美国对苏缓和政策失败的推动下促成的,卡特政府的对华政策始终要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对苏联政策的需要,但是其中也不乏掺杂着大量的经济因素,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总体来说,该时期的贸易政策是政治主导经济,双方主要通过政治外交活动开辟新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促进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受到不同事件和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很大的波动,卢欣(2011)指出,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1989年中国发生的学潮事件,中国对于美国的政治战略意义有所减弱,因此克林顿在早期利用最惠国待遇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使美国既不想放弃中国的经济市场,又想迫使中国在人权方面向美国屈服。
  但是在执政后期,在对华态度上主动对华示好,重申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白大范(2012)指出,克林顿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实行“国家出口战略”的
  积极对外贸易政策,尽管克林顿在人权和最惠国待遇甚至台湾问题等方面与中国在政治上有些许摩擦,但是对华贸易的投资潜力和回报始终使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余雄(2000)认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核心是最惠国待遇问题,它不仅关乎正常的国际经贸关系更是与两国的政治博弈联系在一起。克林顿时期对最惠国待遇政策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演变过程,对华贸易政策由“全面遏制”转向“全面接触”。
  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宋国友(2003)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本土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在国际层面的表现,比如批判中国人权问题的人权组织、美国换届总统竞选的政治筹码。徐荣(2001)也指出,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把最惠国待遇和附加的严苛条件联系在一起作为寻求选民支持的政治承诺。随着美国政府内部的分歧以及美国普通民众尤其是工商界的强烈反对,加之美国经济日益强大对美利益巨大,最终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人权脱钩。王晴(2006)认为,美国国会在对华最惠国问题上与总统之间产生的分歧也导致美国对华贸易的波动。袁征的《美国国会、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以及中美关系》也论述了美国国会与总统在对华最惠国问题上的争端以及影响国会议员对华问题上的因素。总体来说,冷战的结束使中国的政治战略地位有所下降,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以及政治周期等对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小布什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中,复杂且又多变,白大范(2012)认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丧失了明显的导向性,“接触”与“遏制”并存是这一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张曙霄和蔡丽(2001)认为,“9.11”事件使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国家安全上,美国以“接触”为主要手段放松对华贸易政策,支持中国加入WTO,允许中国在入世后逐步开放国内市场。随着美中贸易的严重失衡,又使布什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趋紧。李静(2010)认为,为了挽回美中贸易的严重逆差,美国要求中国不断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提高人民币汇率,同时采取反倾销,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制造贸易摩擦。
  对于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梁碧波(2006)指出,不管在任何时期,贸易政策都要服务于国家利益,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影响和制约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李静(2010)指出,美国认可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支持中国入世加入多边贸易体系,但是随着美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中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趋紧。
  四、奥巴马至今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奥巴马上台执政时面临国家经济深陷金融危机困境的复杂形势,李静(2010)认为,奥巴马主张实用主义自由贸易政策,即非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或实用主义,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在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美国需要维持中美正常经贸关系,但是同时需要恢复经济,降低失业率,美国需要在对华贸易方面采取进一步的保护主义,消除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对华反倾销等达到顶峰。白大范(2012)指出,奥巴马秉承维护“经济正义”的基本宗旨制定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应当反应美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在自由贸易协定中附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劳工标准,在扩大国家出口的同时抑制进口。
  张丽娟(2011)指出,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衰退,国际新秩序面临挑战,美国需要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复苏,降低失业率,而中国是美国实行贸易保护的主要对象,美国贸易政策承载了太多的政治责任,贸易政治更加盛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提上议程,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突出亚洲战略,尤其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谈判签订,注入了诸多政治和经济因素,意图制定美国主导的贸易规则,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根本利益所在。对于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马相东(2010)指出,美国本土严重的金融危机使奥巴马在国内的支持率急速下降,中国成为美国实施贸易保护和抨击的对象。蔡强(2011)指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会对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产生不同的影响,奥巴马为了维护特定群体尤其是劳工和公共利益集团的利益等,需要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张建新(2009)认为,由于中美两国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的差异,双边经贸关系仍潜存着较大的政治风险。尽管危机过后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借助中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仍然很流行。美国政府认为,对外贸易机会的扩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进而转化为军事实力,从而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因此需要从经济领域对中国进行遏制。
  五、结论
  现存的美国对华贸易研究集中在美国国内因素影响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比如美国的经济周期、政治周期、利益集团的博弈和公众等,在国内外存在大量相关文献,通过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同时期的特征和原因分析,能够为当今中美贸易问题和国家关系提供建议,但是对于同时期中国国内的相关因素对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帮助中国对发现并分析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对外经贸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小军.新型大国经济关系的生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經济外交.复旦大学,2014.
  [2]毕元辉.卡特政府对华政策的形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
  [3]蒋珠燕.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9.
其他文献
世界上有识之士的共识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也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改革出现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它不仅面临着知识经济风暴的洗礼,而且不可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日益加快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额不断增加。我国很多优良的企业也逐渐确定了“走出去”的战略目标,致力于在全球寻找更广阔的平台和市场,例如我国的石油工程不仅技术上达到了先进的世界水平,在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的同时更积极地开发着海外市场。在世界贸易这个大舞台上,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以财务管理这等难题占
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1992年1月4日,中乌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双边关系健康稳步发展。  中乌建交20多年来,两国关系持续稳步向前发展,务实合作日益深化。目前,中乌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国未来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中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基于这种形势,很多经济学研究学者认为需要对现有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改变,把管理的重点由需求转向供给。对于这方面的传达和理解,会因为立足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就需要对供给管理的内涵和本质有一个正确认知,消除存在的误解。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供给管理的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关键词】供给侧;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跨入新的世纪,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推广与普及,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使得激趣教学又成为课改中的热门课题。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
【摘 要】互联网模式下,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金融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金融企业创新能力不高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企业;互联网模式;创新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创新是金融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互联网模式下,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着众多新考验。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企业必须解放思想,通过改革创新加
<正> 一、插床选择与基质处理。插床选向阳通风处。床面宽1米,沟深30厘米。扦插基质选砂性壤土,插前用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杀菌。二、插穗的选取及插后管理。梅雨季节,选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