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雅学院,最多也就是培养一些只有“学问”没有思想的“学问家”。
最近,中山大学与著名学者甘阳合作,搞了个博雅学院。据说其方向是培养“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学生主要学古希腊、古拉丁、古代中国的语言和经典。当然,现代科技也要学一点,但根据其院长甘阳的介绍,“我认为纳入通识教育课程的自然科学类课程也并非传统的数理化课程,我倾向于选取环境、生命、地理科学类课程。对于一名21世纪的公民来说,应该授予他更多关于全球化问题的知识。”我有几点质疑。
首先,要称得上“大思想家”,你必须有原创的东西,而这原创的东西往往来自你对于自身所处的时代的重大问题的回答。这种回答有时会远远超越你自身的时代,通向未来,这才在不经意间造就了大思想家。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的大思想家,莫不如此。孔子也好、亚里士多德也好,他们都不是研究泥版书或木乃伊的,而是积极面对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类困境的思想者。现在,你不把主要精力花在回答自身时代的问题上,一头钻进古典世界,就能成为“大思想家”?
其次,我还没有听说过“大思想家”可以像北京填鸭一般批量打造的。你进了博雅学院,就是向“大思想家”迈进了?中山大学说了许多大话,这种炒作方法与卖大力丸无异。据说,博雅学院反对现在大学教育中盛行的过于功利化的倾向。依我看,这个炒作劲头比任何大学都更功利化。我认为,这个博雅学院是误人子弟的。我曾担心,那些好不容易读上大学的农民子弟,会因家长和自己的见识有限上了他们的当。
一些人认为博雅学院招收农村孩子太少,但当听说该学院首批30名学生中只有5名来自农村时,我却深感欣慰:让那些吃饱了撑的城市子弟去赶时髦吧,苦出身的孩子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学些对自己、对社会都更有用的东西。
再次,博雅学院的这次“教改”号称是走向“通识教育”。我认为这与通识教育根本是南辕北辙:在我们所身处的21世纪,博雅学院所重点学习的那些东西,恰恰是偏得不能再偏的东西,这怎么会是通识教育呢?就算有些现代自然科学的东西,根据其院长甘阳的介绍,我看也都是我们在《中国不高兴》里批判的“文艺腔”:你不从数理化基础学起,直接学“环境、生命、地理科学”等所谓的“全球化问题的知识”,只能是从人文到人文,不会真正具备科学思维。当然了,我看了博雅学院第一学期的课程表,这里面还是有数学课的,但我确实怀疑,如果学生要花这么多时间去学那些古代语言和原典,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学成多少?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我是赞成在中国大力推广通识教育的。但中国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人文。乃至社会科学的大学生们理工科素质太差,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他们补上理工科教育所能赋予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当然理工科学生最好也懂一些人文古典,但完全可以自己自学。然而,中国的话语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文艺腔”手里,他们把“通识教育”念成了提高他们自己的专业地位的歪经。博雅学院的尝试,在小范围内玩一玩可以,但如果发展成中国通识教育的大方向,我们就危险了,我们的民族一定会被开除球籍。
最后说说“大学问家”。选取最好的学生,埋头钻研古希腊、古拉丁、古代中国的语言和原典,我相信做个“学问家”是不难的,但“大”字放在前头就不好说了。况且我以为,在谷歌和百度的时代,学问家虽然还是需要的,但只有“学问”而没有思想的“学问家”的价值是越来越少了。博雅学院最多也就是培养一些只有“学问”而没有思想的“学问家”。
最近,中山大学与著名学者甘阳合作,搞了个博雅学院。据说其方向是培养“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学生主要学古希腊、古拉丁、古代中国的语言和经典。当然,现代科技也要学一点,但根据其院长甘阳的介绍,“我认为纳入通识教育课程的自然科学类课程也并非传统的数理化课程,我倾向于选取环境、生命、地理科学类课程。对于一名21世纪的公民来说,应该授予他更多关于全球化问题的知识。”我有几点质疑。
首先,要称得上“大思想家”,你必须有原创的东西,而这原创的东西往往来自你对于自身所处的时代的重大问题的回答。这种回答有时会远远超越你自身的时代,通向未来,这才在不经意间造就了大思想家。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的大思想家,莫不如此。孔子也好、亚里士多德也好,他们都不是研究泥版书或木乃伊的,而是积极面对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类困境的思想者。现在,你不把主要精力花在回答自身时代的问题上,一头钻进古典世界,就能成为“大思想家”?
其次,我还没有听说过“大思想家”可以像北京填鸭一般批量打造的。你进了博雅学院,就是向“大思想家”迈进了?中山大学说了许多大话,这种炒作方法与卖大力丸无异。据说,博雅学院反对现在大学教育中盛行的过于功利化的倾向。依我看,这个炒作劲头比任何大学都更功利化。我认为,这个博雅学院是误人子弟的。我曾担心,那些好不容易读上大学的农民子弟,会因家长和自己的见识有限上了他们的当。
一些人认为博雅学院招收农村孩子太少,但当听说该学院首批30名学生中只有5名来自农村时,我却深感欣慰:让那些吃饱了撑的城市子弟去赶时髦吧,苦出身的孩子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学些对自己、对社会都更有用的东西。
再次,博雅学院的这次“教改”号称是走向“通识教育”。我认为这与通识教育根本是南辕北辙:在我们所身处的21世纪,博雅学院所重点学习的那些东西,恰恰是偏得不能再偏的东西,这怎么会是通识教育呢?就算有些现代自然科学的东西,根据其院长甘阳的介绍,我看也都是我们在《中国不高兴》里批判的“文艺腔”:你不从数理化基础学起,直接学“环境、生命、地理科学”等所谓的“全球化问题的知识”,只能是从人文到人文,不会真正具备科学思维。当然了,我看了博雅学院第一学期的课程表,这里面还是有数学课的,但我确实怀疑,如果学生要花这么多时间去学那些古代语言和原典,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学成多少?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我是赞成在中国大力推广通识教育的。但中国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人文。乃至社会科学的大学生们理工科素质太差,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他们补上理工科教育所能赋予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当然理工科学生最好也懂一些人文古典,但完全可以自己自学。然而,中国的话语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文艺腔”手里,他们把“通识教育”念成了提高他们自己的专业地位的歪经。博雅学院的尝试,在小范围内玩一玩可以,但如果发展成中国通识教育的大方向,我们就危险了,我们的民族一定会被开除球籍。
最后说说“大学问家”。选取最好的学生,埋头钻研古希腊、古拉丁、古代中国的语言和原典,我相信做个“学问家”是不难的,但“大”字放在前头就不好说了。况且我以为,在谷歌和百度的时代,学问家虽然还是需要的,但只有“学问”而没有思想的“学问家”的价值是越来越少了。博雅学院最多也就是培养一些只有“学问”而没有思想的“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