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颅脑损伤后线粒体ATP酶活性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m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线粒体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 分别测定治疗后6 h、12 h、24 h和48 h及各自损伤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SOD的活性以及MDA水平. 结果 rhEPO治疗后12 h、24 h和48 h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各自时间点损伤对照组.而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各自时间点损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EPO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而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从而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细胞移植过程中麻醉以及细胞植入等操作对中枢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多巴胺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定位植人正常成年大鼠大脑纹状体.采用脑微透析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检测探针置人、麻醉剂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以及移植细胞等操作对谷氨酸和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结果 探针置人大鼠纹状体后15 min.纹状体内谷氨酸和多巴胺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值,5~6h后方恢复至基础水平.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它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是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类型。以往认为脑出血的出血时间极短,一般于人院时出血已经停止,而临床症状的恶化多为脑水肿和并发症所致。近年来,随着CT等影像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脑出血继续出血引起的血肿增大是导致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因素。
期刊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Bcl2/腺病毒E1819kD相互作用蛋白3(BNIP3)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取1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注72h组.每组5只.通过尼氏染色检测缺血模型是否引起海马神经元死亡。另取1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4只1、全脑缺血/再灌注1h组(5只)、全脑缺血/再灌注6h组(5
期刊
目的 研究nucleostemin基因和Ki-67抗原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分析nucleostemin基因在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及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垂体腺瘤手术标本71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垂体腺瘤标本中nucleostemin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垂体腺瘤石蜡切片中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71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均有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7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和脑损伤组,损伤组按伤后1、6、24、48、72和168 h观察时间点分为6个亚组(n=10).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荧光探剂JC-1标记的活体脑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动态变化,应用Hochest33
目的 探讨侧脑室注射海人酸(KA)致大鼠海马损伤后Noggin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颗粒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6只)及对照组(16只).对照组又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射KA,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侧脑室注射KA 1周内,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免疫荧光染色与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海马
患者男性,21岁,足底按摩师,2005年11月2日因突发右侧肢体远端抽搐,顺肢体向近端行走,很快便向全身扩散,后出现意识丧失,被人送区医院未作特殊治疗数分钟后清醒,但四肢瘫痪,转送我院.入院查体:T 39.2℃,P 96次/min,BP18/12 kPa.神经科检查:神清,精神欠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眼底检查未见异常,颈项强直,呼吸幅度减弱,四肢肌力0级,T4脊髓平面以下痛温觉、触觉及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并于再灌注24 h和48 h以微型渗透泵从侧脑室给予Ang-(1-7)(100 pmol,0.5 μL/h)或人工脑脊液(aCSF)(0.5 μL/h),由此分组为假手术组(假手术+aCSF)、Ang-(1-7
重症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是引起患者持续昏迷,高致残率、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1].脑积水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会极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我科自2000年至2005年收治20例重症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现就其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241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和1~36个月的随访结果.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质地、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资料. 结果 肿瘤全切除171例(71%),次全切除28例(11.6%),大部分切除26例(10.7%),部分切除16例(6.6%).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38例(15.8%),视力下降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