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提问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位专家围绕着新课程改革正进行着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理论观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作为这些理论观点的实践者,正在为这些理论观点的应用和完善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笔者也是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十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载体和桥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和谐师生关系;有效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以师生相互了解为前提,以师生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师生相互信任为纽带,以师生相互欣赏为动力,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要在特定的时机以特定的形式提出特定的问题给特定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验到参与感、存在感、被尊重感、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自说自话,学生不再是事不关己。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有以下体验:作为科任教师,我们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班级,为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越快越好,越深越好。首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姓名。教师尤其是科任教师若能尽早在课堂上提到学生的姓名,学生会感到欣喜,对教师会心存感激,感激教师的知遇之恩,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愿意亲近教师,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将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开了个好头,奠定了情感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才会考虑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能参与课堂教学,不至于曲高和寡,回答问题时,他们不至于感觉太难堪导致不愿继续参与。对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既不会因为问题太过简单而轻视课堂,也不至于垄断了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偏内向,不敢或者不愿意参与课堂提问,教师需要适时地推一把,帮助学生迈出第一步,鼓励他们走得更远。对于急于参与的同学,教师可以适时泼点冷水,引导学生更严谨地思考,更规范地表达,当然,必要的中肯的肯定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尤其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甚至包括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师者,不过是德行、学识等的先行者,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踩着我们的肩膀超越我们,我们应该俯下身来甘为人梯而不是俯视甚至藐视他们。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万物莫不相异。也正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才让我们的学校百花争艳,春意盎然。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我们才会充分欣赏学生身上的亮点和挖掘他们的潜力,助力他们成长,成为他们前行路上的贵人。再次,要尊重学生间的发展差距。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们首先得正视这些差距,少些怨天尤人,多点尽力而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适合的问题。我们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梯度,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兼顾科学原则和人文关怀。通过提问,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愿参与,在师生的互动中体验参与感、成就感、愉悦感。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教师要信任学生。教师要敢于放手,乐于放手,还学生时间、意志和思想上的自由。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潜力。要相信每位学生包括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的学生都渴望进步、耻于落后。要相信只有翱翔蓝天才能成为展翅的雄鹰,圄于笼中的永远是金丝雀。要相信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先后快慢,没有终点,只要坚持,一定会缩小差距,甚至实现反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愿意提问,利用问题和学生平等交流,展开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实现师生和谐共进。要敢于给学习基础或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问,在激励、等待中实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最终形成师生互相欣赏的格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每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都是自我的价值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也就是被欣赏,学生亦是如此。我们该如何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哪些方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欣赏学生的学习热情,热情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同时,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形成期,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多样的特点,而作为教师,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思维定式,学生会给教师呈现看问题做事情的另一种选择。此外,我们要欣赏学生的无限潜能。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多少都有些无趣,而学生的潜能是谁都不能确定的,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学生们都会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精彩。当教师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总是能发掘他们身上的金矿,这样的教师也必将被学生们欣赏,被学生们爱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新课程改革的路上,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大有作为,也应该有所作为。
其他文献
三岛由纪夫的《潮骚》与沈从文的《边城》都书写了一个具有"牧歌"情调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追求。然而在建构牧歌图景时,两部作品所体现的"不和谐之音",
江海初涉商海,心中牢记父亲嘱托,诚信经营正直做人,可一段时间下来利润微薄举步维艰,而其他耍手腕使诡计的商人却收益颇丰,这使得他不免对“诚信”二字动摇起来。父亲看在眼里,这天一大早领他到集市上闲逛。  父亲并不多言,只是背着手信步游走,江海心中纳闷,就在这时父亲在一个小小的摊位前停下了脚步。那是一个蹲着卖鱼的农家少年,说是摊位,其实只有一只面盆,里面养着十几条大大小小活蹦乱跳的各色杂鱼,有草鱼、翘嘴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
开拓高中生物课堂,在抽象中找寻“趣”,这是改变当下高中生物课堂死水一潭必须要探究的话题,广大生物教师,要虚心求教,多方交流,沉到学生中,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制定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
《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主旨在于通过人的信念得到自我救赎.人要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个人的尊严努力,只要怀揣着热情与信念,人类就能得到救赎.这部影片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并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引导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互渗的教学策略.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实际教学也应回归生活.初中语文课堂应该积极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分析了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公式化语言的使用情况。研究考查3个因素:(1)公式化语言的使用意识;(2)公式化语言使用的丰富程度;(3)公式化语言的使用错误。在分析与对比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本文发现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两组学生作文之间相同与不同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英语教学能够更有效地从恰当使用公式化语言中受益,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天地是广阔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知识,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泄,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而是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
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而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