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中,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缓解城乡贫困居民看不起病的难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就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医疗救助;制度;问题;措施
一、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
2003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的试点,从此拉开了针对农村贫困居民实施医疗保障工作的序幕。在总结一年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再次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制定出了当年争取基本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目标。随后三年多的发展和实践,我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框架,此后就初步融入到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中,与农村低保、军人优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五保户”制度相互配合,在保护农民健康利益、抵抗和摆脱疾病风险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前条件下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依然处于初始阶段,而制度运行规律往往需要经过创立、发展、完善、成熟这样的长期过程,再加上受城乡差异、经济水平发展、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和医疗费用高涨等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现行的农村医疗救助体制中存在着诸多缺点,故此制度的建设仍然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尤其是在 2008 年,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度量标准以后,给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以“不崩盘”为第一原则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因符合规定的救助对象数量的急剧上升而面临新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化解防范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风险便成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在一些省市,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实施对城市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项制度还是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患病的贫困人员因负担不起医疗费而得不到治疗,因病致贫,仍是常见的现象和突出的问题。2005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出台,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呈现出全面推进的形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前几年相比,不论是补助的人数,还是补助的金额数量都明显有了大幅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救助制度设计的依据不合适
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在设计上不能把医疗保险的设计标准用到医疗救助上。医疗保险制度中设有起付线、封顶线和共付比的参数,是为了增强参保者的费用意识,尽可能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但是,医疗救助制度它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缺乏资金的贫困人口获得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强调政府责任,以贫困人口为保障对象,以维护社会公平和健康为目的,这点与医疗保险的特征有着本质区别。但是起付线、封顶线和共付比这些因素又极大地限制了这些弱势群体对医疗救助的充分利用。如果医疗救助制度照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理念,事实上是限制了救助对象看病的可及性和可能性,因为这些贫困人口连起付线以内的医疗费用都根本支付不起。因此,在设计医疗救助方案时,照搬医疗保险的设计技术和思路是不合适的。
(二)医疗救助资金少、救助标准低
目前,我市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渠道单一,主要是靠财政投入,因为财力有限,故医疗救助资金规模较小,带来的结果就是救助标准偏低。另外,还受到救助人数的比例较低和救助资金封顶线的限制,使得患有特大疾病的困难人口,得到很少的医疗救助资金,但是其治疗费用昂贵,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实际困难问题。
(三)医疗救助的及时性较差
现行的医疗救助制度首先由个人到居委会或是村委会提出申请,再经过医保、新农合以及乡、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审核审批,因涉及的部门太多,而且每个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流程顺序,自下而上进行报批,审批的手续繁多,审批的时间还较长,因此就不能及时地发挥医疗救助的作用。
(四)医疗救助制度的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
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是国家对广大贫困人口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需要广大贫困人群广泛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接受医疗救助,实现卫生服务需要。在试点初期,虽然各地民政部门,街道委员会,志愿者等经过多方面的宣传和讲解,但是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政策,还是有很多居民对此不甚了解,导致居民很难自主的去申请医疗救助,从而导致很多贫困居民没有享有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工作效率偏低,资金结余率相对较高。
三、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及建议
(一)加大政府筹资力度,拓宽社会筹资渠道,想方设法扩大基金规模,同时合理设置封顶线,降低医疗救助的起付线,对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进行适当的提高。对特殊困难群体人员,应该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标准,以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加快落实医疗救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管理方面的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同时,扩大医疗救助受益面,积极解决属于救助对象的流动就业人群异地就医的申报、审批和结算办法等这些问题。
(三)提高申请、审批及救助程序的及时性。简化审批步骤,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医疗救助工作效率。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制度的宣传力度。医疗救助幵展几年以来,国家不断的宣传医疗救助,作为一个新兴的制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使人们对其有所了解,虽然近年己经不断的加大对医疗救助的宣传,但是还需要更进一步加强。由于贫困人群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很大,很难有时间自己去主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医疗救助的工作人员加大对医疗救助宣传力度,主动为居民提供医疗救助,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的服务范围,更大程度上的满足贫困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米勇生.社会救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李华,张志元,郭威.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9,(1)
[3]房莉杰.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研究[J].人口学刊,2007(2)
关键词:医疗救助;制度;问题;措施
一、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
2003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的试点,从此拉开了针对农村贫困居民实施医疗保障工作的序幕。在总结一年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再次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制定出了当年争取基本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目标。随后三年多的发展和实践,我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框架,此后就初步融入到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中,与农村低保、军人优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五保户”制度相互配合,在保护农民健康利益、抵抗和摆脱疾病风险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前条件下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依然处于初始阶段,而制度运行规律往往需要经过创立、发展、完善、成熟这样的长期过程,再加上受城乡差异、经济水平发展、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和医疗费用高涨等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现行的农村医疗救助体制中存在着诸多缺点,故此制度的建设仍然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尤其是在 2008 年,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度量标准以后,给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以“不崩盘”为第一原则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因符合规定的救助对象数量的急剧上升而面临新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化解防范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风险便成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在一些省市,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实施对城市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项制度还是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患病的贫困人员因负担不起医疗费而得不到治疗,因病致贫,仍是常见的现象和突出的问题。2005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出台,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呈现出全面推进的形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前几年相比,不论是补助的人数,还是补助的金额数量都明显有了大幅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救助制度设计的依据不合适
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在设计上不能把医疗保险的设计标准用到医疗救助上。医疗保险制度中设有起付线、封顶线和共付比的参数,是为了增强参保者的费用意识,尽可能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但是,医疗救助制度它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缺乏资金的贫困人口获得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强调政府责任,以贫困人口为保障对象,以维护社会公平和健康为目的,这点与医疗保险的特征有着本质区别。但是起付线、封顶线和共付比这些因素又极大地限制了这些弱势群体对医疗救助的充分利用。如果医疗救助制度照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理念,事实上是限制了救助对象看病的可及性和可能性,因为这些贫困人口连起付线以内的医疗费用都根本支付不起。因此,在设计医疗救助方案时,照搬医疗保险的设计技术和思路是不合适的。
(二)医疗救助资金少、救助标准低
目前,我市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渠道单一,主要是靠财政投入,因为财力有限,故医疗救助资金规模较小,带来的结果就是救助标准偏低。另外,还受到救助人数的比例较低和救助资金封顶线的限制,使得患有特大疾病的困难人口,得到很少的医疗救助资金,但是其治疗费用昂贵,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实际困难问题。
(三)医疗救助的及时性较差
现行的医疗救助制度首先由个人到居委会或是村委会提出申请,再经过医保、新农合以及乡、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审核审批,因涉及的部门太多,而且每个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流程顺序,自下而上进行报批,审批的手续繁多,审批的时间还较长,因此就不能及时地发挥医疗救助的作用。
(四)医疗救助制度的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
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是国家对广大贫困人口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需要广大贫困人群广泛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接受医疗救助,实现卫生服务需要。在试点初期,虽然各地民政部门,街道委员会,志愿者等经过多方面的宣传和讲解,但是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政策,还是有很多居民对此不甚了解,导致居民很难自主的去申请医疗救助,从而导致很多贫困居民没有享有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工作效率偏低,资金结余率相对较高。
三、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及建议
(一)加大政府筹资力度,拓宽社会筹资渠道,想方设法扩大基金规模,同时合理设置封顶线,降低医疗救助的起付线,对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进行适当的提高。对特殊困难群体人员,应该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标准,以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加快落实医疗救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管理方面的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同时,扩大医疗救助受益面,积极解决属于救助对象的流动就业人群异地就医的申报、审批和结算办法等这些问题。
(三)提高申请、审批及救助程序的及时性。简化审批步骤,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医疗救助工作效率。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制度的宣传力度。医疗救助幵展几年以来,国家不断的宣传医疗救助,作为一个新兴的制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使人们对其有所了解,虽然近年己经不断的加大对医疗救助的宣传,但是还需要更进一步加强。由于贫困人群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很大,很难有时间自己去主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医疗救助的工作人员加大对医疗救助宣传力度,主动为居民提供医疗救助,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的服务范围,更大程度上的满足贫困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米勇生.社会救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李华,张志元,郭威.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9,(1)
[3]房莉杰.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研究[J].人口学刊,2007(2)